王遂(宋代名臣)

王遂(宋代名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遂(約1182—約1252)南宋金壇人,原字穎叔,後改去非。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官富陽主簿。紹定三年(1230)以賢能吏被朝廷選知郡武軍兼招捕司參議,安撫饑民,翦平凶孽,民得安居。後改知安豐軍,遷國子太常主簿。任監察御史期間,主張近君子,退小人,正風俗,息爭逐名利;彈劾奸狡官吏。後授封右正言,不久升殿中侍御史。奏請在淮河地域置屯田,諫請君臣做好邊關軍務十一項急事。在官諫聲凜凜,時號“小元祐”。後遷戶部侍郎兼權左侍郎,歷任寶章、煥章、敷文、寶謨四閣待制,寶章、華文二閣直學士,先後出知遂寧、成都、平江、慶元、寧國、建寧、隆興七府,太平、溫泉二州,兼江西轉運副使。後授官工部尚書,最後以龍圖直學士通儀大夫辭官。著有《諸經講義》60卷、《奏議》20卷、《實齋文集》數卷。

基本介紹

  • 本名:王遂
  • 別稱:小元祐
  • 字號:原字穎叔,後改去非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鎮江府金壇
  • 主要作品:《諸經講義》《實齋文集》
人物生平,官職,

人物生平

王遂,字去非,一字穎叔,樞密副使王韶之玄孫,後為鎮江府金壇人。嘉泰二年進士,調富陽主簿,歷官差幹辦諸司審計司。紹定三年,福建寇擾甫定,朝廷選賢能吏,勞來安集,以遂知邵武軍兼福建招捕司參議官。遂過江山、浦城道中,遇邵武避地之人,即遺金為歸資,從者如市。至郡,撫摩創痍,翦平凶孽,民恃以安。未幾,言者以遂妄自標緻,邀譽沽名,罷。
改知安豐軍,遷國子監主簿,又遷太常寺主簿,拜監察御史。疏奏極論進君子,退小人。又言正風俗,息奔競。又言:“朝廷謂史嵩之小黠為大智,近功為遠略。忽臣之言,必欲僥倖嵩之於不敗,非為國至計也。欺君誤國,天下知之,而朝廷猶且惑焉,勢甚凜凜也。”入對,言帝知、仁、勇,學有未至。
遷右正言,尋拜殿中侍御史。疏言:“三十年來凶德參會,未有如李知孝、梁成大、莫澤肆無忌憚者。三凶之罪,上通於天,乞重其刑。”又取劉光祖為殿中侍御史時奏格,擇其關於風化切於時宜者,請頒示中外。皆從之。又請於並淮置屯田,且條上邊事曰:“當今之急務:在朝廷者五,定規摹,明意向,一心力,謹事權,審號令;在邊閫者六,恤歸附,精間諜,節財用,練士兵,擇將才,計軍實。”又言:“君德必純乎剛。”帝皆善之。
遷戶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時暫兼權侍左侍郎。以寶章閣待制差知遂寧府。進煥章閣待制、四川安撫制置副使兼知成都府。差知平江府。
遂與同里劉宰素同志,宰嘗稱遂為文雅健,無世俗浮靡之氣,足以名世。遂守平江,宰贈之言曰:“士友當親,而賢否不可不辨;財利當遠,而會計不可不明。折獄以情,毋為私意所牽;薦士以才,毋為權要所奪。當言則言,不視時而退縮;可去則去,不計利而遲回。庶幾名節之全,不愧簡冊所載。”蓋格言也。

官職

進敷文閣待制、知慶元府,改知太平州,以論罷。進顯謨閣待制、知泉州。改溫州、寧國府。以寶章閣直學士知建寧府。以華文閣直學士差知隆興府兼江西轉運副使。改知太平州,復知隆興兼江西安撫使。召赴闕,授權工部尚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