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倫

王逸倫

王逸倫,男,漢族,1904年10月生,內蒙古翁牛特旗人。193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以前在翁牛特旗讀國小,赤峰初級中學學生;1928年至1938年,赤峰接官亭學校教員,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生。

1939年至1949年,歷任中共赤峰地區特委委員,中共河北省委組織幹事、農總會秘書,熱北軍分區政委、熱北地委書記、熱遼區委秘書長、地委書記、警備區政委,內蒙古財委主任、中共內蒙古區委委員;1949年至1978年,歷任中共內蒙古分局委員,內蒙古東部區委副書記,蒙綏分局常委,內蒙古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兼財辦主任、建委主任,內蒙古黨委財貿部部長、內蒙古黨委書記處書記,“文革”中受迫害;1978年至1983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內蒙古黨委副書記,中共內蒙古紀委第一書記,內蒙古自治區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代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五屆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逸倫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翁牛特旗
  • 出生日期:1904年10月
  • 逝世日期:1986年6月2日
  • 畢業院校莫斯科東方大學
個人經歷,

個人經歷

1904年10月出生於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營子鄉南山村一個農民家庭。1928年,在赤峰教學期間受郭皓軒、杜真生等共產黨人的革命影響,萌生了匡世濟民的宏圖大志。1932年4月,為探求革命真理,輾轉於赤峰、北京等地,經中共內蒙古特委書記陳鏡湖和特委委員劉剛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即成為中共內蒙古特委的主要成員。同年12月,王逸倫帶著宣傳發動民眾、開展地下抗日工作、組織游擊隊、進行敵後游擊戰爭的指示,回到家鄉赤峰,開展抗日鬥爭。
1933年2月,日軍進攻赤峰時,王逸倫按照黨中央和內蒙古特委關於配合孫殿英赤峰抗戰的指示,發動數千名學生和市民,歡迎和慰問前來抗戰的國民黨41軍孫殿英部,極大地鼓舞了孫殿英部士氣,激發了官兵們的愛國熱情。戰鬥打響後,王逸倫等人組織民眾幫助孫殿英部修築工事,送糧送水,救護傷員,運送彈藥,使孫殿英部得以在赤峰阻擊日軍兩天一夜。赤峰淪陷後,王逸倫轉入地下抗日鬥爭,宣傳黨的抗日思想,培養抗日骨幹,發展黨員和黨的組織。先後建立起10多個秘密聯絡點,發展黨員30多名,建立5個黨支部,成為赤峰地區組織領導蒙漢各族民眾堅持革命鬥爭的核心力量。與此同時,王逸倫在乃林、玉皇一帶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武裝,襲擊催糧要草的日軍。同年,他在四道井子東梁指揮抗日武裝力量設伏,襲擊了向平莊運送物資的日軍汽車,炸死8名日軍,鼓舞了人民反滿抗日的鬥志。
1934年5月,王逸倫赴河套地區任中共臨河縣委書記,以貨郎、新聞記者身份作掩護,奔走四鄉,恢復、發展黨組織。1935年,河套地下黨組織遭破壞後,他結伴穿越沙漠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39年回到延安。1942年春,他攜妻北上開展地下工作。同年12月,回到家鄉,任南山村私塾教師,1944年打入偽忠孝村“興農合作社”任董事,利用公開合法身份,積極開展抗日鬥爭,並秘密聯絡各村進步力量,發動農民民眾同地主大戶作鬥爭,抵制盤剝,通過拖延、抗捐等辦法挫敗了敵人搜刮軍需物資的企圖。他秘密活動於翁牛特旗、赤峰等地,建立黨組織,發展黨員,從事地下抗日活動。
1945年8月,蘇蒙聯軍進入赤峰地區,王逸倫公開身份,迎接蘇蒙軍,並組織地方武裝,配合肅清日偽殘餘勢力,維護赤峰、烏丹、林西一帶的社會治安。王逸倫面對解放後錯綜複雜的局勢,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和民族政策,教育部隊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建立統一的民族自治運動聯合會,蒙旗騎兵與人民解放軍合編為蒙漢聯軍,壯大了革命力量,贏得了熱北地區形勢穩定。對清算反霸鬥爭中出現的“左”的傾向,他及時採取措施糾正、制止,後又率部在赤峰地區剿匪。1947年1月,王逸倫隨烏蘭夫前往烏蘭浩特,參加內蒙古自治政府的籌建工作。自治政府成立後,他出任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委員等職。
1949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代表,建國後歷任自治區重要職務。文化大革命遭迫害。1978年,當選為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同年10月恢復自治區領導職務,先後任自治區革委會副主任、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紀檢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人大主任(黨組副書記)等職。1986年6月2日,因病在呼和浩特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