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軼猛

王軼猛

王軼猛,台灣著名書法家,原名克培,號三力齋主,為王遐舉胞弟,生於1922年,湖北監利人,現定居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軼猛
  • 別名:三力齋主
  • 出生地:台灣
  • 出生日期:1922年
人物經歷,藝術成就,

百科名片

王軼猛,台灣著名書法家,原名克培,號三力齋主,為王遐舉胞弟,生於1922年,湖北監利人,現定居美國。歷任台灣書法協會常務理事、台灣中國書法協會顧問、台灣文藝界聯誼會召集人、美國紐約中華書法學會顧問、臨沂書聖畫院名譽院長、中華學術院研士及書學研究所研究委員等職。台灣大順公司董事長、大順國語辭典發行人。名登《世界名人錄》、《中華民國企業名人錄》、《中華民國現代名人錄》出版有《王軼猛行書1-2卷》、《雪泥鴻爪錄》和《年方八十》等。

人物經歷

王軼猛的父親善海公生前就喜愛書法,受此影響,王軼猛從5歲起就喜歡上書法並開始練字。王軼猛的胞兄王遐舉也是書法大家,被譽為當代中國書畫界“八仙”之一。這對王軼猛也有影響,王軼猛在《八十自述》中說:“由於長兄循循善誘,諄諄指導,自幼常臨碑貼,雖在戰亂巔沛流離之際,從未間斷”。王軼猛便在這種有濃厚書法氛圍的環境中成長,他的字日新月異,進步很快,在地方上也逐漸小有名氣。王軼猛17歲離開監利,以國際為舞台展開書法活動。到30歲時,他的字已達到很高藝術境界。
1962年於右老看了他的字說:“這位年輕人的書法,筆法遒勁,功夫深厚,將來會有成就。”書屆“不惑”與“知天命”之間,
即1972年秋,他的一幅四尺中堂行書杜牧七絕《寄揚州韓綽判官》,從參加日本文化交流展的台、港、日、韓三千四百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首度由中國人榮獲日本文部大臣首獎,時任文部大臣頒獎致詞稱:“王軼猛先生的書法最大的特色,就是他用筆和布局都有新意,但仍不違背傳統書法的精神”。
1975年,日本東京著名書道團一行30餘人敬求王書,領隊只好當場宣布抽籤,結果抽中者喜形於色,未中者亦鼓掌助陣,盡歡而散,景象動人。
1980年,軼猛先生就應邀參加法國巴黎“中國名家書法展”,其書率先進入法國,不僅提供了一次讓西方人了解中國文化的絕好契機,而且也預示著中國古老傳統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登台亮相。展出一炮打響,取得很大成功。據報導稱,開幕冠蓋雲集,擁擠不堪,臨時宣布交通管制,時任巴黎市長親臨會場致詞,軼猛先生作品在開展當日就貼上售出的紅簽。展覽會將一幅展品王軼猛中堂贈送巴黎市長,市長榮幸地張掛在自己的辦公室。
參加法國書展之效應所及,贏得了歐洲其它地方的喝彩。1981年榮登英國劍橋世界名人傳記中心《世界名人錄》。瑞典聖奧拉發大學為表彰他對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貢獻,特授予他“聖奧拉發大學藝術學名譽博士”。古羅馬北歐學院頒贈社會福利工作學博士,整個二十世紀,海峽兩岸書法家只有王軼猛一人獲此殊榮。從此,王軼猛書法風靡世界,名場大噪。
1992年,監利家鄉擬通過勒石刻碑,興建《泛鵝碑廊》,留下王氏昆仲父子珍貴墨跡,以展現於世,弘揚光大,造福桑梓。徵集了用於碑刻的王軼猛全部精品力作。是年開始為碑廊籌措資金,選擇建址,繪製藍圖,採購石料,挑選刻石匠人;1994年8月6日,第一塊碑刻落鑿,12月8日,正式舉行動工典禮;到1996年7月18日,刻碑131方(王軼猛66方),1999年4月8日,集文化、藝術、旅遊為一體的泛鵝碑廊落成。泛鵝碑廊堪稱中國第一座專屬海峽兩岸書壇昆仲父子的大型書法藝術碑廊,引來海內外不少遊客懷著高山仰止的心意前往拜謁。
1996年7月20日,軼猛先生在美舉辦第十次書法個展。展前77盧溝橋事變59周年紀念日,美國“中華聯誼會”會長、少帥張學良長婿陶鵬飛教授,在山景城美國大廈主持“書畫雅集”,致函邀請王軼猛出席,大筆一揮,並稱頌其曾在日本所表現的民族正氣。那是數年前日僑的一次盛會,來了許多日本書道家,陶亦約王前往,進場時,對軼猛大為介紹,使日本人始終不敢動筆,故陶函讚嘆:“想起壓倒小鬼書法界不敢提筆的盛況,時時念念不忘”。
2002由民革中央辦公廳、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書法家協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和湖北省監利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王遐舉王軼猛王慶雲書法作品展》,於2002年10月16日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內北京東方美術館隆重開幕。
2006年7月8日,在美國舊金山東灣中國畫廊,監利籍書法大家王軼猛個人書法展拉開精彩帷幕。當天,參觀者絡繹不絕,展出作品至為搶手。王軼猛大師以其剛柔並蓄、自成一格的書法積澱和深厚傳統功力,再度征服海外觀眾。
2011年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和省政府文史研究館聯合舉辦的“故鄉情·王遐舉 王軼猛 王慶雲書法展”在湖北美術館隆重開幕。
幾十年來,軼猛先生曾應邀率團訪問日、韓、美、加、法、印等國,弘揚書藝;其字懸遍歐、美、南非各大洲之重要城市;書法個展、聯展次數堪與其歲數比肩,僅在美國,今年已是連續第21次個人展出,信為中國在海內外展出最多的書法大家。而今軼老習書八個單位,凡八十年,孜孜不倦,矻矻終日,樂之不疲,該稱得上“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了吧。

藝術成就

王軼猛即是商人,又是文化學者,他為中國書法藝術在海外的傳播盡心盡力,貢獻頗多。其書藝享譽台灣及美國華人社會,被譽為“向世界播撒中國書法種子的旅美書法家”。王軼猛的書作,胎息二王及魏晉諸大家,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集諸家之長,自創面目,且獨具一格。觀其書作有蒼莽沉雄之態,亦有飄逸灑脫之姿,且行行有活法、字字具生機,遒勁而有力。已故台灣書壇泰斗李超哉教授曾謂“軼猛之書,備於楷而融於行草之中,如米雲章所言‘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亦即所謂取眾長,而總其成也。幾有一筆不妄落,筆近而意遠者。古人謂書之妙,不必憑文按本,妙在應變無方,軼猛得其法,而追之於手,卓然成一家。為之擊節讚嘆,不亦可樂。”王軼猛在美國東灣聖利安市中國畫廊舉辦的“王軼猛美國第十六次書法個展”專集的序言中曾有人評論:“軼猛先生的書法,是稟於天賦,而濟以功力,習歐習柳各體相參,自成一格。”
日本文部大臣高見三郎在給王軼猛的頒獎致辭中說:“王軼猛先生的書法最大特色,就是他用筆和布局都有新意,但仍不違背傳統書法的精神。” 台灣作家李玉屏女士說:“軼公之字,疏朗有致,在蒼莽中散著靈秀,莊重中伴著飄逸,豪邁中揚著瀟灑,觀其韻味與精神,真是行氣十足。” 台灣文學家葉以炻先生:“王氏的宇,不能用體裁和派別來局限它、衡量它,他的清新筆法,似乎別有風格,也許有些近似變體,但不失原字的美感,欣賞王氏的宇,如入梅林,引人入勝。”
台灣鄂籍資深學人、軼猛先生老友塗錦章應邀歐遊,途經其各國中國館十餘家,竟發現挪威首都奧斯陸、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瑞士重鎮洛桑、德國大港漢堡等多家中國館都懸掛有軼老墨寶。漢堡人口數百萬,旅德華人多居於此,塗先生甫到一家華苑酒店,見門前牌樓格局,壯嚴典雅,廳內宮庭模式,富麗堂皇,卻似無軼老墨跡,便與游友戲言“美中不足”。談笑間,塗轉身掛衣,見背壁上赫然掛有軼老立軸,不禁凝神訝然,游友從旁言道,“這可沒讓你失望啊!”彼此乃相視互作一笑。塗先生歐洲之旅,歷時二十餘日,只是走馬觀花,未去的中國館為數很多,他相信王軼猛的墨跡在歐洲絕非僅此而已。隨後,塗先生復有美加之旅,南非之游,亦稱軼老書作,所見多多,並非巧合,而是緣份,王字深得全球華人歡迎,他在遊記中這樣抒發每每見到軼老珍翰的感想:“王軼猛書通天下,橫廣無遠弗屆也。可見中國書法之美,是如何醉迷眾生,這對弘揚祖國文化,維繫僑胞對祖國親和力和向心力自有深遠的影響。他的書法作品為海外許多文化機構和藝術館收藏,現澳門特首,原巴黎市長,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均收藏有其字。
吳丈蜀先生撰文稱:“昔者右軍及獻之、徽之父子兄弟,以書法名世;今復有遐舉、軼猛及慶雲昆季喬梓,分別活躍於京都、台灣及漢上書壇。王氏門中,後先輝映,書林千載,特茂王家”,可謂昆仲父子身上確乎擁有很好書法基因的佐證。
王軼猛先生經常參加各種義賣活動中捐輸佳作:一七言聯援非義賣新台幣30萬元,一條屏新竹“風城有愛”義賣新台幣50萬元,一橫披“佛光緣”義賣美金3.6萬元,所得從來不入私囊,悉數捐贈。
王軼猛曾任台灣大順公司及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集企業、文化、書法之三棲名人,書法方面獲至最大成就,又享有“商場書聖”、“書壇魁首”、“獨門之王”美譽。
王軼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