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濟

王育濟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山東省歷史學會會長,《中國歷史評論》主編。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科評獎委員會評審,華東師範大學思勉原創獎評審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山東大學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籌備委員會專家諮詢組組長。作為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申辦者之一,曾和中國史學會會長張海鵬以及姜生代表山東大學一起組成3人工作小組,親歷中國申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全過程。中國史學會理事,山東省政協委員,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山東社會科學名家之一。1999年曾應邀至德國慕尼黑大學等講授“宋元時期的望族及其文化”等專題。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主持的200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球化時代中華民族精神的認知與教育對策研究:以史學分析與公共歷史教育體系的構建為中心》是當時山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獲得的最高層次科研立項,也是山東大學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

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山東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首批18位委員之一,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理事,文化產業(中國)協作體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化產業學術年鑑》主編。2004 年初,在國家壓縮、整頓、合併現有本科專業的大背景下,曾力促教育部專業設定委員會破例在全國高校中新增設了“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育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濟南
  • 出生日期:1957年6月
  • 職業: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 主要成就: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山東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
  • 代表作品:《中華民族精神概論》,《中國古代史》,《中華名門望族叢書》
  • 地點:山東
擔任職務,人物經歷,主要學術,

擔任職務

王育濟,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特邀評審、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科評獎委員會評審、山東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人物經歷

山東文登人,1957年6月生於濟南。山東大學歷史系77級本科生,198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至今。1992年晉職為副教授,1994年破格評聘為教授,1996年任博士生導師。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治學領域為:宋代政治史、宋元明清思想文化史、歷史文獻的整理、中國歷史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公共歷史教育研究等。2001年—2012年任歷史文化學院院長,2001年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2008年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常委及人文學部主任委員。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系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年—),國家社科基金評審(2002—),教育部第三屆(2002年)、第四屆(2006年)人文社科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第四屆(2008年)國家級教學名師評審委員會委員。系中國史學會理事(2004年—),山東省史學會會長(2009年—),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2008年—),山東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首席專家(2003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首席專家(2006年—),山東省地名學會會長(2011年—)。
王育濟
1999年曾應邀至德國慕尼黑大學等講授“宋元時期的望族及其文化”等專題。
2006年12月,和於良春、王小雲、李術才、劉桂真、陳子江、程林等山大學者共同當選為“2006年度山東大學十大新聞人物”。
2009年10月10日,王育濟教授當選為山東省歷史學會會長。
王育濟
2015年11月,王育濟教授應邀參加中國史學界第九次代表大會並在會上作了題為《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籌辦與思考》的專題報告。
2017年10月28日,王育濟教授主持“文化傳承·中國夢”——山東大學百年學堂十月大課暨第55屆山東大學校友企業發展論壇。
2018年12月,王育濟教授入選“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山東社會科學名家”16 位歷史學名家之一。
2018年12月14日-16日,作為《中國古代史》教材第二代作者代表,參加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主辦,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山東大學《中國歷史評論》編輯部協辦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出版40周年學術研討會。

主要學術

治學領域為:宋代政治史、宋元明清思想文化史、歷史文獻的整理、中國歷史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公共歷史教育研究等。
代表作為《金匱之盟真偽考》(1993年)、《論“杯酒釋兵權”》(1996)、《關於<念奴嬌·赤壁懷古>諸本互異的若干問題》(1998年)、《走出中世紀:理學、實學、樸學的嬗演及其啟蒙意義》(1994年)、《“官家”與宋代皇權的理性定位》(2005年)、《文化產業:學術闡釋的原則與目的》(2006年)等論文30餘篇。獨立出版《天理與人慾》等專著二部。主持出版《中國野史.一千種歷代野史筆記的標點整理》(4000萬字)(2000年)。主編教育部部頒教材《中國古代史》(2000年)、《中國歷史文選》(2001年);主持國家精品課程《中華民族精神概論》(又名《中華民族的歷史與精神》)(2005年);
主編的《中華名門望族叢書》(1997),被海外學術界稱為“中國古代望族史研究的新開端”。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民族精神的認知與教育對策研究:以史學分析和公共歷史教育為主》(2006年)及山東省政府特批課題一項。
主編中國國內首次編纂的、按年度持續反映中國文化產業理論走向和研究水準的大型學術文摘類權威著作《中國文化產業學術年鑑》1979-2008年各卷。
在《人民日報》理論版發表《發掘齊魯農書的當代價值》(2019年04月09日)等文章。
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發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2012年01月11日)、《關於“歷史學的數位化轉向”》( 2015年08月23日)、《齊魯農耕文明的“農本”思想與“恆產”理論》(2019 年 3 月 25 日)等多篇文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