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強(廣東美術館館長)

王紹強(廣東美術館館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紹強,現為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美術館館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新媒體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廣州美術學院教學名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任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館協會常務副會長。2017年被評為廣東省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紹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澄海
  • 職業: 館長、教授、藝術家、出版人
  • 畢業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藝術管理、策展、藝術創作、出版策劃
  • 代表作品:王紹強,《消解與共生》,2017年。王紹強,《結廬》系列,2018年。
個人履歷,藝術成果,策劃展覽,研究方向,參展經歷,作品出版,作品收藏,媒體專訪,作品欣賞,

個人履歷

1994年7月畢業於上海理工大學美術系
2002年7月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並獲美術學碩士學位
2003年任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工藝美術教研室主任
2005年加入廣東省美術家協會
2010年11月任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
2013年11月任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
2010年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設計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2013年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4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2014年任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動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2015年11月任廣東美術館館長、黨支部書記
2016年12月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高等教育新媒體藝術指導委會主任
2017年任廣東省美術館協會常務副會長

藝術成果

2009年,《BOX》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14年,《弘深於度/動虛之韻/海天以外/超然若義》作品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14年,《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14年,《刀筆、畫筆、文筆——黃新波在香港》入選廣東省美術作品展
2017年,《複式·疊透》入選“之間·中國新水墨作品展”,墨西哥國家多元文化博物館
2017年,《消解與共生》入選“第九屆海參崴國際視覺藝術雙年展”,俄羅斯海參崴濱海國家美術館
2018年,《消解與共生》入選“腳本——廣東美術館藏影像作品展”,美國史丹福大學藝術空間
2018年,《四十年的溫度》入選“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

策劃展覽

2010年,《物言志:另一個我——亞洲新生代設計展》,798藝術區,北京
2014年,《15+1藝術展》,與黃炳培聯合策劃,太古匯方所,廣州
2014年,《我心中的傳奇》,與黃炳培聯合策劃,太古匯方所,廣州
2015年,《國粹·空間——許固令、崔華峰雙個展》,花城美術館,廣州
2016年,《鑄造時代——廣州雕塑院六十年回顧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6年,《我愛陽光與花朵——鄭爽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6年,《充盈靈動的生命——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上海站》,劉海粟美術館,上海
2016年,《人間的迴響——余本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6年,《交剪對金針——潮繡與生活》,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6年,《山川無盡——羅一平水墨山水畫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6年,《視覺生產——藝術勞作見證時代變遷》,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6年,《第三屆當代水墨空間 變相——水墨的維度》,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無名之璞——民間木雕與生活》,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視態之問——青年藝術家的視野與在地經驗》,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廣東站》(參與策劃),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我在”——2017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追遠歷新——廣東美術館建館二十周年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復相·疊影——廣州影像三年展2017》(總策劃),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七號空間——廣東美術館青年藝術家學術提名展》(總策劃),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文獻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筆墨紙硯——格式與想像》,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時代風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精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廣東站)》(參與策劃),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不僅僅看見——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巡迴展(廣州站)》,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1949年的廖冰兄——歷史轉型期的廖冰兄漫畫作品文獻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第六屆廣州三年展 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總策劃),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共生·未來——社區當代藝術計畫》,華僑城盒子美術館、佛山市順德區順峰山公園,佛山
2018年,《未來進行時——中國當代藝術邀請展》,紫泥堂藝術中心、5號倉藝術館,廣州
2019年,《“珠江夜遊”——後珠三角景觀》,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9年,《自然與田園——林豐俗的繪畫世界》,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9年,《般若·明悟 鄭澤生深圳個展》,深圳畫院美術館,深圳

研究方向

自1995年開始,王紹強便在廣州美術學院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和科研創作工作,至今已有近20年了。作為教師,他根據學院新興學科的特點,組織申報本科新專業和新的專業方向。本科專業由建院時的二個增至四個,專業方向也由建院時的三個增至現在的九個,形成學院學科建設新格局;他又提出深化工作室改革,取消基礎部教研室,保留七個教研室,並成立了十一個教學工作室,初步形成了“一二年級課程制,三四年級工作室制”的教學新模式。在廣美期間,王紹強組織學院舉辦了多場次、各類型全國性學術交流活動,如2012-2013年間舉辦的“十家講藝——溫故知新:廣州美術學院60周年校慶系列學術講座”活動,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講座場場爆滿,廣受校內外師生和社會人士好評;又有2013-2014年間舉辦的“五月創意節”系列學術活動,包括學術論壇、“學院獎”比賽、講座與工作坊、展覽四大部分,總計25項學術活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在全國藝術高校及社會業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在美院期間,王紹強全力推動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國際化進程,使學院呈現出機制創新、環境創新、理念創新、人才創新的生動局面,逐漸形成了健全、穩定的學科架構。
期間,王紹強也長期從事編輯和出版工作,以視覺文化研究者的身份,創辦了《Design 360°》中英雙語雜誌,並擔任其總編輯,堅持了十多年,共編輯六十多期,他還帶領團隊使該雜誌獲得了2015年度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卓越雜誌設計獎。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地,他策劃了《物言志:另一個我——亞洲新生代設計展》《15+1藝術展》《我心中的傳奇》《國粹·空間——許固令、崔華峰雙個展》等多個展覽。除了教學與視覺文化研究工作,王紹強也注重自身的藝術創作。於2012年,他所創作的《弘深於度》《動虛之韻》《海天以外》《超然若義》系列版畫作品參加《傳承與跨越——靳埭強七十豐年展》,後該系列又於2014年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該系列以版畫為媒介,以漢字為母題,闡釋了中國古代對於“境界”的四種不同解讀。
目前,自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以來,他的研究則更多地聚焦在藝術管理、展覽策劃、公共教育、藏品研究,甚至是數字智慧型化美術館發展等方面。作為館長,他既對美術館上下進行部門調整和改革,激活了美術館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職能,又規範了展覽策劃與出版流程。期間,他也策劃了《我愛陽光與花朵——鄭爽作品展》《鑄造時代——廣州雕塑院六十年回顧展》《人間的迴響——余本作品展》等多個頗具影響力的展覽,其中《我愛陽光與花朵——鄭爽作品展》還獲得了文化部“2016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

參展經歷

2012年,《傳承與跨越——靳埭強七十豐年展》,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中國香港
2013年,《字·匯——中美兩國字型展2013》,第5美術館,里奇蒙,美國
2014年,《學院態度:“散點——多元的視覺藝術與設計實驗”》,南澳大學,澳大利亞
2014年,《空無·善意》,深圳畫院美術館,深圳
2014年,《氣韻中國2014邀請展(西安站)》,賈平凹文化藝術館,西安
2014年,《最美·悅讀——德國最美圖書暨廣東書籍設計10人展》,中山圖書館,廣州
2014年,《2014年AGDIE亞洲平面設計邀請展》,大田林立美術館,韓國
2015年,《心·目——多元的視覺藝術與設計實驗展》,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德國
2016年,《“漢字之美”2016全球青年設計大賽設計師邀請展》,77文創園,北京
2017年,《“後嶺南”與珠三角》,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7年,《之間·中國新水墨作品展》,聖路易·波托西比和平劇院、阿瓜斯卡連特斯市前基督學校畫廊,墨西哥
2017年,《第九屆海參崴國際視覺藝術雙年展》,海參崴濱海國家美術館,俄羅斯
2017年,《中國當代水墨年鑑展2016-2017》,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廣州
2017年,《追遠歷新——廣東美術館建館二十周年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後筆墨時代:中國式風景》,廣東美術館,廣州;浙江美術館,杭州
2018年,《時代新風·當代中國畫大展》,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陝西
2018年,《墨因:當代藝術邀請展》,春美術館,上海
2018年,《腳本——廣東美術館藏影像作品展》,史丹福大學藝術空間,美國
2018年,《五柳先生的弦》,東莞萬江壹號美術館,東莞
2018年,《水墨的地理與地理的水墨——十二人新水墨探索展》,21空間美術館,東莞
2018年,《閩江——關於水的想像》,威獅國際藝術中心,福州
2018年,《時代風華·翰墨天河——廣東名家中國畫精品展》,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廣州
2018年,《足跡——廣州美術學院粵東校友美術作品展》,陸豐甲子廣東嶺南美術館(第一站),汕尾;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第二站),廣州
2018年,《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廣東美術館,廣州
2018年,《框架——當代繪畫邀請展》第六屆廣州三年展,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美術館,廣州
2019年,《嶺南意象——廣東當代水墨八人展》,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法國
2019年,《寫意中國》,立陶宛國家畫廊,立陶宛

作品出版

2016年
1.《腳印——錢海源藝術人生》,ISBN:978-7-5362-6016-0,嶺南美術出版社,2016
2.《覓金山鴻爪》,ISBN:978-7-5545-2651-4,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
3.《山川無盡——羅一平水墨山水畫展》,ISBN:978-7-5362-6086-3,嶺南美術出版社,2016
4.《廣東美術館2013年鑑》,ISBN:978-99965-43-19-7,澳門出版社,2016
5.《民族敬仰——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書畫展》內部資料交流
6.《戲仿與箴言——羅比武當代藝術作品》內部資料交流
7.《書寫與差異——鐘曦抽象繪畫藝術》內部資料交流
2017 年
1.《我愛陽光與花朵——鄭爽作品集》,ISBN:978-7-5494-1676-9,廣西美術出版社,2017
2.《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美術作品集》,ISBN:978-7-5362-4378-1,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3.《復相·疊影——廣州影像三年展2017》,ISBN:978-7-5362-6427-4,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4.《追遠歷新——廣東美術館建館二十周年作品展》,ISBN:978-7-5362-6384-0,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5.《繼往與開來——廣東美術館歷程(2008—2017)》,ISBN:978-7-5362-6392-5,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6.《視覺與觀念——廣東美術館展覽策劃和學術理念(2008-2017)》,ISBN:978-7-5362-6391-8,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7.《映像293’——廣東美術館藏影像作品回顧展(2000-2010)》,ISBN:978-7-5362-6333-8,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8.《美術館·數位化與典藏研究》,ISBN:978-7-5362-6307-9,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9.《與天為友——期頤晉五王蘭若藝術展》,ISBN:978-7-5362-6132-7,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10.《存真繪心——王玉珏作品集》,ISBN:978-7-5362-6238-6,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11.《第六屆廣東畫院學術提名展——視覺生產:藝術勞作見證時代變遷》,ISBN:978-7-5362-6201-0,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12.《“我在”——2017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ISBN:978-7-5545-4075-6,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
13.《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廣東省美術與書法作品展》內部資料交流
2018年
1.《廣東美術館2014年鑑》內部資料交流
2.《廣東美術館2016年鑑》內部資料交流
3.《林墉——似山還似非山》,ISBN: 978-7-5362-6498-4,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4.《繪畫在繪畫在繪畫之後——德國當代藝術中形式的創造》內部資料交流
5.《藝圃開荒——從赤社到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ISBN: 978-7-5362-,6480-9,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6.《時代風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精品展》,ISBN:978-7-5362-6554-7,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7.《大地行蹤——郝鶴君作品集》,ISBN:978-7-5362-6640-7,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8.《非修正——李松松作品》內部資料交流
9.《時差摺疊——美國華人油畫會作品邀請展》內部資料交流
10.《變相:水墨的維度——第三屆當代水墨空間》,ISBN:978-7-5362-6603-2,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11.《美術館:前行與實踐》,ISBN:978-7-5362-6631-5,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12.《後嶺南與珠三角》,ISBN 978-7-5362-6547-9,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13.《誠如所思:加速的未來——第六屆廣州三年展》,ISBN:978-7-5362-6693-3,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14.《立場——第六屆廣州三年展文獻展》內部資料交流
15.《嶺南意象——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八人展》,ISBN:978-988-79474-6-2,SANDU出版有限公司,2018
16.《萬川曾印月》內部資料交流

作品收藏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山東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等美術館收藏。

媒體專訪

在著名美術批評家皮道堅先生的印象中,王紹強是一個“對推動新藝術有熱情、有理想的人”。今年年初,王紹強在不同場合與皮道堅先生交流時,希望皮道堅先生等藝術界的前輩們能在美術館新的發展方略的上出謀獻策。那時,廣東省文化廳已在官方網站公布:王紹強擔任廣東美術館館長,成為全國重點美術館之一的廣東美術館新一任掌門人。
上任半年多以來,王紹強著力於對廣東美術館內部的深入了解,例如清厘美術館館史、館藏結構、展覽規劃、人事管理以及建築空間等等,並對以上各項工作做系統性調整,目前重點調整的是對廣東美術館的研究策展、學術規範、方法流程的建立、修整與規範。另一方面對廣東美術館的建築體做系統性的維護升級,這項工作將持續到2016年的年底。無論是巨觀上的把控,還是微觀上的調整,大眾都有種種猜測:廣東美術館的再次發展將呈現什麼樣的格局,與其說猜測,不如說是公眾的期待——在新任館長王紹強的掌舵下,廣東美術館能夠更上一層樓。
“硬體”改造:最佳化空間提升形象
廣東美術館自1997年落成使用到現在已經近二十年的歷史,從建築本身來看,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後自主設計、自主施工的一座美術館的經典之作。當年,廣東美術館是廣州二沙島上的第一座建築,在 20 世紀 90 年代是一個標誌性的建築和場所。廣東老一輩著名雕塑家梁明誠與王紹強會面時,談及廣東美術館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廣東美術館建館之初,他就提出了“裝修建築化”的理念,因為“展示是美術館的主要功能,裝修也要配合美術館的建築風格”,這幾乎與王紹強提出的“整合建築空間,最佳化環境,提高形象,營造大眾休閒體驗空間的想法”不謀而合。
“軟裝”升級:完善人才架構深化學術研究
王紹強說,“首先,廣東美術館將強化近現代美術研究功能,完善美術館的學術團隊,研究和梳理區域美術發展狀態,了解廣東與全國其他地區的藝術發展現狀,思考美術館在不斷國際化的過程中人才結構的調整;其次,是引進人才,尤其是資深研究員和專業策展人及學術評論家,學術研究是美術館的靈魂,決定了美術館的學術高度;最後,是需要完善美術館的收藏體系,藏品是立館之本,廣東美術館自創館以來一直有很好的藏品,在未來應該繼續強化收藏管理這項工作。藏品的研究展示更好的提升美術館的公共文化服務,努力讓更多民眾分享到美術館發展的學術紅利。”
公眾期望:傳統與當代格局如何平衡?
廣東美術館作為全國重點美術館,承擔了區域藝術發展以及國際藝術交流的重任。關於學術定位和發展方向,陳跡說,“廣東美術館在開館之初就有明確定位。中國近現代以來的美術、中國近現代沿海美術和廣東當代美術這三大板塊,是收藏、研究和展示的重點。開館至今近二十年,廣東美術館所取得的成績和所累積的學術影響力,業界已有公論。”
未來美術館:數位化與前瞻性
今年7月8日,“廣東美術館公共教育”公眾號發出“在美術館暢快的上網!”公告,即只要進入廣東美術館區域,無需密碼便可獲取廣東美術館的WIFI,從各個連線埠中觀看廣東美術館提供的一切網路共享資源。而就在近期,廣東美術館的對外宣傳部門由原來“新聞部”變更為“資訊傳播部”,意味著廣東美術館包括由網站、微博、微信等公共關口組建而成的傳播體系正在往更實用功能推進。
王紹強最後說,“廣東美術館的各項工作,應發揮管理的力量、團隊的力量、制度的力量,然後與社會各界的學術力量一起推動廣東美術館的學術發展。”作為美術理論界德高望重的前輩,皮道堅說,“我對王紹強以及未來的廣東美術館都充滿期待。”

作品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