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旗(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王紅旗(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 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紅旗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研究專業:環境科學、地下水科學與工程
  • 性別:男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擔任的主要課程,主要研究領域,代表性研究項目,代表性論文,代表性SCI論文,代表性EI論文,其他代表性論文,代表性專著與教材編寫,獲得的主要榮譽、獎勵,社會學術兼職,

教育經歷

1978-1982 長春地質學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7-1990 中國地質科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0-1992 中國地質大學環境與水資源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2-1994 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學博士後流動站土壤化學專業博士後,副教授

工作經歷

1982-1987 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南宮野外綜合試驗場副主任
1992-1994 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農學博士後流動站土壤化學專業博士後,副教授
1994-2005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學院),歷任環科所副所長、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水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資源與環境學院黨總支書記

擔任的主要課程

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環境學原理,
研究生專業基礎課程:地下水(部分)
博士生前沿課程: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前沿(部分)
研究生專業課程: 土壤環境學
本科生課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主要研究領域

1.污染土壤修復機理與修復技術;
2.以環境評價、規劃與管理為中心的城市環境研究;
3.固體廢棄物處置與廢物資源化研究;
4.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

代表性研究項目

1.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低溫環境石油污染土壤的作物-微生物協同修復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氣帶中石油烴和重金屬複合污染物的協同修復研究”2008-2010
2.國土部“全國國土規劃項目”項目:“生態型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2010-2015
3.國家水專項專題:海河流域典型區段環境微生物生態系統與河流降解能力的空間異質性研究,2008-2010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氣帶石油污染物在微生物細胞中跨膜運移研究”2005-2007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城市生活污水土地處理淨化過程模擬技術研究”;1998-2000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氣帶微生物對多環芳烴的吸附攝取、運輸與跨膜分配研究”2011-2013
7.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點項目: 北京市典型場地污染的關鍵異位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2008-2010
8.國家科技部項目: 汶川特大地震災後環境安全評估與應對措施項目-課題:農田土壤污染評估及應對措施。2008-2009
9.國家環保部項目: 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課題3:地下水飲用水源地保護規劃,2005-2010
10.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包氣帶石油烴類污染物在微生物細胞中的吸附攝取與運輸,2009-2012
1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資助項目“Teacher Training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1997-2000
12.地礦部“八五”重點攻關項目“上海浦東選定地區垃圾堆放環境效應分析”專題研究,1990-1995
13.亞洲開發銀行、國家環保局項目“中國中等城市環境規劃示範研究”1997-1999
14.國家計委、國家環保局、水利部聯合攻關項目“淮河流域環境治理計畫研究”1996-1998
15.國家教委、世界自然基金會項目“中國中國小綠色教育行動計畫”,1997-2003
16.內蒙環保項目:呼倫湖及呼倫湖水系跨界河流水資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2009-2011

代表性論文

代表性SCI論文

1. Degradability of n-hexadecane by Bacillus cereus DQ01 isolated from oil contaminated soil from Daqingoil field, China Int. J.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2009 (通訊作者)
2.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gasoline-degrading bacteria from gas station leaking-contaminated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6 (通訊作者)
3.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inside and outside a Bacteria Strain The Proceeding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Flavobacterium and Techonlogy,2007
4. EDTA-enhanced phytoremediation of lead contaminated soil by Bidens maximowiczia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7
5. A Study on Green Olympics’ Impact On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Beij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1 (通訊作者)
6.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Emitted from Two Kinds of Typical Boilers in a Coal-Fired Power Plant in China Energy Fuels, 2010 (通訊作者)
7.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Maoming oil shale, ash Oil Shale,1998, 15(4) (第3作者)
8. An united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nitrogen transport, 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in soil-crop system,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998, 10(1)
9.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simulation of wastewater land treatment under three different wheat planting densiti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14(3):317-324
10. Numerical model of compressible gas flow in soil pollution contro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14(2):239-244 (第2作者)
11. Intergrated numerical model of nitrogen transportatio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by two-dimension in soil-crop syste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5,17(4)
12.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igration and of pollutants contained in landfill leachate,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3, 15(6):827-835

代表性EI論文

13. 苯在一株黃桿菌細胞內外的分布與降解率的關係 中國環境科學,2006
14. 鼠李糖脂對微生物降解正十六烷以及細胞表面性質的影響 環境科學,2007 (通訊作者)
15. Effect of Surfactant SDS, Tween 80, Triton X-100 and Rhamnolipid on Biodegrada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Pollutants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8 (通訊作者)
16.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ransport of Hexadecane by Two Strains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8
17.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soils in an industrial area of Zibo,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2009.(通訊作者)
18. Activation of Lead (Pb) in Soil by Bacteri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2009. (通訊作者)
19. Stud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under Chemical-biological Degradation in Contaminated Soil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 2009 (通訊作者)
20. 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with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Gypsu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09
21. Study on Micro-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cooperated with Plants . The 3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9.(通訊作者)
22. Water Resources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Rough Set and Extension Theory.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2010
23.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Tolerant Bacteria in Polluted Soil. The 2nd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10
24. Combined Effect of Lead and Benzo(a)pyrene on Dehydrogenase Activity in Soil. The 2nd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2010. (通訊作者)
25. Study on the Mechanisms of Transport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Hexadecane by Microorganism.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10
26. Safety evaluation of wellhead areas based on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通訊作者)
27. 焦化廠污染土壤中多環芳烴降解菌群解析 化工學報, 2010. (通訊作者)
28. An Analysis of Some Changes in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Beij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1 . (通訊作者)
29. 土壤鉛-苯並[a]芘複合污染對小麥種子生長的影響研究 環境科學,2011
30. Modeling nitrogen transport,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in soil-crop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wastewater irrigation,Proceedings of Workshop on Transport of Contaminants in Vadose and Revers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1999
31. Modeling Nitrogen Transport, Uptake and Transformation by Two Dimension in Soil-Crop System, Proceedings of 15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il Tillage Research Organizaton, USA,2000
32. 鉛抗性細菌的篩選及其對鉛活化的研究.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 2010, 41(6).
33. 不同溫度下石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群的實驗研究.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10, 26(1).

其他代表性論文

34. 垃圾堆放場對地質環境影響模擬分析,地球學報, 1998年第3期
35. 填埋場釋放氣體運移數學模型研究,環境科學,1999, 20(5): 93-96.
36. 污水土地處理模擬試驗比較分析,上海環境科學,2000年,19(6)
37. 大慶油田開發中石油類污染物對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套用生態學報,2000年11(6)
38. ,數值模擬在土壤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套用,中國環境科學,1999,19(3) :234-237
39. 填埋場釋放氣體運移數值模型及套用,環境科學學報,2000年20(3)
40. 微生物處理土壤石油污染的研究進展 上海環境科學, 2002,21(3)177-180
41. 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響影子正交實驗,重慶環境科學, 2002,24(2):29-32
42. 含磷污水淋濾體條件下土壤中磷遷移轉化模擬實驗,環境科學學報2002,21(6):737-741
43. 土壤石油微生物降解影響因子的正交實驗分析,地球學報2003,24(3): 279-284
44.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及其降解去向,中國工程科學,2003,5(8): 70-75
45. 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過程中各石油烴組分的演變規律,環境科學學報,2003,23(6):834-836
46. 土壤石油污染物中正構烷烴降解特性研究,上海環境科學,2004,23(3):93-95
47. 油污土壤中微生物數量變化與原油降解速率關係的實驗研究,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4,5(1):36-39
48. 城市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最佳化管理模型初探(1)--理論推導與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0(4):554-560
49. 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套用分析. 環境保護, 2002, (1): 30-32.
50. 污水土地處理磷污染物遷移轉化模擬討論分析. 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2, l5(4): 36-38.
51. 污水土地處理磷遷移轉化模擬模型與檢驗.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03, 25(3): 179-182.
52. 解讀《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專題教育大綱》. 環境教育, 2003, (4), 3-6.
53. 土壤正構完烴微生物降解變化實驗分析. 環境科學研究, 2003, 16(5): 24-28.
54. B/S模式下的社區再就業管理信息系統探討與實踐. 情報雜誌, 2004, (5): 55-56, 60.
55. 油污土壤中微生物數量變化與原油降解速率關係的實驗研究. 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 2004, 5(1): 36-39.
56. 油田開發土壤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的研究.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4, 23(6), 1235-1240.
57. 土壤石油污染物中正構完烴降解特性研究. 上海環境科學, 2004, 23(3): 93-95.
58. 立體化教學在環境教育中的套用--以土壤環境學教學為例. 環境教育, 2004, (5): 42-44.
59. 城市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最佳化管理模型初探. 世界地質, 2004, 23(2): 153-157.
60. 土壤環境學研究生教學改革探討. 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3): 88-89.
61. 城市污水土地處理系統最佳化管理模型初探(Ⅰ)--理論推導與設計.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40(4): 554-560.
62. 環境教育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 (6): 114-120.
63. 污染土壤植物修復中螯合誘導和轉基因技術的套用現狀與前景,地學前緣,2005,12(1)
64. 羽葉鬼針草對Pb的吸收特性及修復潛力,環境科學,2005,26(3)
65. 土壤微生物對苯的降解研究,環境科學,2005,26(3)
66. 用改性膨潤土作垃圾填埋場底部襯裡的試驗,中國環境科學,2005,25(4)
67. 環境影響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法的研究--以宋芳屯油田為例.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2002, (2): 38-41, 48.
68. 土壤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機理與修復技術研究,地學前緣,2006,13(1)
69. 石油污染土壤中苯降解菌的篩選及降解特性研究,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6(6)
70. 苯在一株黃桿菌細胞內外的分布與降解率的關係,中國環境科學,2006(5)
71. 環境科學研究,2006,04
72.污染地下水原位治理技術——透水性反應牆法,環境污染與防治,2006
73. 土壤中耐低溫石油降解菌的優選、鑑定及降解性能分析.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74. 正十六烷微生物吸附降解的螢光顯微研究. 污染防治技術. 2010, 23(2).
75.郝旭光, 孫寓姣, 王紅旗等. PCR-酶切技術在石油烴降解菌篩選鑑定中套用. 環境工程學報. 2010, 4(2).
76.中國における環境教育実施の道筋と教育方策, 環境教育/日本,2008
77. 基於網路遊戲的環境教育, 社會科學研究/美國,2006

代表性專著與教材編寫

1、王紅旗、鞠建華, 城市環境氮污染模擬與防治, 北師大出版社, 1998
2、李韻珠、李保國、王紅旗等. 土壤溶質運移, 科學出版社, 1998.
3、王紅旗, 劉新會, 李國學等. 土壤環境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張寶森,王紅旗. 綠色奧運改變生活: 一部薈萃北京人與環境變遷的真實記憶, 新華出版社, 2010.
5、楊志峰,劉靜玲、王紅旗、劉新會,《環境學概論》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李瑞敏,鞠建華,王紅旗等, 生態環境地質指標研究, 中國大地出版社,2009
7、張澤,王紅旗,伍新春, 全國義務教育教材《科學》3-6年級,大象出版社,2003-2008
8、王紅旗等,我們如何與環境相處,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中宣部農村叢書
9、 陳鴻漢,張永祥,王新民,任仲宇,王紅旗,沿海地區地下水環境系統動力學方法研究,地質出版社,2002
10、王紅旗,姚亞萍,國小試用教材《環境教育》1-6年級,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4-2005
11、王紅旗等,綠色家園叢書,4部,明天出版社,2002
12、許嘉琳、王紅旗等,面向可持續發展中國小環境教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獲得的主要榮譽、獎勵

1、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地礦部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3、國家環保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4、中石化科技進步三等獎
5、中石化茂名石化科技進步特等獎
6、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社會學術兼職

1、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2、中國地質學會農業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3、中國地質學會環境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4、中國環境學會土壤與地下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
5、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
6、北京師範大學工程建設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成員
7、北師大教代會校產工作委員會,主任
8、北京市科技諮詢專家團專家
9、中國土壤學會會員
10、國際環境地球化學與健康學會會員
11、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組成員
12、《地球信息科學》雜誌編委
13、國家計量認證/實驗室認可國家級評審員
14、浙江省職業技術學院 兼職教授
15、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科學》課程標準組,成員
16、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評審專家組專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