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竑

王竑

王竑(1413年—1488年),字公度,號休庵、戅庵。湖北江夏(今屬武漢市)人,生於河州(今甘肅臨夏)。明朝名臣。

王竑為正統四年(1439年)進士,授戶部給事中,豪邁負氣節,正色敢言土木之變後奮臂率眾擊斃王振黨羽、錦衣指揮馬順,名震天下。也先入犯,受命受御京城,擢右僉都御史,尋督漕運,再撫淮、揚。明憲宗初年,官至兵部尚書。致仕後居家二十年。

弘治元年(1488年),王竑去世,年七十五。明武宗時追贈太子少保諡號“莊毅”。

基本介紹

  • 本名:王竑
  • 別稱:王莊毅
  • 字號:字公度
    號休庵、戅庵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湖北江夏
  • 出生時間:1413年
  • 去世時間:1488年
  • 諡號:莊毅
人物生平,初入仕途,名震天下,擊殺奸黨,一心為民,彈劾貪官,回歸故里,二次起用,舉薦韓雍,退出朝政,軼事典故,人物評價,家族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王竑,正統四年(1439年)中進士。正統十一年(1446年),王竑被授予戶科給事中。王竑豪邁有氣節,敢說敢為。

名震天下

明英宗被俘時,郕王朱祁鈺在午門攝理朝政,群臣彈劾王振誤國之罪。大臣還沒把彈劾奏疏讀完,朱祁鈺命大家出去待命。眾人都伏地痛哭,請將王振滅族。錦衣衛指揮馬順,是王振的黨羽,厲色呵叱議論者出去。王竑非常憤怒,奮臂而起抓住馬順的頭髮說:“你們這幫奸黨,論罪當誅,現在還膽敢這樣?”他一邊罵一邊咬往馬順的臉,接著眾人都一起擊打馬順,當場把他打死,朝班大亂。郕王非常害怕,馬上起身入內,王竑率群臣跟在王爺的後面。朱祁鈺讓宦官金英問他想說什麼。王竑說:“宦官毛貴、王長隨也是王振的黨羽,請依法治罪。”朱祁鈺命把兩人拉出來,眾人又把他們打死了,血染朝廷上的台階。當時,王竑名震天下,朱祁鈺也因此很器重王竑。朱祁鈺還將言官們召來,備加慰問。朱祁鈺即皇帝位後,也先侵犯京師,命王竑與王通楊善守衛京城,升王竑為僉都御史,督率毛福壽、高禮的部隊。敵寇退走後,詔令王竑與都指揮夏忠等人一起鎮守居庸關。王竑到任後,挑選士卒戰馬,修繕關塞,彈劾不稱職的將帥,使壁壘面貌一新。
王竑半身像王竑半身像

擊殺奸黨

景泰元年(1450年)四月,浙江鎮守宦官李德上書說:“馬順等人有罪,也應當請命再行誅殺,而諸臣竟敢擅自殺了他們。如果沒有宦官的擁護,就危險了。這些人都是犯上的賊臣,不宜任用。”他的奏章被發下朝廷討論。于謙等人上奏說:“上皇蒙受塵埃,這個災禍實是賊臣王振所造成,而馬順實是王振的心腹。陛下監國,群臣共同請求誅殺賊黨,而馬順還膽敢呵叱,在朝廷上的文武大臣以及宿衛的軍士被激起忠肝義憤,所以無暇顧忌,打死了這三個人。這正是《春秋》誅亂臣賊子的大義。如果讓那幫導致上皇流離遷徙的奸黨還留在朝廷,那國家的安危就難以料想了。臣等認為這件事不足問。”皇上說:“誅滅亂臣是為了安定人心。廷臣的忠義,朕已知道了,各位愛卿不要因為李德的話而介意。”八月,王竑因病回到朝廷。不久皇上命他同都督僉事徐恭總督漕運,治理通州到徐州的運河。第二年,尚寶司找不到馬順的牙牌,馬順的兒子請向王竑索求,皇上批准了。言官們說:“馬順作為奸黨,罪行重大,廷臣共同除掉了他,哪有功夫去問牙牌。況且這不是王竑一個人的事,如果向王竑索求,忠臣將感到恐懼。”皇上於是取消了先前旨令。這年冬,耿九疇被召回,皇上敕令王竑兼淮安、揚州、廬州三府和徐州、和州二州巡撫,又命他兼理兩淮鹽稅。

一心為民

景泰四年(1453年)正月,因為災異頻繁出現,正是春天卻非常寒冷,王竑上書說:“請下敕令責成諸臣痛加自我修身反省,減少刑罰和征斂,停罷無益的工程,嚴戒無功之賞,散財以收民心,愛民以培植國家根本。陛下應更加親近儒臣,講道論德,進用君子,斥退小人,以挽回天意。”他並且還請求罷免。皇上採納了他的建議,遂下詔修身反省,徵求直言。
在此之前,鳳陽、淮安、徐州發大水,路上餓死的人相望,王竑上疏匯報,不待朝廷回報,便開倉賑濟。至此山東、河南的饑民來就食的群集而至,倉米不夠賑給。只有徐州廣運倉還剩有儲糧,王竑又想開倉全部發出來,掌管倉庫的宦官反對。王竑前去對那個宦官說:“百姓早晚都有為盜的可能。如果你不聽我的,萬一有變,我就先殺了你,然後自請死。”宦官害怕王竑的威名,不得已答應了。王竑於是自己彈劾自己專擅之罪,並說:“廣運倉所存的糧食僅夠支三個月,請令犯了死罪以下的人,準許他們輸納糧食到災區以贖罪。”皇上又命侍郎鄒乾帶著庫金馳往災區,聽憑王竑相機處理。王竑於是親自巡行災區,散財賑濟,財物不足,便令沿淮上下的商船,根據船隻大小出米,王竑最後救活了一百八十五萬多人。他勸富民出米二十五萬餘石,賑給饑民五十五萬七千家。撥給耕牛和種子七萬四千餘,使五千五百家百姓得以復業,安撫了從別的地方流入的饑民一萬六千餘家。病者給藥,死者備棺,饑民所出賣的子女全部幫他們贖了回來,想回原籍的人還給他們提供路費。人民都忘記了飢餓,紛紛歌頌王竑。當初皇上聽說淮安、鳳陽饑荒,非常憂慮,後來收到王竑因開廣運倉而彈劾自己的奏疏後,很高興地說:“賢哉都御史,他將救活我的百姓了。”尚書金濂、大學士陳循等人都稱讚王竑的功績。這一年十月,王竑就地被升為左副都御史。當時濟寧也鬧饑荒,皇上派尚書沈翼帶著庫金三萬前往賑濟。沈翼只發放了五千兩,剩下的交回京庫。王竑彈劾沈翼奉命出使而沒有成效,請將剩下的黃金仍用來換米備賑,皇上聽從了。
景泰五年(1454年)二月,他上書說:“近年來饑荒頻繁發生,人民嚴重受困。最近冬春之交,從淮河到海冰凍四十餘里,人畜僵死者有一萬多,貧弱的人賣妻賣兒,強悍的人肆行搶奪,百姓衣食之路斷絕,只好到處流離。陛下端居九重,大臣安處廊廟,不能看到這些情景。如果親眼看到這樣的情景,沒有不為之落淚流涕的。陛下繼位以來,並非不敬天愛民,但天變民窮卻十分嚴重,臣私下擔心聖德雖修但還不到家,大倫號正但還不純厚,賢才雖用但還沒收到成效,邪佞雖去但還沒徹底剷除,仁愛雖施但百姓還沒普遍得到實惠,財用雖省但皇上的供給還沒有節省,刑罰雖寬但冤案還沒得到平反,工程雖停但工匠還沒得到休息,法制雖頒但奉行時還有的做了更改,賦稅雖免但有關官員還有的進行牽制。這些只要有一項,都足以影響天和,招來災變。衷心希望陛下敬修德行以刷新政治。敬重天命,效法祖宗,端正倫理,篤實恩義,戒除逸樂,斷絕異端,這樣就表明有誠心修德了。進用忠良之士,疏遠邪佞之徒,公正賞罰,寬免賦役,節儉財用,戒除聚斂,辭退貢獻,停罷工役,這樣就表明有決心圖治了。如果這樣做了而災變仍然不息,那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皇上褒獎採納了他的意見,敕令內外百官共同進行修身反省。

彈劾貪官

景泰六年(1455年),霍山百姓趙玉山自稱是宋朝宗室的後裔,以妖術來迷惑眾人作亂,王竑將其逮捕。王竑先後彈劾懲治了貪污的官吏,革除了害民的糧長,百姓大稱便利。

回歸故里

英宗復辟後,廢除巡撫官,改王竑為浙江參政。幾天之後,石亨、張車兀追論王竑擊打馬順之事,王竑被除名,編管江夏。過了半年,皇上在宮中看到王竑的奏疏,見其中有“端正倫理,篤實恩義”一句話,感悟了,命令派官把王竑送回故鄉,敕令有關官員要善待他。

二次起用

天順五年(1461年),孛來入侵莊浪,都督馮宗等人出去討伐。因李賢的推薦,皇上起用王竑,恢復原官,命他與兵部侍郎白圭參贊軍務。第二年正月,王竑與馮宗在紅崖子川擊退孛來。白圭等人回京,王竑仍留下鎮守。到了冬天,才把他召回。第二年春,又命他總督漕運,巡撫淮安和揚州。淮人聽說王竑再來,歡呼迎拜,數百里不絕。
明憲宗即位後,給事中蕭斌、御史呂洪等人共同推薦王竑和宣府巡撫李秉可當大任。皇上交給廷臣討論,尚書王翱、大學士李賢請聽從蕭、呂等人的意見。皇上說:“古代的人君通過推夢占卜來求賢才,現在朕難道就不能聽從輿論的取捨嗎?”馬上召王竑回來任兵部尚書,李秉為左都御史。任命下達後,朝野相慶。

舉薦韓雍

當時將要用兵兩廣,王竑舉薦韓雍為總督。韓雍剛剛獲罪,眾人覺得這事難辦。王竑說:“天子正在棄瑕錄用,你們說韓雍有罪不當用,我王竑不是曾因罪被廢的人嗎?”朝廷終於任用韓雍。王竑列出進兵剿賊事宜上奏,並說將帥出征討伐,不得上奏攜帶私人,胡亂冒功。他又請恢復京營部隊原有的數量,禁止權勢之家和高級將領擅自役使禁軍。於是皇上命王竑和給事中、御史六人檢閱十二營的士兵。王竑認為擇兵不如擇將,共上奏罷免了營職軍官八十餘人,再慎選有才能勇武之士來補充。

退出朝政

兵部清理貼黃缺官,王竑偕同各大臣推舉修撰岳正、都給事中張寧,被李賢反對,竟把這兩人派出任外官,並廢除了朝臣會舉之例。王竑憤然說道:“我還能坐在這裡嗎?”馬上稱病求退。皇上正信任王竑,便優詔安慰挽留他,每天派醫生去給他看病。王竑卻請求得更為急切。九月,皇上命他退休回去。王竑任尚書一年,稱病在家有四個月,人們因為朝廷未盡其用而感到惋惜。他走後,中外大臣推薦他的奏章不下一百篇,都沒被認可。
王竑居家二十年,於弘治元年(1488年)十二月去世,終年七十五歲。正德年間,贈予他太子少保,謚莊毅。淮人立祠祭祀他。

軼事典故

當初,王竑把他的居室起名為“戇庵”。回來後,把它改為“休庵”。他閉門謝客,鄉里的人很少能見到他。當時,吏部尚書李秉也被罷免回家,每天出入里巷,與故舊談笑遊樂。王竑聽說後,說:“不恭啊,李執中是堂堂大臣,怎能不養重自愛,與市井小人遊樂?”李秉聽說後,也笑著說:“什麼是大臣?難道立異於故鄉,崇尚矯異激切才算是賢嗎?”兩人雖然看法不同,但都受到時人的稱讚。

人物評價

姜洪:①切見兵部致仕尚書王恕、王竑,吏部尚書李秉,俱才德高茂,志節忠貞。(《陳言疏》)②臣訪得吏部尚書李秉、兵部尚書王竑、都御史韓雍夏塤高明李侃,歷仕年久,頗有令望。或因讒謗而解官,或托微恙而去任。(《修政弭災疏略》
張廷玉:天順、成化間,六部最稱得人。王翱等正直剛方,皆所謂名德老成人也。觀翱與李秉、年富之任封疆,王竑之擊奸黨、活饑民,王復之籌邊備,姚夔之典秩宗,林聰、葉盛之居言路,所表見,皆自卓卓。其聲實茂著,系朝野重望,有以哉。(明史

家族成員

祖父:王俊卿,戍邊駐兵河州。
父親:王佐,字良輔,號納齊,博學能詩,解縉謫居河州後常與交往,治家以程朱禮學為本。

史料記載

明史·卷一百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