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時

王福時

王福時( -),著名翻譯,是九三學社主要創始人王卓然之子,辛亥革命的同齡人。出生於今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河北鄉蓮島灣村。王福時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卻始終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王福時離休之後前往澳大利亞悉尼、美國舊金山等地子女家中居住。2004年,飽經風霜的王福時葉落歸根,回到北京安享晚年,直到2011年7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福時
  • 出生日期:1911.11.26
  • 逝世日期: 2011.7.2
  • 出生地:今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河北鄉
人物簡介,人生歷程,十載寒窗仰聖賢,鶴鳴九皋聲聞天,雖九死其猶未悔,非淡泊無以明志,

人物簡介

王福時(1911.11.26 - 2011.7.2),著名翻譯,是九三學社主要創始人王卓然之子,辛亥革命的同齡人。出生於今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河北鄉蓮島灣村。王福時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卻始終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王福時是《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主編、著名左翼民主人士,他歷經清朝覆滅、共和崛起、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建國、改革開放的百年民族悲喜,雖非黨員,心繫大義,一生境遇跌宕起伏,堅忍豁達中以最樸實無華的方式書寫了對國家、對民族的無限赤誠。
王福時離休之後前往澳大利亞悉尼、美國舊金山等地子女家中居住。2004年,飽經風霜的王福時葉落歸根,回到北京安享晚年,直到2011年7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人生歷程

十載寒窗仰聖賢

1911年11月26日,王福時出生於今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河北鄉蓮島灣村。幼年時期,他曾向瀋陽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美國人普賴德學習英語,並接觸到梁啓超的《飲冰室合集》及林琴南翻譯的歐美小說。1923年起,他先後在瀋陽第一師範附屬國小、瀋陽東關報覺寺國中、瀋陽北陵三中就讀,1928年到1929年前往南京就讀於中國近代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創辦的“曉莊師範”。1929年冬隨父親王卓然(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去日本京都參加太平洋國際外交討論會,這次會議揭露了日本“田中奏摺”侵華陰謀。短暫遊歷東京後回沈考入東北大學農學院。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流亡北平到燕京大學借讀,1932年至1935年在清華大學讀社會學系,師從吳景超、潘光旦、陳達及俄裔學者史祿國學習社會調查、優生學、人口論及通古斯人類學等課程,與費孝通(中外聞名的社會學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文藻(作家冰心的丈夫)成為同窗好友。其間曾主辦散髮油印《公理報》,宣傳抗日,宣傳蘇聯,並與父親陪同張學良接待英國大文豪蕭伯納。

鶴鳴九皋聲聞天

1936年10月末,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從陝北採訪回來住在北京盔甲廠13號,王福時成為斯諾家的常客。他有機會看到斯諾與毛澤東6次訪談記錄、毛澤東長征詩詞和戴八角帽的照片、紅軍長征路線圖等資料。其中,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與毛澤東1937年3月1日的談話被毛澤東稱為:“表示了我們政策的若干新的步驟,今托便人寄上一份,請收閱,並為宣播。”其內容被毛澤東著作《論持久戰》所摘引。王福時敏銳意識到這些資料對於宣傳和推動抗戰的重要性。旋即組織郭達、李放、李華春等人編譯成中文,並在父親王卓然主持的《東方快報》印刷廠印刷,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的出版發行工作。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是除了斯諾作品以外,還包括其他幾位特殊作者的重要文章。一是毛澤東與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的談話:關於《中國問題與西安事變》。毛澤東在談話中著重澄清了“西安事變”的真相併作了透徹的分析,提出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的八項建議,並預言對日作戰之不可避免。二是美國經濟學家諾爾曼·韓蔚爾報導四川紅區的3篇文章:《中國紅軍》《在中國紅區里》《中國紅軍怎樣建立蘇區》。這些文章最早發表在《亞細亞》雜誌上,是少有的實地調查紅區的珍貴資料。第三篇特殊文章就是作為附錄發表的《隨軍西行見聞錄》,署名廉臣的作者其實就是陳雲同志。
1937年4月,王福時作為海倫·斯諾的翻譯一同去延安採訪,並於5月15日就國共合作、階級鬥爭、爭取民主及準備抗日等方面問題對毛澤東進行了近5個小時的採訪,王福時將會談記錄經毛澤東修改確認後帶回北平,先交由於毅夫在中共地下刊物《人民之友》上發表,後又以王愛華的筆名在巴黎《救國時報》發表,題名為《抗日民主與北方青年》。
《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封面《外國記者西北印象記》封面

雖九死其猶未悔

1928年,王福時赴曉莊師範讀書時正值大革命失敗,在校軍訓期間他閱讀了郭沫若主編的《創造社》雜誌及普羅文學,並觀看田漢組織的“南國社”演出。“九一八”事變後,作為東北大學流亡北平的學生借讀在燕京大學,參加了中共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擔任秘密壁報《昨日與今日》主編,參加遊行呼籲抗日。
1938年,王福時參加中共領導的“東北抗日救亡總會”,在於毅夫領導下的宣傳部工作。王福時在東總《反攻》刊物上以王愛華筆名發表了大量抗日文章。第二年受“東總”指派陪同時稱“華北游擊隊之母”趙文國下南洋,到越南西貢等地宣傳抗日,並為華北、東北游擊隊募捐4萬美元。1939年王福時來到香港,創辦進出口書刊及信息機構“內外文化供應社”和抗日秘密刊物《北方通訊》,報導敵後抗日活動及淪陷區動態。期間王福時與香港左翼人士和八路軍辦事處交往密切。
1940年,王福時在拜訪皇后大道八路軍辦事處時,被前來搜查的警察捕到港英政治處,後巧言脫險。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翌年初經於毅夫安排,王福時搭乘“白銀號”赴廣州灣,經貴陽回到重慶。隨後,在香港《大公報》社長鬍政之的幫助下,受聘該報駐印記者,由重慶赴印度加爾各答躲避軍統追捕。由於戰後在印度公開從事反對內戰活動,為躲避國民黨特務的政治迫害,1946年2月,王福時只身前往美國紐約,通過“遠東民主政策委員會”宣傳東北地區內戰危機,並呼籲美國停止干涉中國內政,4個月後轉往美國舊金山擔任《世界日報》編輯,並參加了馮玉祥等人組織的反內戰組織“和平民主聯盟”。期間,他受中共駐港宣傳機構“國新社”委託創辦《遠東通訊》,主要宣傳時事新聞及左翼觀點、報導國內解放戰爭進程。1949年10月9日,舊金山左翼華僑在同源會禮堂慶祝新中國成立,期間右翼暴徒衝擊會場,王福時被鐵器打傷頭部鮮血直流,並被警車拉到警署。在“白色恐怖”中,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尼赫魯訪問美國舊金山,王福時接到了他的電話約見,就印度政府是否承認新中國及西藏歸屬中國等問題進行了採訪,並將記錄轉交新中國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王福時一家於韓戰爆發前一天回到祖國。

非淡泊無以明志

1950年9月,王福時被任命為國際新聞局出版發行處副處長,局長喬冠華、副局長劉尊祺,處長馮亦代,由王福時實際主持工作。1952年,王福時轉到中國國際書店任出口部副主任;1954年,改任進口部副主任。
1979年,王福時“右派”平反後,與閻明復和劉尊棋等共同創建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擔任該社圖書館館長,重建與蘇聯封閉多年的文化交往,並採用交換書刊等方式多方設法與國外開展文化交流,不用外匯就收集了大量圖書資料,為大百科事業的創立傾盡心力,直到1986年離休。
王福時離休之後前往澳大利亞悉尼、美國舊金山等地子女家中居住。2004年,飽經風霜的王福時葉落歸根,回到北京安享晚年,直到2011年7月2日因病去世,享年10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