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科

王祥科

王祥科,男,博士,中科院百人計畫“引進海外傑出人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安徽省青年科技創新獎”傑出獎

1991.09—1995.06 蘭州大學 現代物理系 放射化學專業 學士 1995.09—2000.06 蘭州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專業 博士 2000.09—2001.12 法國南特SUBATECH國家實驗室 博士後研究 2001.12—2003.09 德國卡爾思路國家研究中心 洪堡研究員 2003.10--- 中科院電漿物理所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百人計畫 王祥科研究員一直從事放射化學研究,主持了中科院百人計畫專項項目、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參與了國家973項目等,深入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在環境中的化學行為,放射性核素與環境介質的相互作用。相關的研究工作在Environ. Sci. Technol., Geochim. Cosmochim. Acta, Adv. Mater.等重要國際學術刊物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發表在Ind. Eng. Chem. Res.上的論文2008年入選第二屆中國最具影響百篇國際學術論文,發表在Environ. Sci. Technol.上的一篇論文獲安徽省第五屆自然科學論文一等獎。2006年以來發表SCI論文52篇,被他人正面引用和評價530多次,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關注。2009年,王祥科獲得了由《Science News》雜誌和Elsevier出版集團聯合舉辦的“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環境科學領域的金獎。他還受邀擔任國際學術期刊The op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toxicology journal和The open colloid science journal的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祥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主要成就: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 性別:男
個人簡介,科研項目,代表著作,代表性論文,

個人簡介

王祥科研究員一直從事環境(放射)化學方面研究,深入研究了放射性核素和重金屬離子在環境中的化學行為,將納米材料和電漿技術套用於廢物處理、持久性有機污染性和重金屬污染的檢測和治理等研究。
3篇論文分別被評為2008和2011年最具影響百篇國際學術論文等,論文多次被美國化學會和Willy Material Views評為研究亮點。
2009年王祥科獲得了由《Science News》雜誌和Elsevier出版集團聯合舉辦的“Scopus尋找未來科學之星”活動環境科學領域的金獎。2010年被評為第12屆安徽省青年科技獎,201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多次被評為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中科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朱李月華優秀研究生導師等。他還受邀擔任國際學術期刊“The op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toxicology journal”,“The open colloid science journal”,“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Glob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World Journal of Nan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的編委,日本靜岡大學客座教授等。

科研項目

目前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參與科技部973項目等多項。目前畢業7名博士研究生,6人作為項目負責人目前每人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人作為負責人目前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人獲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安徽省傑出青年基金),2人被評為中科院院長特別獎、中科院優秀博士論文50篇,安徽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另外4人被評為中科院院長優秀獎,還有多人獲得中科院助理月華優秀博士生獎、中科院優秀研究生等榮譽稱號。招收化學、物理、材料學專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代表著作

專著
1. 中國科學院科學與技術預見系列報告之一:技術預見報告2005。 章主編:發展高放廢料高效處理技術。科學出版社,出版號:ISBN 7-03-015636-6。
2. 電工技術大典。 篇編輯和章主編:環保電工技術。電力出版社(2009年出版)。
3. Waste Treatment in the Metal Manufacturing, Forming, Coating and Finishing Industries. 章主編:Nano-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Metal Ion Adsorption. Publisher: Taylor and Francis & CRC Press (2009年出版)。
4. The Handbook of Radionuclides Behavior in the Environment. 章主編:Lanthanide-Eu(III). Publisher: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2009年出版)。

代表性論文

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
1.G.X. Zhao, L.Jiang, Y.D. He, J.X. Li, H.L. Dong,X.K.Wang*, W.P. Hu*, 2011.Advanced Materials.23(34):3959-3963
2 .X.L. Tan, Q.H. Fan, X.K. Wang*, B. Grambow, 2009. Eu(III)Sorption to TiO2 (Anatase and Rutile): Batch, XPS, and EXAFS Stud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43(9): 3115-3121.
3. G.X. Zhao, J.X.Li, X.M. Ren, C.L. Chen, X.K. Wang*,2011. Few-layer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as superior sorbents for heavymetal ion pollution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45(24):10454-10462.
4.G.D. Sheng, S.T. Yang, J. Sheng, J. Hu, X.L. Tan, X.K. Wang*, 2011.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of Ni(II) Sequestration onDiatomite by Batch, XPS and EXAFS Techniques. 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45(18): 7718-7726.
5.C.L. Chen, X.K.Wang*, M. Nagatsu*, 2009. Europium Adsorptionon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Iron Oxide Magnetic Composit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acrylicAcid.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3(7): 2362-2367.
6.S.T. Yang, G.D.Sheng, X.L. Tan, J. Hu, J.Z. Du, G. Montavon, X.K. Wang*, 2011. Determination of Ni(II) Sorption Mechanisms onMordenite Surfaces: A Combined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Approach. GeochimicaCosmochimica Acta 75(21): 6520-6534
7.X.K. Wang*, C.L. Chen, J.Z. Du, X.L. Tan, D. Xu, S.M. Yu, 2005. Effect of pHand aging time on the kinetic dissociation of Am(III) from humicacid coated g-Al2O3: A chelating resin exchange study. 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 39(18):7084-7088.
8.Y.B. Sun, Q.Wang, C.L. Chen, X.L. Tan, X.K. Wang*,2012. Interaction between Eu(III) an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investigated bybatch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 spectroscopy and by modelingtechniqu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6(11): 6020-6027.
9.X.K. Wang*, C.L. Chen, W.P.Hu,A.P. Ding, D. Xu, X. Zhou, 2005. Sorption of Am(III)to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9(8): 2856-2860.
10.G. X. Zhao, J. X. Li, L. Jiang, H. L. Dong, X.K.Wang*, and W. P. Hu, Chemical Science, 3 (2012), 433-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