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耕

王石耕

王石耕原名王長根,1922年出生於宜興一個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壺製作大家,為“民國七藝人”之一。石耕子承父業,從小就跟父親學藝制壺。在其父嚴格要求下,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秉承乃父衣缽,成為“王派壺藝”的嫡傳。在王石耕15歲那年他頭一遭徒手獨立完成了兩把仿古壺:一把“掇球壺”、一把“線園壺”,嘴平正,口蓋準縫,頗見功力,是他壺藝生涯中的“處女作”。這兩把壺被丁蜀鎮上一位老中醫珍藏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石耕
  • 別名:王長根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宜興
  • 出生日期:1922年
  • 職業:陶藝家
  • 主要成就:“王派壺藝”的嫡傳
  • 代表作品:“鵬程萬里壺”,“金雞報曉壺”等
人物簡介,所屬流派,人物類別,代表作品,人物事跡,

人物簡介

王石耕(1922—今),江蘇·宜興,現代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所屬流派

“王派壺藝”的嫡傳,“民國七藝人”之一

人物類別

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代表作品

線園壺
老紫砂壺·臥牛老紫砂壺·臥牛

人物事跡

王石耕數十年的陶藝生涯中曾一度脫離制壺工藝,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但他始終把“捏茶壺”作為自己一大生活樂趣,追求創造的至情不泯。
1984年是宜興紫砂的春天,國際上掀起一股“紫砂熱”,海內外的壺商、收藏家、陶藝家紛至沓來,踏破了紫砂廠的門檻。陶都一時“洛陽紙貴”,精品名作更是“僧多粥少”,人們為求得一把名壺而費盡心機。這年春天,王石耕年屆花甲,光榮退休。但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繼續留在紫砂廠,步入他藝術創造的又一個春天。
那年他慶祝六十大壽,特意製作了兩把壺:第一把為“石圓壺”;第二把為“蛋包提梁壺”。這兩把壺就像他少年從藝時的“處女作”,在他晚年的壺藝生涯中重又贏得聲譽。人們交口稱讚,王石耕果然寶刀未老。
石耕老人技術全面、技藝精湛,老而彌堅,屢創佳作,接二連三設計創作了幾十個新品,方貨、圓貨、花貨樣樣都有,款式之多,產品之精,令人羨嘆。他決心要在創作上與年輕人試比高低,一顯身手,發揮他製作組壺的強勁優勢,推出力作“五彩繽紛”組壺。這套組壺為五把小壺,泥分五色,色澤潤和,分別由“布紋六方壺”、“綠泥凹肩壺”、“紅泥八卦壺”、“黃泥梨式壺”、“黑泥砂珠壺”組成,或方或圓,形制不一,造型各異,在風格上卻是一個統一有機的整體。這組作品在1985年江蘇陶瓷新品評比中榮獲金獎,曾在海內外引起轟動。
堪稱王石耕方貨代表作的“五頭砂漢方茶具”,1986年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博覽會上展出時,得到與會行家們的一致好評。這套茶具古樸典雅,通體採用四方造型,朱泥拼砂,線條舒展流暢,以直線突出主題,縱橫直線相間架的結構,取得直體平衡,“直中寓圓、圓中有直”,平衡中見變化。另一套“五頭貴方茶具”造型古樸,施藝嚴謹。壺和杯均呈四方新斗型,採用回文圖案裝飾,通體雕以漢玉紋飾,技法精美。嘴、、蓋稜角分明。他制的方貨精品如“方鐘”、“抽方”、“提梁六方”壺等都是輪廓周正、角線挺括,不失為“王派壺藝”的嫡傳。
王石耕不僅精於光貨器,尤擅長筋瓤器的製作。他設計製作的筋紋壺形神兼備,線條流暢,雍容大方,在成套系列壺的設計上獨具一格。著名的“13頭希菊茶具”和“9頭高菊茶具”,均以菊為題材,造型以18瓣菊花構成筋紋,紋理清晰,過渡自如,點、線、面嚴謹和諧。在紫砂界筋瓤貨工藝要求極高,這“希菊茶具”本是王家傳統的“保留節目”,難怪人們讚嘆王石耕此種功力既得之於祖傳,又得之於他本人的才學。他晚年的作品總是傳統而不失新意,精巧而不失實用,如他創新製作的一套“裙風茶具”就是實用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實力之作。從實用角度看,大小合適,容量合度,嘴合理,出水流暢。從藝術效果看,結構嚴謹,變化多端,通體18瓤,瓤瓤相同,紋路陰陽交錯,上下貫通。工藝精細,口蓋嚴實,瓤瓤通蓋,達到了難以企及的境界。
王石耕的花壺塑器最能顯示他的藝術匠心和創造才能。他設計製作的“鵬程萬里壺”,似一隻振翅欲飛的大鵬屹立在峰巔,斜岩為壺嘴,磐石為壺把,鳥為蓋鈕。氣勢磅礴,構思奇妙。1993年精心構思的“金雞報曉壺”,光素的壺體上立著一隻神采奕奕的公雞,在黎明破曉時引亢高啼,喚醒沉睡的大地,充溢著鄉野田園的氣息。
王石耕老人已近耄耋,仍精神矍鑠,“春心”不已,童心未泯,創作力旺盛,為紫砂藝苑增添不少精品佳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