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卿故居

王瑤卿故居

王瑤卿故居在大馬神廟28號(今培英胡同20號),它建在該胡同路南一寬大但不通行的巷內盡頭處,巷口處原有一木製柵欄(今改為鐵門),宅第大門朝東,是一所老式宅院,分南北兩院。大門外有一廁所(今為公廁),門道內寬敞,左首處存放王氏昆仲的兩輛洋車,為外出的交通工具。右首為門房,步入北院,南面為木板牆,牆上爬滿了碧綠的爬山虎,寬敞的院落內有一藤蘿架,架下擺放著專養金魚、荷花、茨菇和綠毛龜的幾個大魚缸,院內還種有盆菊、乾枝梅等各種花卉。每逢夏、秋時節,蟈蟈、蛐蛐和鳥的鳴叫聲,更給該院增加了情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瑤卿故居
  • 地理位置:大馬神廟28號
  • 開放時間:24h
  • 門票價格:無
王瑤卿故居,人物簡介,

王瑤卿故居

大馬神廟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改革家、教育家通天教主王瑤卿及王鳳卿昆仲的故居所在地。從本世紀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這裡是戲曲界、文學藝術界集會的場所。
高大的五間北房,中間為堂屋,條案上供有佛龕。前面放著老式的方桌和靠背椅。堂屋的東側為木製隔扇,門的橫眉上橫置清末書法家魏鐵珊所書的齋名“古瑁軒”,顧名思義,即珍藏古玩之屋,古:古老之意;瑁:為古玉器之名。王瑤老愛好和珍藏古玩、玉器、煙壺和名人字畫。而且鑑定能力極強,是位金石古玩鑑賞家。當年廊房頭條一帶的古董商,常來古瑁軒“請王大爺給掌掌眼。”隔扇東側一間的北牆上,掛有名畫家蔣兆和於1940年精繪的王瑤卿便裝照,形象逼真傳神,至今仍懸掛牆上。牆下為一大沙發。靠屋東牆下放置木製茶几和椅子。南窗下為一大寫字檯,王瑤卿和許多名畫家,或單人畫,或合作畫,許多珍品就是在此寫字檯上完成的。王瑤老還是一位享譽盛名的國畫家,以畫梅、菊、荷花著稱,尤精於畫龜、蝦。東側有門通裡屋,此房為其愛女鐵瑛(愛稱“老鐵”)和奶媽的居室,靠北牆放置著大衣櫃和木箱,窗下是炕,東側有一小門可通院中。
堂屋西側兩間為一通聯,為王瑤卿夫婦的臥室,北牆下為一硬木立櫃,櫃前有一火炕,炕上放著炕桌,炕邊放有掛字畫用的畫叉。東牆上掛著經常換掛的名人字畫。下面桌上放有水菸袋、火紙筒等菸具。靠門旁有一專養鳥的鳥架。玻璃窗上方夏天是冷布、卷窗,冬天改糊高麗紙。窗下擺放桌、椅和放收音機的茶几、臉盆架與雙人床。西牆下的條案上有一精緻硬木架,放有舊玉、小古玩、鼻煙壺和細緻精巧的蟈蟈和蛐蛐葫蘆等物。條案下放著許多精製的蛐蛐罐,其中有的是從宮內得來的珍品。此屋不僅是起居室,也是會客室,是切磋技藝、傳播京劇藝術的學宮。
院內東西房各三間,其叔伯兄弟王麗卿曾在西房居住,東房為存放道具及廚房之用。街門對面的兩間半西房,為存放戲衣專用屋。左側南房五間為客廳,其中半間闢為穿堂門,通往跨院,院內有西房一間,為女傭人居住,東房兩間為廚房。
跨院往裡步入南院,即是汪(桂芬)老生王鳳卿全家居所。南房帶有前廊三間為上房,是鳳二爺夫婦居室,屋前抱柱上的對聯為:“金溫玉粹覘文品,秋月春雲見性情”。正屋廳內對聯為:“詩髓以質厚惟本,書評為瘦硬通神”,為翁方綱書寫,上方橫掛張伯英手書“寶素軒”齋名。北房三間為其長子琴師王少卿居住,屋門橫眉上書“景星慶雲”四字。然而上述這些珍貴墨寶,均毀於十年動亂。此院東西房均為兩間,西房原為次子幼卿居住,後因王瑤老僅有一女,故幼卿過繼為愛子。此院房少院窄極為嚴謹,又沒住進外戶人家,故今保存完好且油飾一新,今為少卿子繼曾全家居住。然而北院正房雖為王門後裔居住,五間北房已隔為單間,此院已為大雜院,並搭蓋了新的小房,院落已明顯狹窄,面目皆非。
昔日每當日影西斜華燈初上之時,大馬神廟車水馬龍,人們從京城四面八方而來。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有單人而來的,有結伴同行的。近處徒步而來,遠道乘車而至,相繼雲集於此,將古瑁軒擠得滿坑滿谷。來者當中除問藝的演員外,還有文學界的陳墨香、羅癭公、李釋戡、齊如山、徐凌霄、周貽白、杜穎陶;國畫家齊白石、陳半丁、姚茫父、顏伯龍、金拱北、王雪濤和指畫家李石君;名醫汪逢春、孔伯華、蕭龍友、楊仲武;金石家孫冠宇、孫潤宇、劉厚寬等;還有京城有名的“八大少”:華北銀行總經理柯鴻年的五少爺、七少爺(柯茵嬰之父),東四十一條內務府唐子炎的唐少爺,秦老胡同的索少爺(祖上為內務府官員),頤齡堂的樂詠西、樂元可,沛仁堂樂朴蓀的兩位少爺。乃至宛平縣縣長、詩人王冷齋(後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文史館館長),原北平市長、中央廣播電台台長、華北廣播協會會長周大文(周長芸、劉長瑜之父)等政界官員。但凡來古瑁軒者,不分職業、不論長幼,均一視同仁暢所欲言,一起談藝論畫、切磋藝術、研究金石、說古道今。大馬神廟的古瑁軒,歷史上曾是一座藝術殿堂。

人物簡介

王瑤卿,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在梨園界被尊奉為“通天教主”。他生於1881年,卒於1954年,原 王瑤卿
名瑞臻,字稚庭,號菊痴,晚號瑤青,齋名“古瑁軒”,漢族,祖籍江蘇清江(今江蘇淮安)。其父為晚清著名崑曲演員王絢雲。王派代表劇目有:《兒女英雄傳》、《雁門關》、《混元盒》、《汾河灣》、《南天門》、《牧羊圈》、《珠簾寨》、《十三妹》、《福壽鏡》、《荀灌娘》、《木蘭從軍》、《萬里緣》、《娘子軍》、《棋盤山》、《珍珠烈火旗》、《孔雀東南飛》、《玉堂春》、《穆柯寨》、《庚娘傳》、《五彩輿》、《琵琶緣》等。另外,中國戲曲學校排演的《白蛇傳》和中國京劇院排演的《柳蔭記》均由他擔任唱腔設計,其中傾注著他的心血,保存著王派演唱的精髓。王瑤卿是—位頗具創造精神的藝術大家,他在繼承前人表演藝術的基礎上,將青衣、花旦、武旦融合一體,創造了“花衫”行當,在唱腔、表演、服裝、化妝等方面,都作了大膽的改革。他的京白,清晰柔和,獨具特色,把口語化的台詞念得有感情、有韻味,抑揚頓挫,悅耳動聽。他的唱功明麗剛健,遒勁爽脆,能恰如其分地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他還善於運用步法和水袖技巧表達人物特性,其靠功更是嫻熟工穩,身手乾淨利落,並率先廢除了蹺功。
王瑤卿故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