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貞(民國時婦產科專家)

王淑貞(民國時婦產科專家)

王淑貞(1899年5月31日 1991年11月2日),女,祖籍江蘇蘇州,生於北京。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家。20歲時考取清華大學中美庚款獎學金赴美留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91年11月2日,王淑貞同志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3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淑貞
  • 民族:漢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99年5月31日
  • 逝世日期:1991年11月2日
  • 職業:上海第一醫學院婦產科醫院院長
  • 主要成就:中國卓越的婦產科專家之一
  • 代表作品:《婦產科理論與實踐》
  • 籍貫:江蘇蘇州
  • 家人王守覺王守武王守融王明貞
人物簡介,人物簡歷,生平經歷,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王淑貞,婦產科醫學家,1899年5月21日出生於北京,生後一個月就隨父母移居祖籍江蘇蘇州。畢生從事婦產科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曾搶救了很多生命垂危的婦女,治療了無數疑難病症。她嚴格教導年輕醫師,組織全國知名教授編寫醫學生用的婦產科教材、供醫師用的大型參考書和學術專著。她還從事女性內分泌、計畫生育、難產及腫瘤等科學研究。
王淑貞王淑貞

人物簡歷

1899年5月31日 出生於北京。
1907~1914年 在蘇州振華女校學習(中間因病休學兩年)。
1914~1917年 入蘇州景海女塾學習。
1917年 入蘇州女醫學堂學習。
1918~1919年 赴美國巴爾的摩高氏女子大學學習。
1919~1921年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獲理學士學位。
1921~1925年 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學習,獲醫學博士學位。
王淑貞
1926~1931年 任上海西門婦孺醫院醫師、上海女子醫學院教授。
1932~1951年 任上海西門婦孺醫院科主任。
1932~1942年 任上海女子醫學院院長。
1951年~1984年 任上海醫科大學婦產科醫院院長。
1984年 任上海醫科大學婦產科醫院名譽院長。
1991年11月2日 在上海病逝。

生平經歷

王淑貞,1899年5月21日出生於北京。生後一個月就隨父母移居祖籍江蘇蘇州。在這古老的城市中她度過了童年與青年時期。她的祖父是清朝進士,早逝。祖母專管家務和子女的教養,她能接受新事物,並創辦了振華女校。父親與姑母們均於年輕時留學美國,父親歸國後任電機工程師,也曾擔任教學工作。生母共育有5個子女,但在王淑貞8歲時死於產褥疾病。繼母原為其小姨母,生育了7個子女,故王淑貞有兄弟姐妹12人。王淑貞10歲時進振華女校讀書,13歲時因病休學2年。她看到母親因產後病症去世,感到中國新醫學的落後,於是立志學醫以解救婦女的痛苦。16歲時進入蘇州景海女塾(教會學校),選修英文與拉丁文,為學醫打下了一定的基礎。18歲時轉入蘇州女醫學校。19歲時考取清華大學中美庚款獎學金赴美留學。先在巴爾的摩高氏女子大學(Goucher College)學習一年。後轉到芝加哥大學繼續學習2年,提早一年獲得理學士學位。22歲時進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4年後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
在美國時王淑貞曾巧遇前上海西門婦孺醫院院長美籍負責人勞和理,她是一個傳教士,又是內科醫師。經她介紹王淑貞於1926年回到上海,進入西門婦孺醫院(原為綜合性醫院)工作。在此建立婦產科,並任婦科主任,她是該美國教會醫院第一位擔任科主任的中國人,同時還兼任上海女子醫學院教授。王淑貞引進國外的先進醫療技術與教學方法,使婦產科很快得到發展,並取得了婦女的信任和社會名譽。
1928年,王淑貞與外科倪葆春教授結婚。倪教授為中國整形外科創始人之一,曾任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等職務。1989年,他倆被評為上海金婚佳侶。
1929年,王淑貞除在醫院任職,為普通百姓治病外,還開設了私人診所,為有錢有勢的夫人小姐服務。
1932年,中國教育部規定,學校校長必須是中國人。王淑貞擔任了上海女子醫學院院長,學校因而得以辦理了私立大學的立案手續。該學院於1942年停辦,一、二、三年級學生轉入聖約翰大學
當時醫院的院址在上海城的西郊,居民多為各地移居上海的貧苦農民或逃荒者。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醫院和醫學院位於上海的郊外,是“中國地界”,不是“租界”,因此遭到嚴重破壞,一切醫療與教學工作均被迫停止。此時王淑貞與醫院職工參加了救護傷病員的工作,他們在覺民國小設立了難民醫院,收治了從敵占區逃出來的孕產婦和新生兒。以後又在徐家匯路850號原骨科醫院的地址建立了臨時醫院。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將西門婦孺醫院殘存的醫療設備從西門外搬到法租界的邊界徐家匯路,使醫療工作又得以正常進行。當時醫院的對面就是長期淤積的肇家浜,兩岸與浜內均為貧苦船民。
徐家匯路的醫療工作剛剛進入正常情況,1941年又突然爆發了太平洋戰爭。醫院被日軍接管,美籍醫生與護士均被關進集中營,醫院斷絕了經費來源,一切行政與經濟擔子都落到了王淑貞的肩上。再加上通貨膨脹、物價上升,醫院收支難以平衡。經過全院職工的努力,他們苦度歲月,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王淑貞去美國與教會聯繫,爭取到修復西門外的舊院撥款和救濟總署撥給的部分醫療設備。1947年完成了復院工作。此時西門外南市區的舊址成為總院,徐家匯路的部分則成為分院。在當時內戰的影響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許多親友勸她去香港或美國。王淑貞經過反覆思考,想到當初回國就是為了救治中國痛苦的婦女,八年抗戰時孤島生活都堅持下來,難道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因此堅持留下來把醫院辦下去。
1951年7月23日,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接管了西門婦孺醫院,她當時擔任副院長。同年年底西門婦孺醫院、華山醫院婦產科(原上海十字會醫院)及中山醫院婦產科合併成立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王淑貞任院長,並任上海第一醫學院教授兼婦產科教研室主任;1984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名譽院長。
為了提高產科的醫療質量,在1950年代中期,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開設了產道異常專科門診,以降低難產率和產科併發症;後來又建立了心臟病、高血壓等妊娠合併症的專科門診。
在王淑貞的領導下“紅房子”醫院(上海第一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屋頂為紅色)聲名日隆,譽滿上海。
王淑貞認為,醫、教、研三方面的工作必須結合進行。並認為醫學科研工作是教學醫院的重要任務之一,醫學科研既要為醫療服務,又要為教學服務。
在培養研究生及主任級的進修醫生方面,王淑貞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並體現了“高標準、嚴要求”的精神。無論對科研設計、數據處理、文字描寫、標點符號等都一絲不苟地逐字、逐句修改,即使是細小的缺點或謬誤也不輕易放過。她曾在全國舉辦的內分泌學習班上,指定高年資、有經驗的醫師重點鑽研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治。
1958年,在“拔白旗”運動中她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她受到殘酷迫害,長期靠邊勞動。1973年7月,她被任命為醫院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在她60歲高齡的時候,她仍堅持門診和手術,從實踐中指導年輕醫生進行診斷與治療疑難病例。
1928年,王淑貞與外科倪葆春教授結婚。倪教授為中國整形外科創始人之一,曾任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院長、上海第二醫學院副院長等職務。1989年,他倆被評為上海金婚佳侶。
1929年,王淑貞除在醫院任職,為普通百姓治病外,還開設了私人診所,為有錢有勢的夫人小姐服務。
1932年,中國教育部規定,學校校長必須是中國人。王淑貞擔任了上海女子醫學院院長,學校因而得以辦理了私立大學的立案手續。該學院於1942年停辦,一、二、三年級學生轉入聖約翰大學。
當時醫院的院址在上海城的西郊,居民多為各地移居上海的貧苦農民或逃荒者。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醫院和醫學院位於上海的郊外,是“中國地界”,不是“租界”,因此遭到嚴重破壞,一切醫療與教學工作均被迫停止。此時王淑貞與醫院職工參加了救護傷病員的工作,他們在覺民國小設立了難民醫院,收治了從敵占區逃出來的孕產婦和新生兒。以後又在徐家匯路850號原骨科醫院的地址建立了臨時醫院。他們冒著槍林彈雨將西門婦孺醫院殘存的醫療設備從西門外搬到法租界的邊界徐家匯路,使醫療工作又得以正常進行。當時醫院的對面就是長期淤積的肇家浜,兩岸與浜內均為貧苦船民。
徐家匯路的醫療工作剛剛進入正常情況,1941年又突然爆發了太平洋戰爭。醫院被日軍接管,美籍醫生與護士均被關進集中營,醫院斷絕了經費來源,一切行政與經濟擔子都落到了王淑貞的肩上。再加上通貨膨脹、物價上升,醫院收支難以平衡。經過全院職工的努力,他們苦度歲月,堅持到抗日戰爭勝利。1946年,王淑貞去美國與教會聯繫,爭取到修復西門外的舊院撥款和救濟總署撥給的部分醫療設備。1947年完成了復院工作。此時西門外南市區的舊址成為總院,徐家匯路的部分則成為分院。在當時內戰的影響下,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許多親友勸她去香港或美國。王淑貞經過反覆思考,想到當初回國就是為了救治中國痛苦的婦女,八年抗戰時孤島生活都堅持下來,難道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因此堅持留下來把醫院辦下去。
1951年7月23日,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接管了西門婦孺醫院,她當時擔任副院長。同年年底西門婦孺醫院、華山醫院婦產科(原上海十字會醫院)及中山醫院婦產科合併成立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王淑貞任院長,並任上海第一醫學院教授兼婦產科教研室主任;1984年任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名譽院長。
王淑貞(民國時婦產科專家)
為了提高產科的醫療質量,在1950年代中期,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開設了產道異常專科門診,以降低難產率和產科併發症;後來又建立了心臟病、高血壓等妊娠合併症的專科門診。
在王淑貞的領導下“紅房子”醫院(上海第一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屋頂為紅色)聲名日隆,譽滿上海。
王淑貞認為,醫、教、研三方面的工作必須結合進行。並認為醫學科研工作是教學醫院的重要任務之一,醫學科研既要為醫療服務,又要為教學服務。
在培養研究生及主任級的進修醫生方面,王淑貞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並體現了“高標準、嚴要求”的精神。無論對科研設計、數據處理、文字描寫、標點符號等都一絲不苟地逐字、逐句修改,即使是細小的缺點或謬誤也不輕易放過。她曾在全國舉辦的內分泌學習班上,指定高年資、有經驗的醫師重點鑽研婦科惡性腫瘤的診治。
1958年,在“拔白旗”運動中她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她受到殘酷迫害,長期靠邊勞動。1973年7月,她被任命為醫院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在她60歲高齡的時候,她仍堅持門診和手術,從實踐中指導年輕醫生進行診斷與治療疑難病例。
王淑貞接受衛生部和教育部的委託,主編了全國婦產科學的統一教材《婦產科學》。該教材於1960年出版,其內容詳細而實用,深受醫師、教師和醫學生的歡迎。1977年,該書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79年,她組織全國知名的婦產科專家編寫了大型參考書《婦產科理論與實踐》,該書於1982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到1990年代又進行了第二版修改。王淑貞還組織了上海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山東醫科大學三個學校的婦產科教授編寫了《實用婦產科學》,該書於1987年出版。
1960年,王淑貞任全國計畫生育臨床組的負責人,組織全國專家制定了計畫生育的措施和臨床科的計畫,探討有效的女性避孕方法,如陰道隔膜、宮內節育環、口服避孕藥等。
王淑貞從1950年起就開始研究“產後流血”問題。1954年,她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第7卷第4期243頁上發表了《產後流血的研究》。她還從事腹膜外剖宮產的研究,1956年,她在《中華婦產科雜誌》上發表了有關腹膜外剖宮產的操作、適應證和禁忌證的闡述和論證。她多年進行骨盆外測量的研究,取得了中國婦女骨盆外測量的正常值。1958年,她出席第十次全蘇婦產科醫師代表大會,在會上宣讀了“原發性輸卵管癌”的論文。
王淑貞是中國卓越的婦產科專家之一。在老一輩的婦產科專家中,“北林南王”(即林巧稚與王淑貞)眾所周知。
王淑貞曾擔任中華醫學會總會理事、《中華婦產科雜誌》編委、中華婦產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婦產科主任委員、市婦聯副主任等職。1987年任衛生部科學委員會委員。
由於她的傑出成就,1984年,中華醫學會授予她“表彰獎”。1984~1986年中華醫學會、上海市衛生局、上海醫科大學、上海市計畫生育研究會、中國紅十字會都先後向她頒發了各種榮譽證書。1985年,她獲得首屆中國福利會婦幼兒童工作“樟樹獎”。1987年,衛生部給她頒發榮譽證書。
1991年11月2日,王淑貞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
袁耀萼

主要論著

1 Wang SC.趁後流血的研究.Chin Med J,1954,7(4):243.
2 BaнШЩ.原發性輸卵管癌.蘇聯婦產科雜誌,1958.
3 王淑貞.主編.婦產科學.1960.
4 王淑貞.主編.婦產科理論與實踐.1979.
5 王淑貞.主編.實用婦產科學.198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