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鴿

王海鴿

王海鴿,1952年12月生於山東。16歲當兵至濟南軍區某部海島,做過通訊兵、衛生兵、業餘宣傳隊隊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海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女
個人簡介,人物經歷,

個人簡介

1983年調至總政話劇團任編劇。主要作品有小說《星期天的尋覓》《牽手》《大校的女兒》《不嫁則已》《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成長》等;電影《小島》《走過嚴冬》;電視劇《愛你沒商量》(與人合作);話劇《洗禮》《衝出強氣流》等。電影、電視劇、話劇曾獲國家級各種大獎。長篇小說《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獲《當代》長篇小說年度最佳獎。

人物經歷

王海鴒1952年出生於山東,父親是軍隊幹部,母親是地方幹部,家中姐妹六個,她老四。1969年3月,剛過16歲生日不久,入伍至濟南軍區一個小島做電話兵。海島14年,16歲到30歲,還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月,讓王海鴒深刻感覺到了“精神饑渴”。全連就一份《參考訊息》,還有點與眾不同的文字。
“那種飢餓之苦,今天的年輕人難以理解,正如我們難以理解那種被要求填鴨式讀書學習的痛苦。所以,我從不跟兒子憶苦思甜,因為餓著和撐著都痛苦,只有類別不同,沒有程度的高下。”
其間,有8個月給王海鴒“補了課”——1978年,她作為軍代表“支農”,在山東蓬萊的農村呆了8個月,那地方偏僻,村裡有不少“文革”時該燒沒燒的書,古今中外都有……後來,王海鴒開始寫詩,“今天看來就是順口溜,押韻而已”。後來,被領導發現她在文字上有一定基礎,她開始給宣傳隊編節目,替領導寫年終總結,給“學毛著積極分子”整材料、寫黑板報。這,是今天的“著名作家王海鴒”最初的文字訓練,被她定義為“一個海島女兵無路可走時的一種選擇”。
文革”剛一結束,王海鴒開始“偷偷地”寫小說。1979年《解放軍文藝》發表了她的處女作、短篇小說《爸爸的工作問題》。次年,《解放軍文藝》三月號推出“女兵專號”,“頭題、二題”一下子發了王海鴒兩個小說。那是文學的黃金年代。八一電影廠找上門來了,要把她的小說改成電影;接下來第一次受邀赴“心中的神話世界”北京參加了全國性會議,和劉白羽等昔日偶像出入同一會場——一切,不可思議得像一場夢。“我記得會議在京西賓館,當時覺得兩個人住那樣的房間,真大呀;前兩天我又去京西開會,覺得賓館的房間好小呀。”
1982年,總政話劇團和總政歌劇團要補充年輕的文藝力量,《解放軍文藝》推薦了王海鴒,她被借調半年到總政話劇團。王海鴒寫出了一部團里頗得好評的劇,又因為該劇的某些細節,諸如“妻子換件睡裙問丈夫好不好看”,引發“‘妻子勾引丈夫’涉嫌‘精神污染’”的爭論。“幸好,最終有領導拍板,說這是一部好劇”。
自此,王海鴒開始了專業創作的文學之路。“這一路,有自己的努力,也得有好運氣,我的好運氣,是因為當時有一批無條件珍視人才、真正愛護年輕人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