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橋鄉(商丘市民權縣王橋鄉)

王橋鄉(商丘市民權縣王橋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橋鎮位於民權縣城東北部,黃河故道北岸,國土面積72平方公里,轄39個行政村,123個自然村,總人口5.1萬人,耕地面積6.5萬畝。王橋鄉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省級公路民菏路、民曹路縱橫貫穿全境,鄉村公路四通八達。

元朝至元25年(1288)700年以來,王橋一直是魯豫皖三省交界處政治、經濟、文化繁榮的名鎮,商賈雲集。改革開放以來,勤勞勇敢的王橋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解放思想,銳意改革,與時俱進,艱苦創業,使王橋這一古老名鎮煥發青春,經濟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1億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5676噸,棉花油料肉類總產量達792711噸,果蔬產品產量達292561斤,王橋鎮充分發揮黃河故道水資源優勢,成立水產養殖總公司,開發養殖水面12000畝,年產優質水產1850萬斤,產品遠銷安徽河北山西河南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橋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民權縣
  • 電話區號:0370
  • 地理位置: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城東北部
  • 面積:72平方公里
  • 人口:5.6萬人
  • 火車站:民權站 民權北站
  • 車牌代碼:豫N
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特色產品,歷史典故,教育建設,風俗習慣,

行政區劃

王橋鎮位於民權縣中部偏東,黃河故道北岸。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5.1萬人。轄東張樓、五里河、王大莊東、郝莊、亓莊、楊關莊、底西、焦東、葛崗、柴油坊、靳莊、趙小樓、良堯、黃辛莊、煙墩、王元子、馮樓、李小集、王北、南張樓、王南、蔣柿元、王東、三里王莊、趙崗、大凡村、王莊、崔莊、陳店、陳小莊、焦西、李擺、底東、趙莊、李莊、王大莊西、白老家、柴莊、謝元子39個行政村,123個自然村。民荷、民曹公路過境。
商丘市民權縣王橋鄉
王橋鄉區域代碼
411421212:~201東張樓村 ~202五里河村 ~203王大莊東村 ~204郝莊村 ~205亓莊村 ~206楊關莊村 ~207底西村 ~208焦東村 ~209葛崗村 ~210柴油坊村 ~211靳莊村 ~212趙小樓村 ~213良堯村 ~214黃辛莊村 ~215煙墩村 ~216王元子村 ~217馮樓村 ~218李小集村 ~219王北村 ~220南張樓村 ~221王南村 ~222蔣柿元村 ~223王東村 ~224三里王莊村 ~225趙崗村 ~226大凡村 ~227王莊村 ~228崔莊村 ~229陳店村 ~230陳小莊村 ~231焦西村 ~232李擺村 ~233底東村 ~234趙莊村 ~235李莊村 ~236王大莊西村 ~237白老家村 ~238柴莊村 ~239謝元子村
王橋鄉王橋鄉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王橋公社,1983年鄉。1997年,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王橋東、王橋南、王橋北、五里河、南張樓、大凡村、王大莊東、王大莊西、郝莊、焦莊東、焦莊西、楊關莊、亓莊、白老家、梁堯、李擺頭樓、陳小莊、東張樓、李莊、陳店、趙莊、煙墩、王莊、李小樓、蔡油坊、趙小樓、王元子、蔡莊、蔣市元、謝元子、馮樓、靳莊、王里王莊、趙崗、崔莊、黃辛莊、底莊東、底莊西、葛崗集39個行政村。

經濟發展

近年來,王橋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與時俱進,竭力創造優良環境,搭造企業發展平台,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投入基礎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完善了王橋集道路的修建及工業區、商業區,服務配套設施,使王橋集進一步美化、亮化,成為設施齊全,功能多元化的現代化城鎮。
王橋鄉王橋鄉
鄉鎮企業、民營經濟迅速發展,招商引資效果顯著,各類企業600餘家,產值2.1億元。中美合作和昌飼料有限公司採用美國貝瑞爾技術與國家大型企業江蘇正呂集團聯姻,生產各種畜禽、水產飼料, 彌補了豫東地區飼料工業的空白;王橋天裕酒業有限公司採用新工藝、新配方生產的貴人醉牌乾紅、乾白葡萄酒獲國家果酒類金獎,綠色果飲系列產品創造眾多著名品牌,新研製綠色飲品貴夫人醋 投放市場深受讚譽,產品供不應求。
王橋鄉鎮企業及民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連年提高,鄉鎮企業收入1.2億元。王橋鄉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形成規模,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建材業突起、天裕果酒有限公司,天元食品廠、大型飼料加工廠等龍頭企業得到長足發展。個體私營企業1200餘家鄉鎮企業及民營私營企業發展500餘家。王橋鄉民風諒朴,社會安定。
鄉民風淳樸,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為王橋的經濟發展和外商投資創造了優良的條件。

特色產品

王橋鄉還是清代貢品麻花之鄉,工藝沿傳300餘年,貢品麻花以其獨特的風味不斷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在北京、上海等20多年大中城市設立了行銷網路,其產品先後獲得中國食品博覽會食品類金獎、法國科技監督評審會向歐盟市場推薦優質產品等20多項榮譽稱號,2001年出口韓國打入國際市場。
王橋鄉麻花王橋鄉麻花
王橋鄉曾獲全國“泡桐之鄉”美譽,是我國帶葉栽泡桐的發源地,創造了泡桐單株積材5.4方歷史紀錄。先後有美國、加拿大、日本、匈牙利等27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參觀考察,該鄉桐木資源豐富,優質桐木積材上千萬方,是製作各種家具與工藝品的優質材料,同時也是出口創匯的寶貴資源。
2006年該鄉又一大型招商引資企業豫東紅楓木業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歷史典故

王橋鄉境內的麻花莊麻花,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北側0.5公里處。該村以風味小吃麻花得名,並有著一個傳奇的故事。
乾隆五年(1740 年),張姓自山東省曹縣張莊寨遷此,耕作之餘兼營麻花生意。相傳,張家麻花創於明代,由精麵粉、小磨香油、鹼面、糖稀、食鹽等原料配製,經和面、切塊、揉條、上勁、烹炸等工序加工製作而成。其成品香酥可口,脆而無渣,放在碗中稍用水浸即刻膨大,食之鬆軟而不膩,倘若將麻花用火點燃,如蠟燭一般燃燒以盡。包裝好的麻花,從春季放到秋季仍焦酥如初,色澤金黃透亮,實可謂獨具風韻,堪稱奇品。對此人們贊道:“吃著咯喃喃,夜間能點燈,落地粉粉碎,人水撲楞楞”。極盡其妙。據稱,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忽聞陣陣香氣繚繞,即命御史打探,方知張家在製作麻花。乾隆皇帝食之盛讚不已,遂賜村名為麻花莊。至此,麻花莊張家麻花便作為貢品年年進奉朝廷

教育建設

2008年以來,民權縣王橋鎮利用遠程教育,積極探索工作新途徑,結合學用工作開展“八進農戶”活動,受到了全鎮民眾的好評。 通過“八進農戶”的開展,鄉司法所通過遠程教育站點舉辦法律知識培訓班,深入開展法律集中宣傳教育;鄉計生辦把遠程教育引入鄉村人口學校,利用遠程教育對育齡婦女進行計生知識學習宣傳;鎮勞保所在遠程教育站點開設職業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和就業技能,促進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鎮農技站利用遠程教育開展農業科技答疑100餘次,有效解決了民眾遇到的種植、養殖等方面的難題。

風俗習慣

王橋鄉喜慶禮俗以“老人祝壽”、頭生婆兒“圓九”較為普遍。老人祝壽本縣俗稱“做生”。過生日一般為“花甲之年”。六十六歲祝大壽。鄉下有“六十六,割塊肉”之說。祝壽之日,兒女們歡聚一堂,為父母送些愛吃的食品。親朋故友以備壽禮前往祝賀,一般設宴招待。“圓九”民權亦稱“送粥米”。頭生嬰兒出生三天,由其父到岳丈家報喜,約定賀喜日期,一般女要為第九天,男嬰為第十二天,故稱“圓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