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隸書詩軸

王時敏隸書詩軸

《王時敏隸書詩軸》是清代王時敏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時敏隸書詩軸 
  • 作者:王時敏
  • 創作年代:清代
  • 材質:綾本
  • 規格:縱193.4cm,橫49.8cm
  • 書法類型:隸書
  • 現收藏地:北京故宮博物院
王時敏書隸書詩軸,王時敏《隸書李憕詩》310萬落槌,作者介紹,

王時敏書隸書詩軸

釋文
王時敏隸書詩軸王時敏隸書詩軸
泰巔岱趾臨喬松,縱橫矯矯蟠虬龍。
含星漏月逼宵漢,睥睨不肯膺秦封。
何處攜來谷城石,雲根屹嶻如拱壁。
一編未得遺人間,靜點蒼苔流紫液。
石貌奇兮松乾貞,松心堅兮石骨清。
松石相伴足千古,吟風漱玉俱有情。
偓佺仙人頳發短,松苓石脂吞嚥滿。
真與松石長年交,永日盤桓意款款。
恭祝盤如老年翁仙誕。
款署:“恭祝盤如老年翁仙誕。西廬老人王時敏。”鈐“王時敏”白文印、“煙客”朱文印,引首章“西廬”白文印。
此書為七言詩一首,為“盤如老年翁”祝壽而作。書法結字方正,用筆厚重,不強調蠶頭燕尾,具有明人“以楷寫隸”的諸多特徵。

王時敏《隸書李憕詩》310萬落槌

北京2012春拍中國書畫夜場在北京國際飯店舉槌。王時敏《隸書李憕詩》從160萬起拍,最終以310萬的價格落槌,此件拍品之前估價為RMB 2,500,000-2,800,000,尺寸是:196×76cm。
王時敏隸書詩軸
作品說明
筆精墨妙 益臻神化——王時敏《隸書李憕詩》賞析,賀煒煒、
此件隸書作品書寫於1678年春,時值王時敏晚年。觀此書作,用筆老辣凝練,厚重沉雄,少修飾,無脂粉氣,不事雕琢,樸實無華。體方筆圓,深厚雍榮,字形端朴緊密。結體正中取長,左右收斂,上下舒展。《桐陰論畫》說:“隸書追秦漢,榜書八分為近世第一。”此作當為王時敏隸書之典範。
釋文:別館春還淑氣催,三宮路轉鳳凰台。雲飛北闕輕陰上,雨歇南山積翠來。御柳遙隨天仗發,林花不待曉風開。已知聖澤深無限,更喜年芳人睿才。
備註:錢鏡塘舊藏,後歸上海文物商店。

作者介紹

王時敏(1592年—1680年)明末清初畫家。初名贊虞,字遜之,號煙客,自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首輔王錫爵孫,翰林王衡獨子。崇禎初以蔭官太常寺卿,故被稱為“王奉常”。擅山水,專師黃公望,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厚清逸,然構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翬、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王時敏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與王鑑、王翬、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
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從小就走上了摹古創作之路,並且在日後的不斷積累、研究、學習中,漸漸形成了他思想理論上的原則,即“摹古是繪畫的最高原則”。他力追古法,刻意師古,作畫無一不得古人精髓。王時敏師古人畫,形體、樣式甚似,但與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樣了,這主要是源於他們精神氣質迥異。王時敏師古人筆法時,更嚴謹、更認真、更規矩,相對來說作的畫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時敏將清初山水畫的臨古之風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山水》扇面雖是臨古之作,但又能集眾家所長,渾然一體,畫得很有味道。
王時敏的山水畫多是仿古之作-學倪雲林,學黃子久,學董源,亦學董其昌。他一生以臨元畫為主,並得董其昌親自指點,受董影響極深。其臨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嘆。暫且不論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的地位如何,單其“一意摹古,反對創新”的思想就對後來中國畫的發展“影響深遠”。
王時敏的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終。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他早、中期的畫,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乾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峰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清代,隨著金石學的興起,崇碑之風日盛,書法開始衝破帖學的束縛,隸書繼東漢,唐代後沉寂了近五百年後終於迎來了復興。由明入清的王時敏得風氣之先。王時敏,字遜之,號煙客、西廬老人等,江蘇太倉人。其祖父王錫爵、父親王衡都是高官。他得蔭仕太常寺少卿,人稱“王奉常”,崇禎十三年退職不出。入清未仕,專攻書畫。
王時敏的書名為畫名所掩,他善於融會古人的筆墨技巧,其畫風影響著整個清初一代,在繪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時敏少時得董其昌親灸,得其真傳,於黃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桐陰論畫》云:“晚年益臻神化,駸駸乎人痴翁之室矣。”《過雲樓書畫記》云:“而於子久尤為專詣。”方熏《山靜居論畫》云:“奉常祖孫,獨以大痴一派為法。”
王時敏隸書被稱為清初第一。其隸書,字型方整,結構謹嚴,開合有度,筆法古樸凝重,收筆處波挑極少,而束之方筆,既保留了漢隸的特色,又有唐隸的韻味。王時敏的楷書筆法挺拔有力,結體寬綽通達,渾然天成,既有王書的特色,又有顏真卿書體的風骨。王時敏的行書風格清俊古雅,無滯澀浮弱之氣,行筆流暢自如,獨具一格。惲壽平《王時敏書畫冊》云:“觀奉常先生遺墨,真行古隸悉備,隸宗漢法,真書規模十三行,表冊行書臨《枯樹賦》兼米南宮,此學書要訣,可略見奉常公一生學力矣。”惲壽平為清初著名書畫家,又與王時敏交往甚密,所說當不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