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山(山東省棲霞籍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文山(1918—1948) 山東省棲霞市桃林夼村人。1 939年入黨。次年入伍。歷任排長、營長、團長等職。1948年在濰縣戰役中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文山
  • 外文名:王汝能
  • 出生地:山東省棲霞市桃林夼村
  • 出生日期:1918
  • 逝世日期:1948
  • 職業:軍人
王文山(1918—1948) 山東省棲霞市桃林夼村人。1 939年入黨。次年入伍。歷任排長、營長、團長等職。1948年在濰縣戰役中犧牲。
王文山,原名王汝能,南柵村人,生於1915年,“九。一八”事變後,文山於番禺縣師範學校讀書。在校期間,參加廣州學生組織的宣傳隊,下鄉開展抗日活動,受到國民黨當局的追迫,被校方開除學籍。
1934年春,王文山回家鄉與從縣城放假回鄉的王士釗草擬《告鄉民書》和其它抗日標語,並親自貼於村中,號召鄉親父老起來反封建和抗日,受到村中封建官僚迫害,被迫離開家鄉轉到東莞水鄉一帶,以教師職業掩護進行抗日宣傳活動。
1935年秋,文山通過同學鄧楚白哥哥的介紹,到南海大欖鄉教學,文山用原名王汝能,在該鄉大樹社創辦一所免收學費的“知行農民子弟學校”,採用陶行知先生的辦學方法,隨後又在該鄉陸續增建七間,共收學生三百餘人,並在夜校發動青年男女建立兄弟和姊妹會,深受當地鄉親歡迎。
1937年文山加入中國共產黨,並發展了大欖鄉黨組織,幫助當地建立“大欖鄉民眾抗日自衛團”。同年與兩同志一道赴延安學習。
1938年10月,文山回到東莞,參加王作堯領導的“東莞抗日壯丁模範隊”。年底派往五區擔任黨組織的負責人,後調到王啟光領導的東寶隊工作。1940年轉到東莞水鄉淪陷區工作,以教師身份作掩護,進行革命活動。
1945年,文山在東寶路西行政督導處所屬東莞新五區任區長,負責徵收南柵一帶淪陷區的抗日愛國公糧,以支持東江游擊隊抗戰。農曆七月十四(盂蘭節)前兩天,文山又秘密回到西頭,動員鄉紳王紹光等人繳三十名匪軍,配備輕機兩挺包圍西頭文山住地,捕捉了文山以及徵收公糧的游擊隊幹部王建潮、王忠偉等人施以酷刑,文山等人寧死不屈。1945年農曆7月15日,匪首用粗鐵線將文山等人全身捆縛拋入珠江口淹死,時王文山年僅3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