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慶(民國時期北洋軍閥)

王懷慶(民國時期北洋軍閥)

王懷慶(1875—1953),字懋宣,河北省寧晉縣鳳凰鎮南塔莊人,北洋直系老將,是徐世昌在軍界第一心腹親信,資格甚老,與“北洋三傑”同輩。1891年入直隸提督聶士成部當兵,後入天津武備學堂。1912年任薊榆鎮守使,1918年任北京步軍統領,1920年任京畿衛戍總司令兼第十三師師長,1922年任熱河都統,同年升任熱察綏三特區巡閱使。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寓居天津。1953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懷慶
  • 別名:字懋宣,綽號馬桶將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寧晉縣
  • 出生日期:1875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 主要成就:鎮壓灤州起義
    擊潰外蒙叛軍
早年經歷,效忠清廷,抵禦外蒙,總統心腹,馬桶將軍,用人之術,直系老將,退隱津門,

早年經歷

王懷慶,光緒元年(1875年)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酒賭成性,母為人文弱,家道中落,王懷慶八歲上下就和家裡人一起下地種莊稼,給人家放牛、牧羊,十歲的時候,就擔負了更繁重的體力活兒,象脫坯、蓋房等等。十二歲即喪母失怙恃,繼母虐待殊甚。1889年夏,十五歲的王懷慶不堪繼母和父親的虐待,私自離家遠奔他鄉,適時恰逢直隸提督聶士成在蘆台招兵,王懷慶入伍,由於他勤儉耐勞少言,獲得了聶士成對他的青睞,因而不斷升遷,後入北洋武備學堂第二期學習。1893年升為千總。1894隨聶士成赴東北,考察中俄邊境。1900年,王成為直隸提督聶士成部下的中軍,兼帶馬步衛隊。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聶士成戰死在天津八里台子。王懷慶於槍林彈雨之中背負聶回營棺殮,並親送靈柩至聶原籍安徽合肥安葬。由於聶家感激,效死於主將的忠義之名轟動一時,而當道者嘉許之,譽之為“忠義”。此後,1903年聶母專函介紹王投到袁世凱麾下,1904年任北洋常備軍第一鎮馬一標標統。
王懷慶王懷慶

效忠清廷

1905年春,充任陸軍第二鎮馬二標標統。 同年夏,直隸省滄州東鄉、獻縣、河間一帶遭受了嚴重的災荒,百姓們紛紛揭竿而起,成立了砍刀會等起義組織,劫富濟貧,屢次擊敗了清政府前來鎮壓的小股部隊,袁世凱急忙令王懷慶統率軍隊前往鎮壓,終於將砍刀會的起義活動撲滅,起義領袖劉龍、方萬興等多人壯烈犧牲,不久王懷慶就以“剿匪”有功,被晉升為協統。
1907年,徐世昌任東三省總督,電請袁世凱調王到東北,委為東三省總督行營中軍,兼奉軍中路統領,繼又調升淮軍五路統領,駐防奉天昌圖府,成為徐世昌在東三省的得力助手,開始賣官鬻爵、營私舞弊、搜刮民財,當時當地有“要做官,找懋萱”的諺語,徐世昌為之庇護。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全國革命情緒高漲。11月17日,王懷慶調任直隸省通永鎮總兵,駐防京東開平鎮。王的防區灤州駐軍第二十鎮青年軍官王金銘施從雲馮玉祥等亦籌劃發動灤州起義,回響革命。12月30日,王金銘等在北關師範學堂營部召開會議,決定起義部署,推舉標統岳兆麟為北軍大都督,但岳兆麟“反對革命甚力”,31日岳兆麟逃往開平,向王懷慶告發,王懷慶立即電請直隸總督陳夔龍轉報袁世凱,袁世凱一面派王懷慶赴灤州“勸解撫慰、察其真相”,一面“收束兵隊、密籌抵禦”。1912年1月1日王懷慶到達灤州鎮撫軍心,採取軟硬兼施、威脅恐嚇的手段,以求“順機消弭”,王金銘義正詞嚴駁斥王懷慶,同時立即派人把他軟禁,王金銘等對其曉以革命大義,勸其共舉義旗,並以直隸省革命軍大總督相推許,王懷慶口頭佯為允諾,暗中與第三營管帶張建功勾結,並議定次日舉行誓師典禮。1月2日,閱兵典禮完畢,王懷慶私懷逃歸之計,因倡議與革命軍官們於操場試馬競賽,王精於騎術,忽然加鞭向西北疾馳而去,義軍將士見王飛騎不返,始疑有變,乃群起追之,王懷慶竟縱馬跳過數丈寬的沙河,飛奔二十五公里回到開平,即命其部將譚慶林率部向灤州革命軍進攻,並電邀附近駐軍第三鎮曹錕部出兵夾擊。5日王懷慶占灤州,民軍退昌黎,王懷慶並製造圈套,偽示議和。1月6日,王、施不聽勸阻,帶一百人入清營談判,被清北洋軍包圍逮捕,王懷慶向袁世凱報功,袁電令殺害,王金銘和施叢雲被王懷慶殺害於灤州車站。時年馮玉祥22歲,生得魁偉英武,王懷慶見而憐之,又念其與自己的四侄王觀庭有同學舊誼,遂將其釋放。這也就是馮日後未在碑文中點王懷慶名的緣由。 民國成立後遜清皇家園林頤和園曾被北洋政府收回,但後來時任京畿衛戍司令曾受過溥儀重賞的王懷慶卻私下將頤和園又還給了清室,其對滿清的懷念由此可見一斑。

抵禦外蒙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5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這時候蒙古的各親王在前清肅親王的遊說煽動下,紛紛獨立,反對共和。1913年6月2日,民國政府裁撤通永鎮總兵,改置薊榆鎮守使,駐開平,以王懷慶任之,同時授為陸軍中將。6月28日袁世凱調王懷慶署多倫鎮守使,命他抵禦外蒙入侵,並奉袁世凱密令秘密搜尋傳國御璽,派軍擊潰了外蒙叛軍,王部連有勝績而收復有成,粉碎了外蒙庫倫當局試圖合併內蒙古的妄想。8月28日給予二等文虎章。9月10日,北洋政府令,“鎮守使王懷慶到防未久,迭獲勝捷,調度有方,謀勇兼備,應特授勳五位以獎殊勩”,地方稍趨安定,不料王部下統領高青山節外生枝,無端殺害蒙古甘珠爾活佛,由此再度激怒蒙古人復起戰事,袁世凱迫於輿論,遂將高青山懲辦,並將王懷慶降調閒置。1914年9月15日調任冀南鎮守使。

總統心腹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稱帝,23日策封王懷慶二等男爵。1916年6月6日袁世凱死,黎元洪、馮國璋相繼上台做總統,王懷慶能隨遇而安,對於任內一切事務都虛應故事。1918年2月11日,北京政府任命王懷慶幫辦直隸軍務。9月23日王懷慶授為將軍府“慶威將軍”名號。10月10日,徐世昌繼任大總統,王懷慶為其舊部,受到重視,內調總統府高等顧問。1919年5月21日,步兵統領李長泰以學潮去職,徐世昌令王懷慶署理步兵統領。7月31日實任步兵統領。11月2日加陸軍上將銜,20日晉給一等文虎章,時北洋軍閥割據跋扈各自稱雄,徐世昌以一文人充當光桿總統,號令不出都門,故調王懷慶擴充實力,拱衛京師,倚為心腹,從此王春風得意,平步青雲。
王懷慶王懷慶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20日皖系失敗,22日徐世昌派王懷慶督辦近畿軍隊收束事宜,皖系敗軍分別為直奉軍改編。7月24日兼署京畿衛戍總司令,9月8日兼任中央陸軍第十三師師長,他縱部下誣良為盜,並以失盜為名搶劫頤和園珍寶無算。10月10日晉授勳三位。1921年1月3日晉給一等大綬嘉禾章。1922年1月17日毅軍統帥薑桂題病故,2月2日北京政府派王懷慶會辦毅軍事宜。4月28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5月3日奉軍西路北擊敗,5日西路奉軍退北京附近,被王懷慶繳械,直系戰勝後控制了北京政局。5月28日王懷慶實任京畿衛戍總司令,29日兼任熱察綏巡閱使兼熱河都統、陸軍第十三師師長,徐世昌為了加強實力,以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囑命王懷慶在熱河省招兵,督練八個混成旅的隊伍,他在熱河省大種鴉片來籌措軍餉,並盜取行宮珍寶。6月2日大總統徐世昌被迫辭職,王懷慶以京畿衛戍總司令名義護送徐至天津,然後迎黎元洪復任大總統。10月10日被北洋政府授為陸軍上將

馬桶將軍

王懷慶是北洋軍中老資格的將軍,像曹錕吳佩孚等人還在家鄉吃老米的時候,他已經是北洋軍的協統(旅長)了。雖然此公長期以來位不過師長,但由於多年擔任北京衛戍部隊的首長,民國風雲,什麼事都趕上過,所以在民國史上還算有點知名度。北洋諸將很多都有外號,有好聽點的,像吳佩孚叫“秀才將軍”,馮玉祥叫“基督將軍”,也有難聽的,比如唐生智叫“和尚將軍”,孫殿英叫“盜墓將軍”,曹瑛叫“茶壺將軍”(茶壺即妓院之雜役),王懷慶就屬於有不雅的外號的一位,人稱“馬桶將軍”。
“馬桶將軍”跟馬桶的確有親和力,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槍可以,沒有馬桶不行,一具漆紅燙金上面寫著斗大的“王”字的馬桶總是不離左右。辦公桌後面放的不是椅子,而是馬桶,辦公就在馬桶上公幹。行軍打仗,得有一個班左右的人馬抬著馬桶隨行。只要看到那隻碩大而且鮮艷的馬桶,人們就知道這是誰的隊伍了。攻山頭的時候,他的士兵打著上書“王”字的大旗往上沖,他坐在“王”字的馬桶上督戰,別有一番景致。
王懷慶喜愛馬桶,是因為有便秘的毛病呢還是嗜臭如蘭,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此公在他的部下和北洋圈子裡,並不像他心愛的馬桶那樣臭。王懷慶從1905年當協統(旅長)開始,到1924年隨著直系軍閥的倒台而下野(屬於跟錯了人,非統馭無方也),在北洋高層混了近二十年,大旗不倒,比起他那些三五年就樹倒猢猻散的同行來,簡直可以稱之為“長壽將軍”了。這一點,說實在的,跟他的用人不無關係。

用人之術

王懷慶的用人之術,說起來其實也簡單,就是非老實人不用,挑兵不要市井之輩,越是山鄉的農民越受歡迎,要腳上有屎,手上有繭。這一點似乎跟曾國藩練湘軍有點相似,其實不然,當年曾國藩雖然重鄉農,是用書生帶鄉農,而人家“馬桶將軍”,卻根本不要書生。進入民國之後,軍官學校的畢業生一天天多了起來,其中不乏喝過洋墨水的,但王懷慶一個也不收,說是不好管也不好用,他提拔的人,無論張三李四,都是穿了軍裝的鄉農。不管多么膿包,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行,就是所有的軍官都得無條件地忍受他的打罵。王懷慶每當要提拔某個人的時候,往往會無緣無故地當眾將此人痛罵折辱甚至給一通拳腳,如果此人逆來順受,唾面自乾,那么第二天委任狀就到了。時間一長,這個套路部下都摸熟了,只要誰哪天無故挨了打罵,其他的同僚就會趕緊讓他請客,因為接下來人家就升了。
在北洋軍閥時期倒戈、背叛隨處可見的情形下,王大將軍的部隊確實像他心愛的馬桶一樣,固若金湯,不僅沒有倒戈的,連搗亂的都沒有。只不過,這種軍隊是不能打仗的,充其量只配在北京城裡給達官貴人看家護院,連看家護院也沒有看好,因為當時的北京治安也不怎么樣。

直系老將

1923年2月9日,曹錕電北京衛戍司令王懷慶,謂北京大學管理圖書員李大釗設有秘密機關,由俄人供給費用,請偵查嚴辦。4月26日,北京軍警領袖馮玉祥、王懷慶、陸錦、薛之珩、聶憲藩等百餘人包圍國務院索餉,勒令財長劉恩源出立筆據,限下月分發一月份經費。6月7日,陸軍檢閱使馮玉祥、北京衛戍司令王懷慶、步軍統領聶憲藩、警察總監薛之珩等藉口內閣已辭,嗾使軍警官佐五百餘人向總統府索餉,迫黎去位,為曹錕賄選鋪路。6月9日,馮玉祥、王懷慶等推顏惠慶組閣,迫黎元洪交出政權,並馮玉祥、王懷慶部軍官向黎元洪宅索餉,所謂“國民大會”亦包圍黎宅鼓譟,10日馮玉祥、王懷慶部軍官向黎元洪宅索餉,所謂“國民大會”亦包圍黎宅鼓譟,12日馮玉祥、王懷慶向黎元洪辭職,迫黎去職,13日黎元洪在無奈之下被迫離職。9月曹錕賄選大總統,王懷慶大力相助,向曹錕獻煙土八千兩,派出大批軍警在會場周圍布置森嚴,脅迫議員們必須選舉曹錕為大總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1月14日,王懷慶被曹錕晉授將軍府“靖武上將軍”名號。
1924年7月1日辭熱察綏巡閱使等職。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17日王懷慶被任命為討逆軍第二路總司令,米振標為副司令,劉富有為前敵總指揮,負責進攻義州、北鎮,轄兩個師另四個旅,總兵力五萬五千人。24日王懷慶差京畿衛戍總司令職,以舊上官聶士誠之子聶憲藩代理,王懷慶率部參加直奉大戰。10月2日,第十三師部隊與奉軍一觸即潰,吳佩孚派討逆軍副總司令王承斌承德指揮,令王懷慶出冷口進攻錦州,他遲遲前進,不敢與奉軍交鋒。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26日吳佩孚冒曹錕之名任命王懷慶為陸軍檢閱使兼西北邊防督辦,並代王懷慶等三十六人發討馮通電,但前線直軍潰敗,大勢已去。11月3日京畿衛戍總司令被撤消,11月11日熱察綏巡閱使被裁撤,王懷慶軍隊全部被奉軍收編,王懷慶回天津賦閒。
1926年4月17日吳佩孚任命王懷慶為京畿警衛總司令,23日王懷慶率毅軍三旅入北京,24日齊燮元亦至,25日代表吳佩孚與奉方協商會議,商定王懷慶維持北京治安,但北京局勢由張宗昌控制,王懷慶未有作為。9月22日王懷慶卸任回天津,25日張學良韓麟春委第十軍軍長於珍接收王懷慶之北京衛戍司令部,奉軍占領北京,王懷慶從此永離軍政。1930年4月中原大戰爆發,在四川的吳佩孚欲乘亂復出,5月17日王懷慶到北平為吳佩孚活動。

退隱津門

1937年7月日軍侵占平津,王懷慶未出津門。他任京畿衛戍總司令時,曾接受日本天皇之寶星勳章,因此日本侵略軍對他很是優待,日軍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曾請他擔任偽京漢路治安軍總司令的職位,他見當時時局不穩,未敢冒然就任,藉故推辭,躲往天津,故而招致了日本軍部對他的不滿,前所盜取之古瓷、古玉、字畫等無數珍寶被日軍洗劫一空,王懷慶為此幾乎神經失常。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之後,王懷慶意欲東山再起,但過去由於很少與國民黨要人相拉攏,所以終未能如其再次出山之願。1953年,王懷慶因患心肌梗塞症久治無效在天津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