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

王徵

王徵(1571~1644)明代科學家。字良甫,號葵心,又號了一道人,了一子、支離叟,明西安府涇陽縣魯橋鎮溫豐鄉盈村里尖擔堡人。天啟、崇禎年間,任直隸廣平府推官、南直隸揚州府推官及山東按察司僉事等職。從政後留心經世致用之學,後以經算教授鄉里,致力於傳授西方學術,為最早的陝籍天主教徒之一。

王徵對明末西方科學技術傳入中國曾起重要作用。他早年喜愛古器和機械。出仕以前,研製過水力、風力和載重機械,寫成《新制諸器圖說》。後又與瑞士傳教士鄧玉函一起編譯《遠西奇器圖說》,天啟七年(1627)出版。主要敘述西方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靜力學知識,包括地心說,重心及其求解,求水體積、浮體體積,比重,簡單機械及其聯合使用。《遠西奇器圖說》是中國第一本有關西方力學的編譯著作。王徵對傳播西方科學、促進文化交流卓有貢獻,被譽為“南徐(光啟)北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徵
  • 別名:字良甫,號葵心
  • 國籍: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陝西鹹陽涇陽縣安吳鎮王家村
  • 出生日期:1571年
  • 逝世日期:1644年
  • 職業:明代科學家、機械學家
  • 信仰:天主教
  • 主要成就:傳播西方科學、促進文化交流
    徐光啟並譽為“南徐北王”
  • 代表作品:《學庸義解》、《兩理略》、《辯道說》等
人物生平,著作,科技成就,墓志銘,

人物生平

王徵父親是個擅長數學的私塾先生,舅父通曉兵法,善制器械,這對他後來熱衷於西方科學技術的學習和從事發明創造、產生了直接影響。
王徵
王徵畫像王徵畫像
王徵從七歲起,就住讀在外家,自幼即與外家的關係相當密切,其舅父張鑒乃為關中理學名儒。
萬曆十三年,年方十五的王徵娶舅母尚氏的侄女為妻。
萬曆二十二年,王徵中舉。
萬曆四十二年十月,龐廸我 (Diego de Pantoja, 1571-1618) 刊行《七克》一書,此書闡述應如何克制天主所禁的驕傲、嫉妒、慳吝、忿怒、迷飲食、迷色、懈惰於善等七罪,每罪並在解說之後,列舉聖師的言論以及先聖先賢修德的故事,王徵自友人處獲贈一部,閱後深受感動,甚至「日取《七克》置床頭展玩」。四十四年,王徵赴京會試落第,但卻得親炙龐氏,並與他時相過從,習學天主教「畏天愛人」之理。王氏教名為斐理伯 (Philippe)。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天啟二年登三甲進士,時年五十二。由於其時王徵已受洗奉教,故他在中進士之後,隨即致書家人,戒勿為其娶妾,稱:「今日登第,皆天主之賜,敢以天主所賜者而反獲罪於天主乎?」由於他參加會試十次始博得一第,且又發生在其受洗後不久,因此,王徵深信自己的登科乃歸功於天主的默佑。
天啟二年六月,王徵授直隸廣平府推官。稍後,舉家均同往。其妻尚氏雖曾育有多男,卻均以出痘殤,僅二女存,王徵在「妻女跽懇,弟侄環泣,父命嚴諭」的情形下,心意鬆動,遂在不公開的情形下,於天啟三年娶入年僅十五的申氏 (1609-1678) 為妾,希望能生子以延續香火。
天啟四年三月,王徵的繼母過世。五年春,丁憂歸里的王徵邀金尼閣至三原一帶開教,居留近半載,並為其家人付洗。由於娶妾一直是被在華天主教視為重罪,王徵自覺罪孽深重,乃數請金氏等神父為其解罪,但均不獲允,且謂其曰:「非去犯罪之端,罪難解也!」王徵於是痛自追悔,立意嫁妾以贖罪,但尚氏則力加挽留,而申氏也痛哭幾殞,聲言願進教守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無法。
崇禎元年九月,王徵之父病卒。翌年,王徵乞同年好友鄭鄤為其父母撰墓志銘,他在〈為父求墓誌狀稿〉一文中,稱已過繼大弟徽之次子永春為嗣,王徵或以此法擺脫絕嗣的壓力。王徵稍後又過繼季弟徹之三子永順為嗣,此故,他在崇禎十二年為分家所寫之〈析箸文簿自敘瑣言〉一文中,即稱己寫有嗣書兩紙,要二子各自珍藏。
崇禎四年二月,丁憂服滿的王徵在登萊巡撫孫元化的薦舉下獲授遼海監軍道,協助同為天主教徒的孫氏練兵。是年,孔有德率部在吳橋叛變,五年正月,且陷登州城。孫元化在自刎未遂後,與王徵等官同遭叛軍所擄。二月,孔有德用耿仲明之計,盡放孫元化和王徵等人還朝。七月,孫元化遭棄市,王徵則很幸運地因友人來於廷加意為其昭雪,而僅傳送附近衛所充軍,於廷其時適以刑部山東司員外郎的身份審理此桉,稍後,王徵遇赦還家。
王徵赦歸之後,因流寇猖獗,乃在地方募鄉兵以自衛,據《魯橋鎮志》中申氏小傳的記載,他當時「憂深國事,克意圖賊,夙夜匪懈,終身不入內室」,其實,他「不入內室」的主因,應為避免加重違反教規之罪。或由於申氏與王徵僅有過相當短的正常婚姻生活,以致她一直不曾生育。王徵此時對天主教的信仰益發虔誠,四處募款建設景天閣(應即教堂)。
崇禎九年十二月,年已六十六歲的王徵,下定決心要將其婚姻問題徹底解決,他公開發表〈祈請解罪啟稿〉一文, 承認自己曾嚴重違反「十誡」的教規,並稱日前偶讀及《彌格爾張子靈應奇蹟》和《口鐸日抄》中有關自己曾宣稱不願娶妾一事,更覺羞愧悔恨,故立誓從今而後,視申氏一如賓友,且斷色以求解罪。但王徵或與楊廷筠一樣,僅將申氏「異處」,而非休棄,此故,申氏於王徵死後仍被要求為王家掌理家務。
崇禎十六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王徵聽聞李自成欲其出來做官,於是先自題墓石曰「有明進士奉政大夫山東按察司僉事奉敕監遼海軍務了一道人良甫王徵之墓」,又書「精白一心事上帝,全忠全孝更無疑」等字付其子永春,更引佩刀坐臥家中的天主堂準備自盡,聲言欲「以頸血謝吾主」。後李自成的使者果至,王徵遂拔所佩高麗刀欲自殺,使者上前奪刀,拉扯間使者傷手出血,大怒,本欲執王徵以行,經永春哀求,使者乃係永春回見自成,王徵謂其子曰:「兒代我死,死孝;我矢自死,死忠。雖不能不痛惜,兒願以忠孝死,甘如飴也!」遂從此絕粒不復食,凡七日,於十七年三月初四日卒。
王徵墓位於陝西省鹹陽城北60公里處三原縣張家坳鄉官道村。是一座明代墓葬。1962年當地修渠時,墓上碑石遭到破壞,墓也被夷為平地。1990年,文物部門調查證實時補修了陵墓封土。墓高3米,底部周長25米。如今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徵死後,申氏也欲絕食以殉夫。是時,永春方代父繫於賊所,尚氏聞變亦憂憤成疾,奄奄在床,尚氏因而要求申氏「留一線命」,以處理王徵與尚氏的後事,並照顧王家後人。申氏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乃勉強進食,但卻毅然斷髮毀容,王徵表弟張炳璿因此稱揚她「青年貞靜,矢志靡他,小星中尤難多得」。由於王家已家道中落,申氏於是躬親紡紉以供家用,備嘗艱苦。不數年,尚氏過世。永春也卒於康熙七年,育子女各一。申氏自此獨力撫養兩孫,當其七十大壽時,孫男王瑱延請鄉里名宦為文祝賀,並奉觴加羹以進,申氏見此卻悲從中來,她聲稱自己先前之所以忍辱偷生,乃因主母託孤,而今責任已了,故竟不食而死。
王徵早年信佛,但在其母於萬曆二十三年過世後,因偶見道書中有「一子成仙,九祖升天」之語,思欲藉悟道以報親恩,乃轉而篤信道教達二十餘年,並編撰有《周易參同契注》、《百字牌》、《辨道篇》、《元真人傳》、《下學》、《了心丹》等道教書籍,但他同時也仍與僧人往來密切。
王徵52歲時考中進士,曾任直隸廣平府(今河北永年縣東南)、楊州府官和山東按察司事監遼海軍務。在揚州做官時,對魏忠賢的生祠,王徵和另一陝西三原人拒不朝拜。被當時人譽為“關西二勁”。
明末,建州叛亂和流寇猖獗使得許多有識之士大力提倡實學,希冀能藉此富國強兵。王徵在入京會考時曾以舉人身份上書皇帝,願以“布衣從戎”報效國家,積極
練兵備戰。後來,參考古代諸家兵書,寫成《兵約》一書。不久又著《客問》一書,具體地提出了制敵方略。
位於新遷陵園王徵石像位於新遷陵園王徵石像
王徵做官以前,在家鄉以著書講學為務,精研理學,並開始從事一些農具和日常用具的改良和發現。他這一時期的科學成就,後被收入《新制諸器圖說》一書,理學著作《兩理略》、《辯道說》等,均在這一時期完成。
王徵在入京赴試的數十年里,適逢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來華傳教,他與教士金尼閣湯若望、龍華尼、鄧玉函交往甚密,並向傳教士們學習拉丁文和西方科學知識。根據鄧玉函口授,自己筆譯,於1627年寫成了《遠西奇器圖說錄》,以達到他科技救國的目的。
王徵晚年正逢李自成起義,當他面對國亡的殘酷事實時,他必須在「大節」和「十誡」之間立做判斷,深浸於儒家傳統的王徵,毅然選擇了自殺盡節。

著作

他一生勤於撰述科學,主要著作有:《學庸義解》、《兩理略》、《辯道說》、《歷代發蒙》、《百字解》、《兵約》,科技著作有:《西儒書》、《聖經直解》、《西書釋譯》、《新制諸器圖說》等。

科技成就

王徵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受到他父親和他舅舅的影響。他的父親在鄉里教授經算,著有《算數歌訣》和《滸北山翁訓子歌》各一卷,是家鄉經算專家。他的舅舅曾任河東都運司,對機械、經算頗有研究。
王徵七歲時隨舅舅開始讀書,除學習當時知識分子必讀的《四書》、《五經》外,他還盡得舅師機械方面所學。王徵二十四歲中舉人,但直到五十二歲時才登進士。自萬曆四十二年(1614)與西方傳教士接觸日漸密切,學習掌握了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的學者。天啟六年(1626) 協助法國傳教士金尼閣神父完成《西儒耳目資》一書的寫作,這是我國第一部用羅馬字注音的語言學專著。
天啟七年由傳教士鄧玉函口授,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是我國第一部介紹近代歐洲機械工程學、物理學方面的專著。它的翻譯和發表充實了我國古代機械工程學、物理學的內容。它不僅介紹了當時先進的科學知識,也給我國古代在這方面的發明創造以第一次理論上的說明。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金尼閣、鄧玉函等22位耶穌會士來華,帶來7000餘部書,其中有部分書籍記載有當時先進的科技知識。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正是源於此次帶來的三部書,它們是:當時歐洲最新出版的荷蘭數學家、工程學家史蒂芬(1548--1630)的著作《數學通論》(1608);德國礦冶學家喬治.鮑爾(1494--1555)的劃時代巨著《礦冶全書》(1556); 義大利工程技術家拉梅理所著《論各種工藝機械》。
《遠西奇器圖說》一書共分三卷。第一卷論重心、比重等各種力學原理,其中因"其術能以小力運大,故名曰重,又謂之力藝,大旨謂天地生物有數、有度、有重,數為算法,度為測量,重則即此力藝之學。皆相資而成,故先論重之本體,以明立法之所以然。"第二卷論述槓桿、滑車、輪軸、斜面等各色力學器械;第三卷繪有54幅機械樣圖並附有解說,其中起重11圖(由下向上運送重物)、引重4圖(平面牽引重物)、轉重2圖(利用轤轆原理提取重物)、解木4圖(將巨木截斷)、解石1圖(將巨石截斷)、轉錐1圖(舂米機)、水日晷1圖(水力計時企3)、代耕1圖(耕田用機械)、水銃4圖(救火用高壓水槍),另外還有取水9圖、轉磨15圖。這些機械以農業用具居多"皆裨益民生",並且製作精巧,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其"實為甲於古今"。
王徵除翻譯西方科學知識以外,還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對知識較強的理解力,發明創造出許多新穎、實用的機械,並將這些機械繪製成《諸器圖說》一卷附於《遠西奇器圖說》後流傳於世。其中大部分為日常生活用具,例如有由低向高處飲水的"虹吸";灌溉農田的"鶴引";以風力帶動磨盤的"風 ";報時機器"輪壺"等等。在圖解後附有銘贊。另外據記載他還著有《額辣濟亞牘造諸器圖說》和《兩理略》等書。
《新制諸器圖說》,記錄的是他個人的發明如自行磨、腳踏車、輪壺、代耕等等 王徵另外有一部他寫的手稿,是對他的《新制諸器圖說》補充,新增加了二十四種機器:
“天球自轉,地塹自收,……水輪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轟、風輪轉重、風車行遠、雲梯直上、雲梯斜飛、氣足發矢、……、自轉常磨、自行兵車、活台架炮、活鉗擒鍾、……神威驚敵”
在王徵寫的其他著作中還收錄一些其他發明的機器,如運重機器,活動地平,生火機,西洋神器測量定表,活閘自動開閉及常閘上下轉移之器,榨油活機,螺絲轉梯等等。

墓志銘

明進士出身奉政大夫奉敕監軍山東提刑按察司僉事葵心王公墓志銘(馮日乾檢校)
嗚呼!此有明完人葵心王公私謚端節先生墓也。世當天啟、崇禎以還,天下之真為完人,必委蛇進退,榮膴(wǔ)至公卿大夫而不少顛躓也。不則,勇退辭尊以隱約弢光,差免人之訾謫。再不則,遘會一出,中道委蛇,其於世變不少嘗也,亦得以領聞⑴被也。實求其負剛大之氣,備純終之品,歷夷險,考終命之如一也,則不數數見也。粵稽王公,斯其人也,斯無愧於完之義也。
按公先世遠莫可考。可考者:春,籍涇陽之始禰⑵也。屢傳至瓚,生尚仁,尚仁生雲,公之祖也。葆德醇固,膺高年爵,配衛鹿門⑶,相儷滋祥,稔福⑷所自來也。生二子,長應選,公之父。世厥隱德,讀書通大義,旁及百家諸書,封文林郎、直隸廣平府推官。母張,即予之姑,慈仁愷摯,贈孺人,皆因公貴,覃恩所貤(yí)榮也。公晜⑸弟三,長公,名徵,次徽,次徹,俱邑文學。公與徽同生,徹則繼母張出也。良甫,公字也;葵心,公別號也;了一道人,又公中年潛心玄理所自稱也。萬曆甲午,公舉於鄉之歲也。後廿九年壬戌,乃其擢對大廷時也。初授廣平司理,丁繼母艱;補除維揚司理,丁封公艱;服甫闕在籍,特命起升山東僉憲,監遼海軍事。此公所歷官也。平反冤獄,獎拔士類,緝白蓮教而玉石有分,練八陣圖而畿輔有備,拯清河之水患,理南宮之渠道,大為中丞張公、直指劉公所倚重。此公理廣平之政績也。拒逆黨之崇祀,節王舟之濫費(6),辯誣逮兩淮舊鹺(cuó)台某、廣陵舊太守某,俾得復其原官,非置其身於死生利害之外,不能脫然絕畏葸也。片言息灶場之揭竿,一筆杜黃山之木稅,詘⑺豪右而定如皋之水閘,公掣鹽而謝徽陝之苞苴。歷代名宦舉祀,桐鄉之血食(8)光也;天長圮橋重葺,白鶴之虹梁濟也。此公李(9)廣陵之政績也。監軍特命,暫駐登州。議築島城,恢復海、蓋;察劉興治之叛情,拒孔有德之逆狀。戰,有資於充國(10);守,無愧於睢陽(11)。此尤僉憲政績中之卓犖可紀者也。後雖以孔、李遘難(12),航海歸廷獄,竟蒙薄譴。公之艱苦萬狀,而其間使逆將羅拜而不忍加害,金吾涕泣而不忍誣服;著書獄中,比之傳經之夏侯(13);周旋同難,決不負心於蔚宗(14),生平之節義文章,更於此有足覘(chan)也。悃愊(bì)無華,望之儼然而不可狎者,公之貌也。恬通有容,即之溫和而不忍去者,公之度也。是非涇渭,毫髮不爽,月旦精也;執守耿亮,千駟弗顧,如石介也。居約守貧,三十年如一日。母病茹素,重趼(jiǎn)百里外十步一拜,祈神回生,公之為孝廉也。著書立言,十三年如一日。大祲(jìn),並食出粟,數十家待以舉火不至捐瘠溝壑,公之返初服(15)也。二十四而舉於鄉,五十二而擢於廷,先後蒞官甫及三載,垂橐歸里,資釜蕭然,拔葵之風,懸魚之譽(16),千載有同媺(同“美”)也。然薄於自奉而敦故愛客,四方之士就之如登龍門,輶(yóu)軒之使莫不式廬尊禮,所謂“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公庶幾也。至於濟人之急,賙人之困,說項以薦人長,發矢以排人難。令(17)有蒙於下翰,輸納弗均,逃亡累累,公不難,手疏數百言為百里請命。令卒轉圜,拜謝,民賴更生,非公至誠可貫金石,未嘗顧化(18)若是速也。脫勤(19)事天之學,精必研鑽,以畏天愛人為本,手錄所著群書及西學要略等集幾數十卷,冬夏無間功。或有憫其瘁而止之,公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旁及星曆、天文、兵車、伏弩、自行之磨、代耕之牛、水法風機種種,出人意想。議者恐其巧傷其雋,而要之奇不詭正,藝不害道。公之生平學術大抵然也。公素善飯,飲興無量,丹頰宣發,翩翩如神仙中人。良時佳節,花外小車(20),清峪水際,杏花灣頭(21),白鷗可狎,黃鸝可聽,所到之處,人爭延致,無異堯夫之過從也。每與友契劇談,好稱說古今忠孝陰騭,湮湲(22)悲歌,淋漓泣下,相與感激勉勵。公固別有悲憫深情,非僅躭時送日,泣路愁窮者之可埒(liè)也。
崇禎癸未季秋,猶偕予看菊溫與亨(23)社丈齋中。未幾,腰膝支離,非扶鳩不能起也。顧尚顧予自嘲:“山林麋鹿,久不習折腰屈膝也。而茲更硬其脊挺其骨,天之有以全我也,未可知也。”於戲(同“嗚呼”),曾幾何時而果有改革之事,公於其間不一屈膝折腰,公言殆其讖也!已而相對嗚嗚,夷齊不可尚已。淵明於晉,澹蓭(24)於宋,千古無異人也。於是手題墓門之石,閉戶待盡,絕粒歸全。迄垂危,猶北面流涕吟一聯曰:“憂國每含雙眼淚,思君獨抱萬斛愁。”故予挽公詩中有:“最憐屬纊淚,北面尚盈腮。”(25)蓋紀其實也。嗚呼,跡公為人,洵可為氣充剛大,品備純終,才優經濟,不以險夷生死二其心者。較之世變未嘗,僅免人之訾謫,以及安享榮膴,謂之完人,可稱完人否也?蓋棺之日,趨唁奔吊幾於罷市輟舂,數百里外重趼修絮酒(26)之誼,幾無虛日。嗚呼,忠義之心三代不泯,公真可以死也。況四世百口,共食同衣,略無間言。公嘗數舉子數不育,後以弟徽次子永春為嗣。繼念徹亦多子,公之副室不胤(27)而賢,公夫婦不忍孑然已也,並取其三子永順令其子之。永春生事死葬,盡情盡禮。一家之內,孝友姻睦,視陳、荀、公藝(28)不得專美於前,則身之效刑於之化尤足仞。公之澤方未艾也。予與公為中表晜季,公幼游渭陽之門師事先朝議(29),雖長予幾二十年而以愛弟畜之。知公之深,故志墓之文未敢以不文辭也。一時賢士大夫惜公思公無以慰藉,乃援柳下、黔婁(30)之義,私以“端節”易名,亦三代之直道也。居心靡邪,事主靡二,其於“端節”有當。子因以完人括之,竊擬中郎之誄,有道當非阿所好也。
隆慶辛未四月十九日,公之生也。崇禎癸未十月初十日,公之病也。越次年,甲申三月初四日,公之卒也。里北之楊杜村原,公生前所卜之藏地也。甲申之八月念九日辰時,葬公之年月日時也。曆日甲子四百三十有七(29),則公攸享之年歲也。邑人四川彰明縣簿尚翁從教(30)女,敕封孺人,公元配也。申氏,公側室也。子二:長永春,邑庠生,娶太學張君繩祖女,繼隱德楊君雍女。次永順,娶處士馬君之騏女,即所謂為申氏子者也。女二:一適太學孫君燦子正宗,郡廩生;一適揮使張君鳳翝(hóng)子德齡,太學生。俱尚孺人出也。侄永年,超貢生;永齡,邑庠生。俱弟徽出。永祚,邑庠生;永禧、永孝,俱弟徹出。侄孫瑛,永年出;瑄,永祚出;珙,永禧出。侄曾孫胤華,瑛所出也。公曾視諸侄壹如其子,故諸侄事公亦猶父也。故予不厭詳為之書也。口厥狀跽求志而銘者,永春也;忘其固陋撮而為之文者,舊北平侯張炳璿也;書丹者,獲里文學薛鳳也;篆蓋者,里社太學溫自知也;鐫石則頻陽之高君榜也。
銘曰:
二十四舉於鄉,矢文於天,天下是肩,超然不埒世之趨纖也。三十年困頓公車,將母純摯,生歿盡禮,一字絕無溷(hùn)公府(31),趠(chuo)然一真孝廉也。五十二擢大廷,名實藉甚,海內名賢轂推心折,邦憲文武,才可兼也。兩李郡而甫三祀(32),破柱照天,泣石解網(33),威明慈祥,民瘼賴以砭也。特起監軍而甫四月,飭兵借箸(34),奠島拒逆,運奇如法和(35),死守如睢陽,厥績騰茂,宜霜鍔之政鈷(36)也。雖丁孔、李之難,逆將泣拜而不加害;雖對廷尉之鞫(jú),金吾殞涕而難誣服,非忠誠足以感豚魚,胡齦齦者之悉厭(37)也?薄譴而歸,立言著書,證聖事天,經世化俗,十三年如一日,其深嗜蓋獨恬也。壽逾古稀,聰明強固,弄丸則堯夫之風月,高臥則元亮之羲炎也(38)。陽九(39)適遘,先期善病,亭立獨行,不一屈膝折腰,以至盟心待盡,絕粒歸全,終其身無片翳,足以點嵫崦(40)也。嗚呼,叔季之世(41),有人如公才奇、品奇、識奇、遇奇而要之“畸”乎?人而全乎天,天全則人寒人熱不受痁(shan)也。易名端節,直道在人,三代弗少漸也。子姓晜侄藹藹彬彬,森森振振,靡一非則身之效,天之所以完公之名,完公之節,完公之德,完公之福,非造化小兒所私添也。佳城蔥蔚(42),藏玉其中。堯門(43)矗矗,清水溁溁(yíng)。有明完人,流風與並。億萬斯年,過其墓而式者有同覘也。
不孝男永春、(永)順泣血上石
——————————————————
註:
⑴領聞:令聞,美名。
⑵始禰:始祖。禰,nǐ,“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⑶衛:《周禮》中所說遠離京畿的行政區之一;鹿門:東漢末年名士龐德公隱居處。全句是說王徵祖父年高德昭,隱居鄉下。
⑷稔福:積福。
⑸晜:同“昆”。
⑹ 句意:拒不參拜魏忠賢生祠,節制三王(瑞王、惠王、桂王)之舟途經揚州時濫加的攤派。
⑺ 詘:通“屈”。
⑻ 桐鄉之血食:曾施惠政之地的祭祀 。
⑼ 李:通“理”。
⑽ 充國:西漢名將趙充國。
⑾ 睢陽:唐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的英雄張巡。
⑿ 孔、李遘難:部將孔有德、李九成發動吳橋兵變。
⒀ 傳經之夏侯:獄中傳(尚)書於黃霸的西漢學者夏侯勝。
⒁ 於蔚宗:前一字不甚清楚,以文意暫定為“於”;蔚宗當指南朝史學家范曄(字蔚宗)。
⒂ 返初服:辭官返鄉。(初服,做官之前的衣服)
(16)拔葵之風,懸魚之譽:為官不與民爭利的風範,廉潔不貪的聲譽。前者典出《漢書·董仲舒傳》,後者見《後漢書·羊續傳》。
(17)令:指涇陽縣令。
(18)顧化:(縣令)重視、認同並欲依照施行。
(19)脫勤:樂於勤於。
(20)花外小車:北宋哲學家邵雍(字堯夫)隱居不仕,但達官名士如富弼、司馬光、呂公著及“二程”卻常與交遊,飲酒賦詩。其《和君實崇德久待不至》詩有“花外小車猶未來”的句子。
(21)清峪水際,杏花灣頭:王徵的家鄉在陝西涇陽縣東北溫豐鄉清峪河畔,杏花灣旁。
(22)湮湲:前一字原文為:左邊“氵”,右邊上“西”下“二”,查不出,疑是“湮”的有意缺筆。湮湲,似可理解為忍不住流淚。
(23)溫與亨:即後文所說溫自知,陝西三原人,溫純季子,與王徵為世交。
(24)澹庵:南宋愛國名臣胡銓,字澹庵。
(25)見《挽表兄王良甫先生四首》。
(26)絮酒:成語“只雞絮酒”的縮略,意為祭品雖薄而情意很深,典出《後漢書·徐稚傳》。
(27)不胤:無子。
(26)陳、荀、公藝:陳、荀指漢末棄官歸里的賢德名士陳寔和荀淑;陳、荀兩家均注重家風,以“賢父兄,佳子弟”著稱。唐張公藝(張百忍)修身立德,以忍治家,九世同居而和睦相處,譽滿國中。
(27)王徵小時從師於舅父張鑒(張炳璿之父)。“渭陽之門”,舅家;“朝議”,張鑒曾受封朝議大夫。
(28)柳下、黔婁:春秋魯國人展獲,做過大夫,直道事人,後退居柳下,因德高名重,死後民間加諡號曰“惠”;齊國高人黔婁無意仕進,“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死後私謚曰“康”。
(29)指逝者一生共經歷過四百三十七個甲子日。
(30)王徵岳父尚從教,字修庵,曾為四川彰明縣簿。
(31)從無一字自薦或找門路混跡官場。溷,混雜。
(32)三祀:三年。
(33)破柱,喻不畏權貴,剛正執法,事見《後漢書·李膺傳》;解網,喻寬宥仁德,典出《史記·殷本紀》。
(34)借箸:籌劃,語本《史記·留侯世家》中張良之言:“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
(35)法和:未詳其人。
(36)政鈷(gù):不詳。按文意,或可作“決斷”解。
(37)齦齦:恭敬謙讓;厭:心服。
(38)句意:像邵雍(堯夫)一樣輕鬆愉快,陶潛(元亮)一樣悠閒靜穆。
(39)陽九:災年,厄運,此處指李自成占領西安後強逼王徵出山。
(40)崦嵫:日沒處,喻晚景。
(41)叔季之世:衰亂將亡的末世。
(42)佳城:指墓地。
(43)堯門:堯門山,即石門山,高1855米,位於王徵墓地西北方淳化與旬邑縣交界處。此處代指王徵墓背靠的群山。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