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崗鄉(河南信陽市平橋區轄鄉)

王崗鄉(河南信陽市平橋區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崗鄉位於信陽市平橋區西北75公里處,豫鄂兩省四縣區(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桐柏縣、確山縣、平橋區)結合部,西臨淮河源桐柏縣,東接礦業重鎮邢集鎮,北處人間仙境天目山,南隔淮河與高梁店相望,是信陽的“西大門”。全鄉國土總面積為100平方千米(2017年),全鄉15個行政村、186個村民組,總人口20262人(201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崗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信陽市平橋區西北75公里處
  • 面積:100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20262人(2017年) 
歷史,地理環境,行政區劃,社會,經濟,交通,旅遊,

歷史

王崗自秦時建義陽鄉以來,迄今已有2221年的歷史。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時,有王姓自湖北麻城遷此,依“南北長崗”定居,故名王家崗,隸屬汝寧府信陽州。清順治十年(1653年)屬信陽州西路在義鄉;清乾隆(1763年)屬信陽州在城鄉,並建立了王家崗集市。民國38年(1949年4月)王崗解放後,屬信陽縣四區(古城),簡稱王崗,因此在信北亦稱“北王崗”。1961年王崗公社成立,屬邢集區。1975年1月成立王崗鄉工委,直屬縣,後改稱公社;1983年3月公社改為鄉,建立王崗鄉黨委、政府。
革命老區信陽縣(今平橋區)王崗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源遠流長。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前輩董必武、李先念、文敏生、王國華等戰鬥過的地方,早在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政府等邊區省、縣黨政軍組織,成為抗日根據地,直至全國解放。王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怕犧牲,前仆後繼,和全國人民一起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老區人民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即在本地先後創建了“中共王崗地下小組”、“尖山支部”條山和碾盤山支部,中共豫鄂邊臨時工委、省委、及地方紅色政權、革命武裝,使王崗、尖山一帶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十四個紅色根據地之一”;抗日戰爭以來,在王崗先後成立了河南省最早的——信陽縣抗日民主政府、中共信確縣委、信桐工委、信陽挺進隊、信確桐游擊總隊、縣抗戰後援會、中共豫鄂邊工委、豫鄂支隊、王崗尖山直屬鄉、王崗區。

地理環境

王崗鄉屬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型氣候,氣溫適宜,土壤肥沃,盛產花生、板栗、香菇、石榴、紅薯、百合等。同時毗鄰天目山系,境內森林、礦產資源豐富,全鄉森林面積達8萬畝,森林資源覆蓋率達33%。礦產資源主要有河砂、螢石、鐵礦、高嶺土、鉀長石、石灰石等。

行政區劃

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下轄鄉。

社會

王崗鄉連續四年榮獲信陽市“平安建設先進鄉”、“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市“信訪四無鄉鎮”等多項榮譽,連續三年榮膺平橋區“十佳團隊”。

經濟

王崗鄉黨委、政府搶抓區位和資源優勢,圍繞發展主題謀劃,突出發展著力點,彈好發展鋼琴,審時奪勢地提出了“擦亮魅力信陽西大門,勇當幸福平橋生力軍”的奮鬥目標,以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科學的工作舉措合力彈奏出經濟社會發展最強勁的樂章。全鄉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的良好態勢,該鄉正在打造親商、護商、惠商的招商環境,決心以最大的誠意廣招八方賓客來鄉投資興業。.

交通

王崗鄉交通便利,S335省道和滬陝高速橫貫東西穿境而過,王崗申陽台公路自北向南連結312國道。距信陽市70公里,距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珠高速、滬陝高速、107國道20公里。

旅遊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王崗鄉西北部,是集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保護區面積24平方公里,主峰小石頂海拔813.5米。處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位於我國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上,屬於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保留了大別山和桐柏山結合處完整的天然次生林。據調查,保護區內有植物235科954屬2435種,國家珍稀瀕危植物23種。另外,保護區內有野生動物約2300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52種。保護區受地質構造影響,峭峰林立,溝壑縱橫。山上大石,有的似石床、有的似石櫃、有的似孔雀、有的似臥佛,堪稱鬼斧神工。保護區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這裡曾是南伯候姜文煥的封地,小山頂為其祭祀地;春秋末期,楚國國君楚昭王被吳王打敗後也曾逃到這一帶避難,隨後到長台關建立了城陽城;秦末時期,楚霸王項羽為尋找楚國國君後裔也曾到過此地;東晉名將祖逖曾在此屯兵,當時他與同為司州主薄的劉琨常相互勉勵振作,半夜聽到雞鳴立即起來舞劍,《聞雞起舞》這一典故便由那時得來;唐初大將尉遲恭亦曾在此地屯兵。山上的小山頂道觀為“信陽八景”之一,始建於北魏,裡面有天王殿、娘娘殿,整日煙霧繚繞,常年煙火不斷。另外還有祖師頂、老寨山、天目溝、情人谷、還魂坡、殉情崖、鴛鴦池等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