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農

王尊農

王尊農 (1940.11—) ,生於陝西省鳳翔縣,一九六一年畢業於西安美院附中,同年進西安美院國畫系,一九六六年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尊農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陝西省鳳翔縣
  • 出生日期:1940.11
  • 畢業院校:西安美院
  • 性別:男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王尊農的藝術世界,作品集萃,

個人履歷

王尊農 (1940.11—) ,生於陝西省鳳翔縣,一九六一年畢業於西安美院附中,同年進西安美院國畫系,一九六六年畢業。曾供職長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當過木工、教師, 後在宣傳部工作。後為職業畫家。曾任寶雞中國畫院院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協會員、寶雞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寶雞市美協副主席、寶雞金雞漫畫會顧問、寶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
王尊農
擅長國畫人物,兼長山水書法,一九八二年後又涉足漫畫創作,作品多次參加省及全國展覽,並被“中南海”、北京大學、國內外朋友及國內一些美術館收藏。

成就及榮譽

王尊農認為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對生活熱愛之情的表露和藝術創造的結晶。藝術作品與觀眾應在感情上溝通,產生共鳴,應給觀眾以美的享受。王尊農以西北風土人情、山川風貌為表象對象,作品深沉質樸,有濃厚的生活情趣。漫畫作品則以幽默的手法、豐厚的主體意蘊,表達對生活、社會的強烈責任感。
作品有《千古清風》、《大地》、《西嶽出浮雲》、《秦腔迷》等,漫畫作品《婆婆愛小姑》、《這下孩子們平安了》、《割比挖省勁》等。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被國內外美術館收藏。

王尊農的藝術世界

陝西是我國古代文化最為繁盛的地區。其淵源流長,博大精深,人傑地靈,賢才輩出,可謂傳統十分深厚。王尊農就是陝西其中一位著名的中國畫家,他活躍在西秦畫壇數十年,土生土長在這裡,辛勤耕耘在這裡,貢獻自己的學識與創造在這裡,他擔任寶雞中國畫院院長,引領一支繪畫藝術的生力軍,在努力畫畫,努力工作。
記得有位名人曾說過:“一個藝術家,其藝術境界與人生境界是相互印證的。”王尊農的生活和他的藝術恰是詮釋了這句話。王尊農生長在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的古雍州,這裡曾是周秦文化的發源地,至今仍以青銅器的出土和民間美書而聞名華夏。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受到這方水土的滋養,毫無疑問對他以後的藝術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十七歲即負笈到西安美院附中學習,從中專到本科國畫系歷時九年,其間愛到了系統的美術與相關學科的全面教育,奠定了他書畫全能的優異基礎,所以,他在山水、人物、花卉、書法諸方面都有相當強的基本功和藝術修養,特別是國畫人物畫的能力更顯得突出。品學兼優的王尊農本來可以在畢業後即進入一個順利的創作階段,但正逢文革初始,他的個人命運也就隨著整個國家的動亂而歷經波折。他先是進了一個國營廠子去當木工,後來又調到學校當老師,也曾經在企業搞宣傳。只是無論在什麼環境下,王尊農從沒中斷過在中國畫領域的實踐與追求。
作為一個在基層工作,半業餘狀態的畫家,數十年來以極堅韌的精神,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不停的到各處去實地寫生捕捉靈感。重寫生這是王尊農的一貫追求。他篤信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訓,堅持以形為神。他認為沒有對萬物造化的理解,就不可能創造藝術的自我天地。所以他總是將客觀對象的自然美與自己的主觀理想相融洽,情景相生,詩意和諧。他的作品總是充滿著生活氣息,直面現實,透發出一種深沉的人世情懷。像他的名字“尊農”一樣,他的情結,他的創作始終是和北方農村的農民有著不解之緣。如《山里人家四季忙》、《一戶人家半畝田》等是他常畫的題材。這類作品他信手拈來,不加雕飾,卻生動有致,拙樸自然,使你在喧囂的市井生活中會感受到一種朴面而來的山野清風,使你對在自然中勞作不息的農人生出
一種敬意。這也反映了作為一個農家子弟,對農村生活的質樸感情和執著追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漫畫創作上還獲得過最高的《金猴獎》。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受大環境影響,王尊農在人物畫創作中,也非常注重主題與內容,他曾以彭德懷元帥的形象和遭遇創作了數幅巨製,深沉而有悲嚴歷史感的畫面,凝重蒼辣的筆墨,使觀者心靈震顫。九十年代,是他人物畫升華的時期,這期間,他曾到四川大涼山彝區寫生,大概彝人泥土般沉默而艱辛的生活打動了他,他以飽滿而痛苦的愛心畫了四、五十幅反映彝人生活的作品。這一時期他的筆墨更趨寫意性和成熟,拙樸艱澀的用線和粗筆濃墨的表現,有著深沉厚重的視覺效果。在隨後的幾年裡,他的人物畫繼續在樸厚沉雄的畫風上前行。世紀之交,他創作的一批反映藏民僧俗生活的作品,從盈丈巨幅到尺牘小品無不彰顯現出厚重渾樸,莊嚴大氣的風貌。畫面骨線如鐵、黑韻勃發,現示了其在中國畫筆墨造詣上的成熟境界。
王尊農在主攻人物畫的同時亦花大力氣鑽研山水,並達到很高的水準。他生活的地方北依黃土高原,南面是巍峨的秦嶺,大概這方水土給予他豐富的感受,所以他畫起山水來,進入和成熟都顯得很快,在筆墨和形式語言上也保持了和人物畫一致的辛辣和澀重,蒼渾與樸厚,給人以骨勁氣猛的審美感受。在題材內容上也以農村之田園生活表現為多。“艱難識世情”的生活經歷和情感潛質,使之有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文人式的憂民意識,所以在他山水作品中總能感受到一種深沉和對現實的觀注,這大概是其多年來繪畫創作的情感核心。
王尊農始終認為,畫中國畫,對筆墨的錘鍊,是至關重要的,正如潘天壽先生所云,筆墨取於物,發於心,為物之象,心之跡。王尊農深知一個書畫家其功力、修為、素養以及情懷意緒全能在一筆筆的墨線中顯現。他那耿直、樸實無華的本性全然滲透在他的書畫之中。他作畫的心情總是愉悅而平靜,筆下流溢的總是他的心中所愛。神之於心,思之於心,行筆輕鬆自然,不扭捏做作,內含神采而耐人尋味。由於長期以來他十分注重傳統筆墨的研究和學習,鍥而不捨不間斷地從中國畫用筆的源淵——書法的研習上去體味國畫的用筆用墨的奧妙。久而久之他的書法也卓然不群,在博採眾家之長的基礎上有了個性風采,我記憶猶新的是王尊農在西安美院附中的中專時代就天天練字。他的臨池功夫很深,對漢字的結構造型把握有法度、有功力、
有品位、布局謀篇亦有古樸之美,而且楷書、行書等書體均有深入領悟。這種對書法的修練功夫又全然投入於繪畫之中。使其對作品中的筆墨性能和價值得以提升,同時亦做到熟中生巧,做到了駕輕就熟、揮灑自如、暢酣淋漓的把握。
揚力舟和王尊農都是一九五七年考進西安美院附中的。六一年附中畢業後,王迎春和他又一起在國畫系共讀五年。同窗九年,情誼篤深。自一九六八年離校分手近四十年,雖然相隔數千里,但是常常掛念,王尊農在陝西畫壇的活躍時有耳聞,他長期堅持在基層為大眾服務,精神可佳。他從十七歲拿起畫筆至今,已走過近五十年的筆墨生涯,深厚的積累既鑄就了他一幅幅丰韻飽滿的作品,逐漸成熟了他藝術追求上的審美品質。儘管他年過六旬,但精神飽滿,至今擔任寶雞中國畫院院長。在一方為弘揚民族繪畫而辛勤工作,我們深為欽佩。

作品集萃

請欣賞:
王尊農
王尊農
王尊農
王尊農
王尊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