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儉

個人簡歷

王家儉,安徽省渦陽縣人,1925年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家儉
  • 出生地:安徽省渦陽縣
  • 出生日期:1925年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個人簡歷,學歷,經歷,著作目錄,明清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海軍史,中國近現代化的歷程,其他(兼雜著),書評,編輯作品,著作舉隅,主要學術論點,個人研究關鍵問題,

個人簡歷

王家儉,安徽省渦陽縣人,1925年生。
王家儉

學歷

安徽第五臨中畢業(1946)
台灣師範學院史地系學士(1952)
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1963)
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訪問研究(1970-1971)
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訪問研究(1980-1981)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歷史研究所教授
輔仁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中興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
香港珠海書院客座教授
現旅居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Canada),專事史學研究、寫作。
王家儉

著作目錄

明清思想文化史

1,《魏源對西方的認識及其海防思想》,台大文史叢刊,(台北,1964,1)
2,〈《海國圖志》對於日本的影響〉,《大陸雜誌》32:8,(台北,1966,4)
3, 《魏源年譜》,中研院近史所專刊(21),(台北,1967,11)
4,〈十九世紀西方史地知識的介紹及其影響〉,《大陸雜誌》38:6,(台北,1969,3)
5,《魏源》,《中國歷代思想家》第4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6)
6,〈清代「漢宋之爭」的再檢討─試論漢學派的目的與極限〉,《國際漢學 會議論文集》,(台北,1981,10)
7,〈由漢宋調和到中體西用─試論晚清儒家思想的演變〉,《師大歷史學報》 12,(台北,1984, 6)
8,〈呂坤的憂患意識與經世思想〉,《師大歷史學報》13,(台北,1985,6)
9,〈從天主教的衝擊看明末清初時期中西文化論戰的背景與意義〉,收於 《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8,8)
10,〈晚清公羊學的演變與政治改革運動〉,《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 (台北,1989,6)
11,〈晚明的實學思潮〉,《漢學研究》7:2,(台北,1989,12)
12,〈魏源的水利議─兼論晚清經世學家修法務實的精神〉,《師大歷史學報》 18,(台北,1990,6)
13,〈魏默深的海權思想〉,《第二屆二十一世紀海權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1992,7)
14,〈魏默深的史學與經世史觀〉,《師大歷史學報》21,(台北,1993)
15,〈是調和而不是衝突─中國人的中西文化觀〉,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licts of Civilization & Cultural China,CRRS,(Vancouver, 1995,Jan.6-7)

中國近代海軍史

1,〈清季的海防論〉,《師大學報》12,(台北,1967,6)
2,〈清季的海軍衙門〉,《中國歷史學會史學季刊》5,(台北,1973,3)
3,〈清末海軍留英學生的派遣及其影響〉,《師大歷史學報》2,(台北,1974,2)
4,〈北洋武備學堂的創設及其影響〉,《師大歷史學報》4,(台北,1976,4)
5,〈旅順建港始末(1880-1890)〉,《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 (台北,1976,6)
6,〈中日長崎事件之交涉(1886-1887)〉,《師大歷史學報》5,(台北,1977,4)
7,〈琅威理之借聘來華及其辭職風波〉,《師大歷史學報》6,(台北,1978,5)
8,〈近代中國海權意識的覺醒〉,《近代中國維新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78,6)。
9,《中國近代海軍史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10,〈海軍對於抗戰的貢獻〉,《海軍學術月刊》21:7,抗戰50周年 紀念特刊,(台北,1987,7)
11,〈李鴻章對於中國近代海軍近代化的貢獻〉,《師大歷史學報》16,(台北, 1988,6)
12,〈李鴻章與北洋海軍〉(英文),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N.Y.,1991).
13,〈清季南洋海軍的創建與演變〉,《師大歷史學報》19,(台北,1991,7)
14,〈魏默深的海權思想〉,《第二屆廿一世紀海權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淡江大學,1992,7)
15,〈「借將練兵」惹來的麻煩--從李鴻章向英借聘琅威理[Willsam M. Lang] 說起〉,《歷史月刊》,72,(台北,1994,1)
16,"Lee Hung-chang and the Peiyang Navy",Samuel Chu & Kuang-ching Liu ed. Li Hung-chang and China's early Modernization, New York,1995.
17,〈李鴻章的海軍知識與海權思想〉,《甲午戰爭一百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台北,台灣師範大學,1995,3)
18,〈中國傳統海軍的演變〉,《簡牘學報》16,(台北,1997,1)
19,〈馬漢海權思想對於東亞大局的影響〉,《明報》,加西版,1997,8,9。
20,〈英國對於清季創設現代海軍的影響─近代中國軍事之傳統與蛻變〉, 《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台北,1998,5)
21,〈德國與晚清的軍事現代化〉,《歷史月刊》,134,(台北,1999,3)
22,〈德意志帝國對於晚清軍事現代化的影響(1875~1895)〉,《師大歷史 學報》,27,(台北,1999,6)
23,〈海防問題與兩岸關係─事與理的歷史觀照〉,《王爾敏教授七十華誕暨 榮休論文集》,(台北,1999)
24,《李鴻章與北洋艦隊─近代中國創建海軍的失敗與教訓》,(台北, 國立編譯館,2000,4)

中國近現代化的歷程

1,〈文祥對於時局的認識及其自強思想〉,《師大歷史學報》1,(台北, 1971,3)
2,〈論醇親王「用人行政敬陳管見」一摺所展示的晚清政局〉,《師大 學報》18,(台北,1973,6)
3,〈晚清地方行政現代化的探討(1839-1911)〉,《師大歷史學報》8, (台北,1980,5)
4,〈民初地方行政制度現代化的探討(1912-1915)〉,《師大歷史學報》9, (台北,1981,5)
5,〈民初時期地方的「府會之爭」─以廣東省為例〉,《中華民國 歷史與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 1983)
6,〈民初的女子參政運動〉,《師大歷史學報》,11,(台北,1983)
7,〈洪北江的憂患意識〉,《近世中國經世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84,4)
8,〈民元改造參議院風潮〉,《中華民國初期史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84,4)
9,《清末民初我國警察制度現代化的歷程》,(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1984)
10,〈晚清時期我國科技發展的鳥瞰〉,《師大學報》30,(台北,1985,6)
11,〈廣東的機器繅絲工業與近代中國第一次反機器風潮〉,《食貨》 復刊15:3-4,(台北,1985,9)
12,〈清末民初安徽的警政建設〉,《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1986,12)
13,〈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以大亞洲主義為中心〉,《孫中 山與亞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廣東翠亨村,1990,8)
14,〈崑山三徐與清初政治〉,《近世家族與政治比較歷史研討會》 論文,(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2,6)
15,〈是清朝的功臣還是民國的罪人?─對於末任甘新巡撫袁大化的 歷史評價〉,《近代中國歷史人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南港,中研院近史所,1983)
16,〈試論中山先生「大亞洲主義」思想的特質與影響〉,《國史館刊》 復刊第15期,(台北,1993,12)
17,〈國際科技轉移與北洋海防建設─論軍費在洋務運動中的角色與作用〉, 《中華文史論叢》No.58,(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
18,〈德國與晚清的軍事現代化〉,《歷史月刊》第134期,(台北,1999,3)
19,〈德意志帝國對於晚清軍事現代化的影響(1875-1895)〉,《師大歷史學報》 No.27,(台北,1999,6) 20,〈民主政治發展中的一個轉折──論五四運動的歷史叢結〉,《文化中國》 第二十一期,(Vancouver,1999,6)

其他(兼雜著)

1,〈明治初期日本漢學家剛千仞的訪華觀感〉,《新時代》12:5,(台北, 1972,5)
2,〈晁錯「籌邊策」形成之背景及其歷史意義〉,《簡牘學報》5,(台北, 1978,3)
3,〈吳浙鐵路補遺〉,台北市文獻會編,《台北市耆老會談專集》,(台北, 1979,9)
4,〈創造新時代的新史學〉,《文史哲的時代使命》,(台北,1986,4)
5,〈清史研究的回顧─開國與建制〉,《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88,6)
6,〈試論《春秋》一書對於中國史學的影響〉,《師大歷史學報》,22, (台北,1994,6)
7,《清史研究論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7)
8,〈台海情勢與兩岸前途〉上、中、下,《世界日報》加2版,1996,3,18.19.20。
9,〈三千煩惱絲的歷史創痕〉,《歷史月刊》第100期,1996,5。
10,朱際鎰教授夫人邱琳明女士詩文遺集《追憶》序,(台北,1997,1)
11,〈一對奇女子都想訪中國:英國王妃黛安娜與印度慈善濟助會長德雷莎〉, 《世界日報》,加版,1997,9,10。
12,〈從金雞納霜丸到北京天主教大教堂: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段有趣的 插曲〉,《明報》,加西版,1997,12,25。
13,〈近百餘年來香港與中國大陸的學術文化關係〉,《歷史月刊》第120期, (台北,1998,1)
14,〈從學術文化觀點看近於年的港中關係〉,《歷史月刊》,(台北,1998,6)
15,〈我所經歷的白色恐怖:四六事件,台灣光復初期最大的一次學潮〉,《明報》, 加西版,1999,5,9-10。
16,〈民主政治發展中的一個轉折─論五四運動的歷史情結〉,《文化中國》No.2, (Vancouver,1999,6)
17,〈少年從軍行〉,《世界日報》「上下古今」,加版,1999,8,1-5
18,〈清代的綠營水師(1681-1864)〉,《近代中國海防─軍事與經濟》,香港, 1999
19,許文堂、沉懷玉訪問,〈王家儉先生訪問記錄〉,中研院近史所 《口述歷史》第九期,1999,6。
20,〈扶風季介夫先生文集序〉,香港刊,2000,2.
21,〈抗戰初期皖北紅槍會之亂〉,《世界日報》「上下古今」,加西版,2000, 7,11.12.13.

書評

1,〈評介詹遜(Janson)著《日本人與孫逸仙》(Japanese and Dr.Sun Yetsen)〉, 《思與言》5:3,(台北,1967,9)
2,〈評介Rawlinson著《中國海軍發展史》(China Struggle for the Naval Development 1861-18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 (台北,1969,8)
3,〈《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第一冊漢譯評介〉,《中央日報》副刊,(台北, 1972,6月5-6日)
4,〈魏秀梅《陶澍在江南》評介〉,《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2,(台北,1986,9)
5,〈從歷史看《河殤》〉,《國文天地》,(台北,1989,7)
6,〈姜銘《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日誌(1865-1911)》評介〉,《歷史研究》No.2, 1996
7,〈鄭海麟博士《釣魚台列嶼之歷史法理研究》推介〉,《世界日報》加西版, 1998,11,28
8,〈評戚其章《晚清海軍發展史》〉,《歷史月刊》No.2,(北京,1999)
9,〈一本研究黃遵憲的佳作─評鄭海麟書《黃遵憲與近代中國》〉,《文化中國》 No.16,(Vancouver,1999,8)
9,〈《中華民國海軍史事日誌》。蘇小東著。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9年10月,807頁〉, 《近代什史研究通訊》第31期,2001,3。

編輯作品

1,《近代中國對西方及列強認識資料彙編(1825-1861)》,第一輯(上)、 (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2,《馬新貽生平事略》,(台北,華岡書局,1981)
3,《中華民國建國史》,第二冊,〈民初的軍事與警政〉;〈民初的地方 自治〉(台北,1982)
4,朱際鎰教授夫人邱琳明女士詩文遺集《追憶》,(台北,1997,1)

著作舉隅

最近完成的《李鴻章與北洋艦隊─近代中國創建海軍的失敗與教訓》一書,是利用早年在英、美國會、圖書館所蒐集的檔案資料,參以中、日及其他外文著 作所寫成的專書,是個人積數十年的心力所圓成的學術心愿。對於北洋海軍的建 軍始末,其配置、人事、糾葛、失敗等關鍵因素,嘗試在史事過後百餘年的今日,作一客觀的探討。總字數約在四十萬字上下,並附有相關圖片數十幅。

主要學術論點

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最大問題,就是面臨強大外力壓境,應當如何去自我定 位的問題。今日學者當要思考:立足於歷史重大衝擊過程後近百年,如何去對待 逐漸交容的中西文化,乃至如何使傳統中國走向現代中國?依個人研究所見,不論從近代中國思想之轉變,抑從近代中國科學化,工業化之進程著眼,皆可見出 國人企圖折衷中西,開闢出一條中國所應走的道路。以傳統中國歷史文化之悠久 豐厚,國人應當深信:取西方之所長而效法之則可,捨己從人,拋棄自己背後深植的寶貴遺產則萬萬不可。從清末以至民國,乃迄於現在,幾乎所有具影響力的政治領袖人物或多或少皆堅持這個原則。由此可見,此實為史事所召示的中國未 來發展必經的一條發展道路。

個人研究關鍵問題

(1),中國對西方的挑戰有何回應?
(2),中國在進行近代化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何在?
(3),何者是中國學者(或政治家)處理中西文化問題的基本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