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

王大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

王大中,1935年3月2日出生於河北省昌黎縣,中國核反應堆工程核安全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

1953年入清華大學學習;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1970年任清華核能所黨委常委、設計室主任;1980年赴西德進修;1982年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王大中長期從事高溫氣冷堆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大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昌黎縣
  • 出生日期:1935年3月2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亞琛工業大學
  • 主要成就:200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
  • 代表作品:《21世紀中國能源科技發展展望》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生平

1935年3月2日出生於河北省昌黎縣。自幼就學於天津。
王大中王大中
195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核反應堆專業。
1961年至1962年,為清華大學在職研究生。
1970年,任清華核能所黨委常委、設計室主任。
1969年至1979年從事熱中子釷增殖堆及高溫氣冷堆研究,任反應堆設計室主任,反應堆工程總體室主任。
1980年,赴西德進修。
1982年,在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獲自然科學博士。
1983年以來,主持低溫核供熱堆,擔任國家重點攻關項目負責人。
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4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20世紀60年代,王大中參與領導了中國自行建造的禁止試驗反應堆的設計、建造和運行。主持領導建設清華大學反應堆熱工試驗基地,曾先後建成高壓水熱工迴路,液態金屬熱工實驗迴路,高溫氦氣熱工迴路以及核供熱堆自然循環兩相流實驗迴路等大型實驗裝置。
70年代中期以來,王大中在中國積極倡導和主持領導了高溫氣冷堆的研究發展工作。在西德於利希核中心從事高溫堆研究時,提出一種模組式高溫氣冷堆的新概念,可使模組堆的單堆功率提高一倍以上,獲德、美、日等國發明專利。回國後,主持領導863高技術計畫項目——高溫氣冷堆研究。提出中國應採取發展模組式高溫堆的技術路線,並領導研究和設計了10兆瓦模組式高溫氣冷堆。該堆於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立項,並列為863計畫重點項目,於2000年建成,2003年滿功率運行成功。
80年代以來,王大中主持領導低溫核供熱堆研究,在中國開創了核能供熱套用新領域。主持設計與研製成功5兆瓦低溫核供熱堆,該堆是世界上第一座建成運行的殼式核供熱堆,具有一體化、自穩壓、自然循環冷卻、非能動餘熱載出等先進特性。該項目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領導研製成功一種獨創的反應堆水力學控制棒驅動系統,並成功地用於反應堆運行,該成果獲國家發明二等獎和中國專利金獎。主持領導200兆瓦大型核供熱堆工程設計和技術攻關,國家已批准建設首座200兆瓦核供熱堆。研究與發展了核供熱堆綜合利用技術,包括核能製冷,熱電聯供,核能海水淡化等,其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高度評價。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獎項名稱
2007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技獎
資料來源:
  • 論文著作
據2018年2月清華大學官網信息顯示,王大中發表論文70餘篇,專著一本。
發表論文
[1]顧秉林,王大中,汪勁松,陳皓明,姚期智.創新性實踐教育——基於高水平學科建設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05,20(6):448-450
[2]徐光憲,師昌緒,王淀佐,趙忠賢,王大中, .關於保護白雲鄂博礦釷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污染的緊急呼籲[J ].中國科學院院刊,2005,20(6):448-450
[3]薄涵亮,鄭文祥,董鐸,王大中.水力驅動控制棒靜態特性實驗研究[J ] .核動力程,2001,22(1):11-14
[4]王大中.冷卻水鉬系處理的技術進展[J]. 工業水處理.1993(04):3-6
[5]王大中,馬維國,趙銳銳.高爐密閉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設計[J ] .工業用水與廢水,2000,31(2):16-18
[6]王大中. 學科建設是研究型大學的創新關鍵[J ] . 中國高等教育 ,2002 , (21) :12~15.
[7]薄涵亮,鄭文祥,王大中,姜勝耀,楊巾農,核反應堆控制棒水壓驅動技術[J ] .清華大學學報,2005,45(3):424-427
[8]秦本科,薄涵亮,鄭文祥,王大中.控制棒水壓驅動機構水壓缸步升壓力變化過程[J ] .清華大學學報,2008(12):2118-2121
[9]張作義,吳宗鑫,王大中.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的重要途徑[J ]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中國核能可持續發展論壇,2008
[10]王大中.加強產學研合作 推動低碳能源技術發展[J ] .氣候變化與科技創新國際論壇,2008
[11]秦本科,薄涵亮,鄭文祥,王大中.控制棒水壓驅動機構水壓缸步降過程運動阻力研究[J ] .原子能科學技術,2009,43(4):435-440
[12]張謹奕,薄涵亮,孫玉良,王大中.三維空間液滴運動模型[J].清華大學學報,2013(1):96-101
[13]顧秉林,王大中,汪勁松,陳皓明,姚期智.創新性實踐教育——基於高水平學科建設的創新人才培養之路[J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10,31(1):1-5
[14]王大中 .關於在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若干問題[J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1):6-10
[15]王大中 .創建“綠色大學”實現可持續發展[J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8(4):5-9
[16]王大中.建設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和教學體系創建世界一流大學[J ]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23(1):1-8
出版著作
王大中.21世紀中國能源科技發展展望[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人才培養

截至2016年,王大中已經培養超過15名博士、11名碩士;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王大中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姓名題目類型
謝綱
系統可靠性參數計算中誤差傳播方法的研究及程式設計
碩士
楊孟嘉
清華大學5MV低溫核供熱站機率安全評價
博士
張一興
中國核電產業化戰略研究
博士
陳夷華
高溫氣冷堆聯合循環技術潛力研究
博士
戈茨曼
核供熱堆發展的技術選擇
博士
趙國際
核動力廠全計算機化I&C系統網路結構的研究與設計
博士
孫大奇
FAT方法研究與程式設計
碩士
石磊
10MV高溫氣冷實驗堆仿真控制集成系統研究
博士
劉惠敏
球床高溫氣冷堆燃料循環經濟性分析
碩士
劉寶亭
10MV高溫氣冷實驗堆進氣事故研究
博士
蔣志強
350MV模組式高溫氣冷球床堆的設計研究及氣流混合實驗研究
博士
牟曉霞
低溫供熱堆斷電事故分析
碩士
周志偉
自然循環迴路在受閃蒸影響下的兩相流流動穩定性分析
博士
張作義
兩相流密度波不穩定性的能力原理
博士
曲靜原
核電站事故後果評價模式及計算程式
碩士
郎明剛
大亞灣核電站全廠斷電誘發的嚴重事故研究
博士
陳立強
核藕合條件下低壓自然循環系統的兩相流穩定性研究
博士
嚴育華
非能動安全小型熱電聯供沸水堆研究
博士
董傑玉
200MV核供熱堆緊湊型仿真機的研究
博士
何榕
低溫供熱堆控制特性分析
碩士
楊孟加
低溫核熱站機率安全評價
碩士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6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987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1989年
北京市勞動模範
全國先進工作者
199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資料來源:

社會任職

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核安全局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副理事長。
王大中院士還榮獲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法國巴黎中央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人物評價

在工作局面看似忙和亂的時候,他以清醒的思路和有序的安排把握住前進的方向。和他在一起,清華人強烈地感到:作為一校之長,他在前面拉自己,在後面推自己,他鼓勵大家跳躍、奔跑,去摘取更誘人的果實。清華新聞網評)
王大中校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傾心、全心育人的教育情懷,豐富的教育思想,勇於開拓創新的改革精神,同時更是一位平易近人、具有學者氣質人格魅力的領導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評)

人物影響

  • 相關圖書
《跨越世紀清華夢——王大中校長十年啟示錄》是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吳敏生、吳劍平、孫海濤。該書體現了王大中作為這一時期的清華校長,主持清華改革發展戰略“頂層設計”並推動實施,與班子成員一起為清華快速發展所付出的心血和貢獻。本書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校級出版物。
王大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