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壽松(醫學界人士)

王壽松(醫學界人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壽松(1908—1988),號喬山,男,漢族,新余市南安鄉洋港村人,生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卒於1988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壽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

個人簡介

中共黨員,著名內科教授、消化學專家、主任醫師。曾當選為全國第五屆人大代表,江西省第一、二、五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三屆政協委員,江西省政協第二屆常務委員,民盟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第八屆勞動模範。曾任中華醫學會江西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學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第一屆老年醫學會委員,江西省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等職,多次評為醫院先進工作者。
1935年,王壽松畢業於江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同年,東渡日本留學,在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內科讀專功生(研究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王壽松毅然放棄未竟學業,回歸祖國,投身抗日。由母校推薦,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後方醫院任院長,搶救了大批抗日傷員。1938年,他受聘於廣西省立醫院,任內科醫師併兼任廣西省助產護士學校的教務長。不久,江西省立醫專聘請王壽松回母校任教,他備課、教學、實驗、醫療,不知疲倦地工作,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醫學人才,積累了豐富的醫療和教學經驗,由講師、副教授到教授。1951年下半年,江西省立醫專改建為江西省醫學院,王壽松擔任副教務長主持教務工作。1952年,王壽松擔任江西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兼內科主任,同年擔任江西醫學院內科教授和內科系副主任。1955年,他親任保健科科長,組織了一支政治上進步,技術上過硬的保健隊伍,出色地完成了在廬山召開的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和中共八屆十中全會的醫療保健任務。1959年3月,王壽松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個人成就

在繁忙的臨床教學和行政事務中,王壽松仍大力提倡和親自參加科研工作,尤其是對消化病的研究。1955年,他發表了《青黴素的副作用及其防治》一文,在江西、上海等地衛生界引起廣泛重視,大大減少了青黴素過敏的發生。1956年,在對肝病的研究上,於《中華醫學雜誌》上發表長篇《慢性傳染性肝炎》的論文;60—70年代,又相繼發表《葉綠素銅鈉鹽對動物實驗性肝損害的影響及慢性肝炎患者27例的臨床報告》、《慢性肝炎臨床分析》、《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脂肪肝》、《澤瀉的降脂臨床研究》等論文;80年代,發表了《胃潰瘍藥物治療的現況》、《激素在消化道疾病的套用》等論文。1982年,王壽松作為江西省衛生界代表團副團長,前往日本訪問,為江西醫學院與九州大學醫學部締結友好關係,為江西和日本醫學界進行學術交流起了先導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