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嘉(明朝禮部右侍郎)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士嘉,字道亨,號裕庵,山東武城人。洪武二年生於燕地永清(今河北省永清縣),其母為避戰亂,攜長子士安次子士嘉落戶武城。

基本介紹

  • 本名:王士嘉
  • 字號:字道亨,號裕庵
  • 所處時代:明洪武二年至景泰六年,歷六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燕地永清
  • 出生時間:1369
  • 去世時間:1455
  • 官職:禮部右侍郎 陝右憲僉山西山陰令 
才華橫溢,所獲美譽,名垂國史,少年英才,善決疑案,忠勤任事,清廉好善,

才華橫溢

王士嘉在其母教育薰陶下,幼年時才華便露端倪,其六歲戲縣令的故事流傳至今。入學讀書後,其橫溢的才華為世人所驚嘆,十二歲便面對寶塔吟誦出:“浮屠何代建,峭拔入雲端,絕頂登臨處,摩挲星斗寒”的佳句。二十歲選拔為周易太學生的王士嘉,破格擢升為山西山陰縣令。士嘉至任後政績卓著很快被提升為陝西右憲僉(位次於副都御史)。王士嘉在陝西破獲了震驚朝野的劫貢大案回京後,改授都水員外郎,繼授虞衡郎,負責皇宮營建事務。

所獲美譽

王士嘉以其卓越的政績,深得聖上寵信和幕僚敬仰,在朝中享有“勤厚謹慎,克能佐理,才德老誠,清譽振世”之美譽。
擢升禮部右侍郎。
正統五年,王士嘉告老還鄉。

名垂國史

景泰六年(1455年)十月十二日,八十七歲高齡的王士嘉病逝於家中。代宗皇帝聞王士嘉逝世的噩耗,欽派人來武城為王士嘉送葬,名字欽入鄉賢二祠載入竹帛國史簡,譽有:“老成大臣,臨事不苟”之美稱。
禮部尚書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屬,司務廳,司務二人,從九品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員外郎一人,從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統六年增設儀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設儀制司主事一人,教習駙馬。弘治五年增設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會同館。所轄,鑄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萬曆九年革一人。
尚書,掌天下禮儀、祭祀、宴饗、貢舉之政令。侍郎佐之。

少年英才

王士嘉(1369—1455),字道亨,號裕庵,明代東昌府(今德州市)武城縣人。他的母親是位知書達理的女性,在王士嘉很小的時候就教他識字讀書。 《武城縣誌》記載了王士嘉6歲與縣官爭辯的故事。
當時,王士嘉與幾個小夥伴在村頭的路上做遊戲,忽見眾衙役簇擁一頂官轎來到跟前。小夥伴嚇得趕忙躲開,但王士嘉卻用棍棒認真地在路中央畫了東西南北四條線。畫畢,站在畫好的方格中,擋住官轎。縣官見擋轎者竟是一個頑童,便問道:“你這娃娃,為何要擋我去路? ”王士嘉反問到:“你說,城該躲轎呀,還是轎該躲城? ”縣官順口答到:“自然是轎該躲城了。 ”王士嘉用手一指腳下:“你看,這是我的城,我在自己的城內玩耍,怎么會擋了你的去路? ”縣官對王士嘉的膽量和智慧感到吃驚,不久就破例將其收入縣學。
入學讀書後,王士嘉的才氣進一步得到升華。 12歲時,他面對武城著名的慶林寺塔吟誦出“浮屠何代建,峭拔入雲端,絕頂登臨處,摩挲星斗寒”的佳句。慶林寺塔現位於河北故城縣饒陽店村之東隅,外形呈八面稜錐體,用青磚砌成。塔的內壁上,刻有宋、元、明、清歷代文人的詩文,而王士嘉兒時所做的這首詩也在其中。

善決疑案

王士嘉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取拔貢,進入南京的國子監讀書。按照慣例,6年後王士嘉經過歷事考核,被授予山西山陰縣知縣,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史書說王士嘉性明達,善聽斷,有兩個案件被記錄在案。
有一盲人身帶現鈔百緡醉臥山陰縣城南的荊樹下,睡醒後發現錢丟了,便到縣衙報案。王士嘉覺得偷錢者,一定是附近的人,偷錢時周圍也會有人看到。於是聲言:此荊樹不是盜錢者也是知情者,他要親自出城對荊樹進行審問。老百姓聽後都覺得好奇,便蜂擁般地跟著縣衙的人馬趕往丟錢的大樹下看熱鬧。王士嘉則令人密捕不去看熱鬧者。結果,衙役真的發現一個不去看熱鬧而又倉皇失措的人。經審訊,該人就是偷錢者。
第二個就是代王府倉庫丟失彩幣案。案發後,王士嘉進行實地察驗,發現倉庫天花板上的通氣孔處有往來過的痕跡,便懷疑盜錢的事可能是猴子所為。他叫人將各種錢幣撒在代王庭院中,讓縣城內所有飼養猴子的人將自家的猴子帶來試驗。等群猴從錢幣處走過時,果然有一隻猴子順手撿起地上的彩錢。經追問,該猴子的主人只得承認並退賠所盜的彩錢。此後,凡鄰邑有疑獄,皆請王士嘉幫助審決。永樂初,王士嘉因破案如神,被擢為陝山按察僉事。

忠勤任事

山陰縣由於地處偏僻,縣民自古獷悍好鬥。作為知縣的王士嘉,到任後便教之以禮儀,時時用孔孟之道的儒學觀念來影響縣民。他在執政中極力均其賦役,做到公開、公正、公平。在處理完公務的情況下,他還親自到老百姓的田地內,幫老百姓乾農活。為了有效地發展生產,他還對安心務農並自覺完成賦稅任務的農戶,採取獎勵耕牛或良種的辦法,對懶惰不事農桑的庸民則處處加以限制,使老百姓看到知縣就是自己可親的父母官,最後百姓“莫不化服”,很快扭轉了縣內風氣。
王士嘉擔任陝山按察僉事期間,陝西境內出現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劫貢大案,儘管後來案件告破,但包括王士嘉在內的三司官員均受到懲處。王士嘉回京後,被派往江西饒州(今景德鎮)監造瓷器。經他手燒造瓷器30餘萬件,件件精品無瑕疵。因按時按質完成任務,他被提升為工部都水員外郎。後以母憂,回家守制3年。服除,改工部虞衡司任郎中,負責皇宮營建事務。
此後,濟南以西的興濟河發生決口,妨礙著運河漕運,朝廷派王士嘉前去治理疏導。他到任後,很快就使興濟河的決口處得到堵塞,迅速恢復了運河漕運。因治理興濟河有功,王士嘉升任北京行部工曹郎中。此間,他建議運河北去經過臨清、德州的船隻,要捎帶一定數量的臨清、德州所產貢磚,並根據數量抵銷一定的榷稅。此舉不僅受到帶磚者的普遍歡迎,而且也巧妙地將臨清、德州一帶所產的貢磚運入北京,保證了北京城的建設。王士嘉因此又升任陝西右參政。正統初年,經太子少傅楊士奇的推薦,王士嘉升職禮部右侍郎。

清廉好善

正統四年(1439)秋,北京暴雨成災,王士嘉在北京所住的房子坍塌。英宗皇帝知其家貧,命有司賜第東安門外,給以磚瓦木料讓他自己修建住宅。
正統十一年 (1446),77歲的王士嘉曾以年老為由請求致仕,但英宗皇帝未許。正統十四年 (1440),80歲的王士嘉再次申請致仕,英宗皇帝才勉強答應。王士嘉在向皇帝辭行時,英宗皇帝不僅賜酒,而且根據其經濟狀況較差的實際發給他回家的路費。王士嘉歸鄉後,閉門謝客,整日手不釋卷,但在提攜後進方面仍是不遺餘力。死後皇帝賜御祭。
談遷所著的《國榷》卷92,稱王士嘉為官,“深得聖上寵信和幕僚敬仰,在朝中享有‘勤厚謹慎,克能佐理,才德老誠,清譽振世’之美譽”。時任吏部尚書王直為其撰寫的墓志銘中,稱其“功業日章”“譽望四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