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墩

王墩

王墩,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

2004年,本科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7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10年至2013年,留學日本京都大學,獲博士學位 。

2019年獲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社會活動,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震源破裂過程、活動構造、及構造應力場解析等研究。在日本攻讀博士期間,主要利用高密度地震台網數據,系統分析了近年來全球大震震源的破裂過程及關鍵震源參數,比如破裂速度、破裂尺度、和持續時間等,發現了超剪下破裂在大型走滑斷層型地震中存在的普遍性,提出並發展了一種新的震源成像方法。博士畢業後,主要從事基於全球實時地震觀測數據流的大震破裂過程自動分析方法及軟體研製。獨立設計開發了一套從獲取實時數據流、數據校驗、並行計算、到結果輸出及網站展示的淺源大地震(Mw≥7.5)震源快速(6-13分鐘)分析和信息發布系統。該系統已在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專用伺服器上套用和運行測試。近年來提出並論證了一種基於台站技術新的大震震級標度,其成功推廣或可為快速準確海嘯預警提供基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合作發表學術論文總計3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重要地學期刊(EPSL、JGR、GRL等主流雜誌)發表論文12篇,被國際主流雜誌引用200餘次。
主要研究方向為:
1. 實時地震學
基於近年來全球密集地震台網,系統研究地震震源物理過程。並基於實時地震數據流,探索快速地震減災及海嘯預警新方法。
2. 大震破裂過程及地震學大數據分析
持續追蹤近年來大震破裂過程特徵,開發震源破裂研究新方法,深入認識大震破裂過程及其特徵。
3. 深源地震
利用地震波觀測數據,與高溫高壓研究手段相結合,深入研究深源地震的物理過程。
4. 構造應力場與發震應力環境分析
基於地震震源機制、地震精定位等手段,研究發震應力場及區域構造應力環境。

主要成就

王墩教授主要基於密集地震觀測台網數據,結合全球檯網數據,研究大震震源過程和實時地震學新方法的開發工作。技術方法上,創新了一種基於台陣技術的大震震級新標度方法,開發了一套大震震級及破裂過程實時自動快速反演系統,成果已在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和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等機構成功套用;提出了一種新的震源過程成像方法,顯著提高了複雜震源的解析度。科學研究上,通過對近十年來全球大震破裂速度的精確厘定,證實了超剪下破裂在大型走滑地震中普遍存在。發表第一/通訊作者國際SCI論文12篇(含7篇自然指數期刊論文),SCI他引171次。獲自然資源部傑出青年人才、日本學振會研究基金(JSPS Fellowship)等榮譽。

社會活動

2.2020年1月10日,應浙江省地震局王秋良副局長邀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墩教授來杭作了題為“基於高密集地震台網的地震活動研究:日本陸內中強震活動的初步結果”的學術報告,我局在杭科技人員40餘人參加了本次報告會。王墩教授以2018年日本大阪Mw5.5級地震為例,採用新方法進行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基於精定位結果給出了約束後的震源機制解,探究走滑斷層破裂的發育模式及演化規律。隨後,王墩教授還作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經驗交流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