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姓

王周姓

王周姓,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王族稱謂,屬於以官爵稱號的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周姓
  • 拼音:wáng zhōu
  • 注音:ㄨㄤˊㄓㄡ
  • 姓氏淵源:源於姬姓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歷史名人,王周氏,王周士,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王周[王周,讀音作wáng zhōu(ㄨㄤˊㄓㄡ)]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王族稱謂,屬於以官爵稱號的氏。商帝辛紂王五十三年(周武王二年,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姬發聯合諸侯伐紂,在公元前1027年,西周王朝建立,姬姓王族子孫以周為號。其時,統治集團的政體建制中並無皇稱,最高君主皆稱“王”。在周王朝中,凡是繼承有官爵王位者之外的貴族子孫,世人尊稱其為“王周”,以顯其王族貴胄的顯赫身份。其後,遂以其稱為姓氏,稱王周氏,後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王氏、周氏,但亦有承襲原複姓者,世代相傳至今。
王周氏族人大多尊奉周武王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合姓,出自王、周二氏聯姻,屬於合姓為氏。王氏與周氏聯姻,其後裔子孫中有以二氏合姓為姓氏者,稱王周氏。

第三個淵源

源於滿族,出自清朝時期滿族周成氏部落,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周成氏,滿語為Joceng Hala,世居周齊理(扎濟里城,今吉林葉赫河流域張城東部),後有與原金國時期王族完顏氏聯姻者,遂按漢俗取“王周”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姬發(周武王)。

遷徙分布

王周氏複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但由於其已多簡改為單姓王氏、周氏等,因此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其郡望亦各自依從於王氏、周氏的宗支郡望,諸如太原、京兆、天水、中山、陳留、河東、河南、琅琊、北海、東海、高平、東平、新蔡、新野、山陽、章武、東萊、金城、海漢、長沙、堂邑、汝南、沛郡、潯陽、臨川、廬江、泰山、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東、清河、江陵、昭州、武功、鎬京、洛陽等郡望。

歷史名人

王周氏

(生卒年待考),滿族,佚名。著名滿洲正紅旗護軍將領。

王周士

(生卒年待考),元和人(今江蘇蘇州吳中區)。著名蘇州彈詞藝人。清乾隆時人。著名詩人趙翼在《甌北詩鈔·贈說書紫鬝痢》一詩,描敘了王周士的說唱伎藝,稱讚他的彈詞,以滑稽調笑見長,並說他“自言名隸教坊籍,焰段曾供宴燕九,華清承直知有無,唇舌君卿固罕偶。”據考,趙翼此詩約作於公元1757~1759年間,可知當時王周士在南府(掌管宮廷演劇的機構)中供奉,並以說書游公卿間。清道光年間,彈詞藝人馬如飛記述王周士為元和人,乾隆大帝南巡時,內官聽他說書以為消遣,清高宗聞而召見,彈唱數節,賜七品小京官之冠。後因病乞歸鄉居。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他在蘇州宮巷第一天門創立了蘇州彈詞界同業組織“光裕公所”(後改稱“光裕社”)。

郡望堂號

郡望

鎬 京:鎬京為西周王朝初建之都城,在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又稱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後,由豐遷都鎬京,《詩·大雅·文王有聲》篇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鎬京與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為西周時期的兩大都城。漢武帝時在此鑿昆明池,遂淪入池內。西周王朝都於豐鎬,始於周文王末年,止於周幽王十一年(庚午,公元前771年),此為史所明載。至於周文王都豐之年代,有多種說法。2000年10月,在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公布的《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中,將公元前1046年定為周武王克商的首選之年。如此一來,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武王元年則為公元前1057年,周文王死於公元前1058年,周族人自西岐東徙,於灃河西岸建豐邑的時間就為公元前1059年,此此即為西安地區始都之年代,也是西安地區建城之起始年。若以公元前1059年為西周在西安地區建都之起始年,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身死國滅,西周在豐鎬建都歷時為二百八十九年。要注意的是,本書不採納《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中的結論,仍然維持將其推前一個世紀之說。
洛 陽: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置洛陽縣,該縣以在洛水之陽而名,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的曹魏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故城轄地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周王朝的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堂號

鎬京堂:以望立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