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印庚

王印庚,男,1963年生,水產疾病學博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成果轉化處處長,水產病害防控臨床學科帶頭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領域首席科學家。兼職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等多所大學的研究生指導老師;中國海洋湖沼學會棘皮動物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水產病害防治學科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產學會海水養殖分會理事,農業部水產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專家,農業部第五、六屆藥物評審專家;社會兼職青島市政協委員、山東省僑聯委員會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印庚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3年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廈門水產學院(現集美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水產疾病學
  • 職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成果轉化處處長
  • 主要成就:獲得技術成果獎16項
簡介,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成果,獲獎情況,專利著作,論文發表,

簡介

先後主持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省市重大科技項目等30餘項科研課題,獲得技術成果獎16項;授權國家專利和著作權30項,發表論文160餘篇,主編專著2部,參編2部,培養碩、博研究生80多名。
重點開展海參、鮃鰈魚類的基礎生物學、良種選育擴繁、養殖生態學、養殖工藝、設施裝備與漁業規劃設計等研究。建立了海水魚類基礎生物學、繁育、養殖、營養、病害控制等學科交叉的綜合性研究平台,相繼組織開發了雲紋石斑、半滑舌鰨、大菱鮃、漠斑牙鮃、塞內加爾鰨、星鰈、條石鯛、長鰭鰻、松江鱸魚等十餘個魚類養殖新品種,為北方海水魚類產業化開發奠定了種質和技術基礎。同時,選育出具有抗逆耐高溫‘高抗1號’刺參新品系,設計完成了海參養殖附著基、飼料消毒儀、病原檢測試劑盒等有關養殖工藝、設施裝備等技術革新。
圍繞魚、蝦、貝、參主要養殖品種,著力開展重要疾病的流行病學、病原學、感染微生態學、藥理學、新漁藥研製、防治技術、微生物淨化技術等研究工作。率先系統性完成鮃鰈類和海參疾病流行病學、病原學和防治技術研究,發現並命名20多種新的疾病種類,填補了兩大養殖品種疾病研究的空白。
倡導與踐行疾病無抗化防治和防控技術集成兩大理念,研製開發了中草藥複方等專用藥品30餘種,突破性治療“對蝦白斑綜合徵”、“腐皮綜合徵”、“小瓜蟲病”和“盾纖毛蟲病”等疾病頑症。建立了以病原檢測試劑盒、專用藥物、中草藥、綠色消毒劑、免疫增強劑、微生態製劑、多聯疫苗等為主體的疾病防控技術體系,整體上研究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疾病防控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構建了北方水產養殖動物病原庫、水產疾病防治檔案庫、水產動物養殖技術工藝資料庫,由此建立了“北方水產疾病遠程會診中心站”和專業化水產醫院,實現音視頻同期傳輸功能的異地會診能力,累積完成疾病診斷萬餘次,為養殖廠挽回經濟損失10億元以上;多次組織全國性、區域性產業發展論壇和研討會,數百次深入養殖生產一線進行專題講座和疾病防治指導,培訓各類技術人員10000餘人次,技術輻射區域140萬畝;數十次受中央電視台、地方電視台採訪,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抗擊災害等技術推介;技術信息普及率高、影響力大,被譽為“甘做赤腳醫生的海歸學者”。
獲得青島市僑界十大傑出人士、青島市拔尖人才、青島市工人先鋒、青島市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服務與推廣標兵、黃河三角洲學者、江蘇省雙創人才等榮譽稱號。

教育經歷

1981.9-1985.7 廈門水產學院(現稱:集美大學) 海水養殖 學士
1991.8-1992.1 農業部科技幹部英語培訓班 科技英語 結業
1993.7-2001.2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水產疾病控制 博士

工作經歷

1985.08-1986.09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見習期
1986.09-1992.06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研究實習員
1992.06-1994.09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病害組組長
1994.09-2001.04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病害研究室副主任
2001.4-2003.7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科研處副處長(主持)、 副研究員;水產高效健康養殖與集成技術學科帶頭人
2003.8-2011.5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魚類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青島市魚類種子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2011.6 - 至今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成果轉化處處長、研究員

研究成果

1、系統性的完成了養殖大菱鮃和刺參的疾病研究,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空白。同時,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也對半滑舌鰨、牙鮃、花鱸、許氏平蚰、大黃魚等多種海水養殖經濟動物疾病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並命名了鮃鰈類的病毒性紅體病、細菌性紅體病、皮疣病、爛鰭病、腹水病、白便症、疥瘡病、鼓眼症、大菱鮃幼魚白鰭病、黑瘦症、脾腎白濁病、紅斑症、盾纖蟲病、鞭毛蟲病、刺激隱核蟲病,游泳性魚類的皮膚潰瘍症、爛鰓症、脹鰾症和刺參的腐皮綜合徵、爛邊症、爛胃症、化板症,以及對蝦細菌性白斑病等40餘種新的病害種類。
2、分離鑑定了鰻弧菌、燦爛弧菌、鯊魚弧菌、大菱鮃弧菌、哈維氏弧菌、遲鈍愛德華氏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海單胞菌、假單胞菌、大菱鮃紅體病病毒、蟹棲異阿腦蟲、飄遊魚波豆蟲、刺激隱核蟲、車輪蟲、刺參後口蟲等20餘種(株)病原。在總結流行病學特徵的基礎上,開展病原微生態學、病原學等致病機理研究,通過DGGE、Roche 454高通量測序技術對生物機體和養殖環境菌群結構及豐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確定疾病發生閾值。相繼完成了大菱鮃病毒性紅體病、爛鰭病、白便症、鼓眼症、大菱鮃仔稚魚白鰭病、黑瘦症、脾腎白濁病、盾纖蟲病,半滑舌鰨皮膚潰瘍症、腹水病,鱸魚皮膚潰瘍症、爛鰓症,刺參腐皮綜合徵以及對蝦細菌性白斑症、紅斑症等重要疾病的病理學研究,補充和豐富了我國海水經濟動物的病理學研究資料,為疾病的科學診斷和發病機理的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礎。集成上述研究成果構建了我國北方主要海水養殖品種的疾病檔案,為深入開展疾病研究和臨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3、針對產業需求開展了長期的疾病臨床防控技術研究工作:(1)發現報導細菌性對蝦白斑病(Bacterial white spot syndrome, BWSS), 收錄於FAO《Asia Diagnostic Guide to Aquatic Animal Diseases》。幾乎養大多數殖者誤認為白斑病都是由WSSV病毒引起,消極採取措施、停止養殖管理或者消毒處置,給養殖生產造成了極大混亂和經濟損失。弄清病毒性、細菌性兩種白斑症的本質區別,對防控對蝦疾病和健康養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以細胞係為載體創建了高通量篩選抗WSSV中草藥的實驗模型,篩選出抗對蝦白斑綜合症病毒的中草藥複方,臨床效果顯著,對產業來說找到了治療白斑綜合症的實用性方法;同時也篩選出防治海水魚類刺進隱核蟲病、盾纖毛蟲病以及刺參腐皮綜合徵等多種重要疾病的中草藥複方或專用藥品,高效治療疾病頑症,這些重大技術突破為對蝦、鮃鰈類、大黃魚、刺參等多個養殖產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3)走遍全國沿海對蝦主產區進行調研,通過對“肝胰臟急性壞死綜合徵”流行病學、病原學、藥效學、毒理學、臨床實驗,確定了這一重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並篩選出專用治療藥物,建立了使用方法和規範,為產業提供了急需技術。
4、倡導與踐行疾病無抗化防治和防控技術集成兩大理念,設計完成了病原檢測試劑盒、海參養殖附著基、飼料消毒儀、海參投餵裝置等有關養殖工藝、設施裝備等技術革新,研發系列化專用藥品、技術產品30餘種;八項專利技術和藥物配方轉讓到多家企業進行產業化生產。建立了以病原檢測試劑盒、專用藥物、中草藥、綠色消毒劑、免疫增強劑、微生態製劑、多聯疫苗等為主體的疾病防控技術體系,研究水平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疾病臨床防控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國內知名的疾病防控和諮詢平台。
5、選育出具有抗病耐高溫的“高抗1號”、出皮率高的“青青1號”、刺型佳的“多刺1號”等多個刺參新品系並進行了推廣養殖,作為技術支撐成功申報青島市3家省級良種場,與龍頭企業共建"黃河口海參產業技術研究院"。
6、收集保存了2000餘株病原和環境益生微生物,構建了北方水產養殖動物病原庫、疾病檔案庫、養殖資料庫,建立了"北方水產疾病遠程會診中心站",輻射黃渤海沿岸10餘個地區,實現了音頻、視頻和顯微圖像同步傳輸的異地水產疾病遠程會診功能。

獲獎情況

1. 《大菱鮃疾病綜合控制技術及示範推廣》,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排名第一,獲獎時間2011年
2. 《刺參良種培育與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和套用》,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排名第二,獲獎時間2011年
3. 《養殖刺參疾病防控技術及示範推廣》,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一,獲獎時間2010
4. 《海水魚類主要致病弧菌的病原學及發生機制》,國家海洋局海洋創新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三,獲獎時間2008
5. 《養殖刺參疾病防控技術與示範推廣》,青島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一,獲獎時間2011
6. 《大菱鮃疾病綜合控制技術及示範推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獲獎時間2010
7. 《半滑舌鰨繁育生物學及產業化示範推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一等獎,排名第十五,獲獎時間2008
8. 《半滑舌鰨繁育生物學及產業化示範推廣》,青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十五,獲獎時間2008
9. 《營養調控改善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的研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2,獲獎時間2012
10. 《營養調控改善低鹽養殖凡納濱對蝦品質的研究》,青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2,獲獎時間2013
11. 《中國對蝦複合性狀良種(黃海1號)養殖模式技術開發》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獎三等獎,排名第4,獲獎時間2009
12. 《海參敵害生物玻璃海鞘的殺除及專用藥物的套用推廣》濰坊市寒亭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13
13. 《海參敵害生物玻璃海鞘的殺除及專用藥物的套用推廣》濰坊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4年

專利著作

1. 王印庚;李秋芬;張正,養殖大菱鮃爛鰭病防治藥物配方, 授權號:ZL 200310105577.0授權時間:2006.06.14
2. 王印庚;張正;陳霞,鮃鰈魚類養殖的腹水病防治藥品配方, 授權號:ZL 200510044756.70授權時間:2008.10.1
3. 王印庚;陳潔君;陳霞,防治海水魚類盾纖毛蟲病的中草藥複合配方,授權號:ZL200510044755.2授權時間:2009.07.15
4. 王印庚;陳潔君;榮小軍,海水魚類盾纖蟲殺蟲劑配方, 授權號:ZL 200510044757.10授權時間:2009.7.15
5. 王印庚;李濤;廖梅傑;梁友;張正;曲江波;陳霞,工廠化養魚池水面污物清除器, 授權號:ZL 200910229890.20授權時間:2011.06.15
6. 王印庚;榮小軍;冷敏;廖梅傑;陳霞;曲江波,刺參腐皮綜合徵的抗菌免疫雙效複方中草藥, 授權號:ZL 200910017176.70授權時間:2011.01.26
7. 王印庚;任海;張正;陳霞;廖梅傑;榮小軍;曲江波;翟介明,大菱鮃細菌性疾病的多效中草藥複方, 授權號:ZL 201010100782.80授權時間:2011.10.05
8. 王印庚;梁友;曹磊;王庚申;高淳仁;廖梅傑;葛岩;曲江波,海水工廠化養殖循環水淨化系統中生物膜快速構建方法, 授權號:ZL 201010278936.20授權時間:2012.04.11
9. 王印庚;梁友;劉新富;覃盼;管敏;高淳仁;張正;李彬;曲江波,水產養殖廢水處理裝置, 授權號:ZL 201010278036.80授權時間:2013.01.09
10. 王印庚;李萬春;王嵐;廖梅傑;欒洋;陳貴平,一種復層組合式立體海參養殖附著基及其組合方法,ZL201310384779.70授權時間:2014.10.01
11. 史成銀;王印庚;黃倢;王清印,大菱鮃紅體病虹彩病毒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法, 授權號:ZL 200410085399.40授權時間:2006.09.13
12. 廖梅傑;王印庚;郝志凱;榮小軍;張正;陳貴平;梁友;陳霞,活體刺參體重測量方法, 授權號:ZL 201010100781.30授權時間:2011.10.05
13. 張正;王印庚;鄧楠楠;廖梅傑;王嵐;榮小軍;李彬,鮃鰈魚類五聯滅活疫苗及其製備方法, 授權號:ZL 201110092121.X授權時間:2012.11.21
14. 廖梅傑;王印庚;李萬春;張正;榮小軍;管敏;李彬,海參養殖附著基, 授權號:ZL 201110130253.7授權時間:2013.04.17
15. 榮小軍;王印庚;李彬;王嵐;廖梅傑;張正;陳霞,防治刺參纖毛蟲病的中草藥複合配方, 授權號:ZL 201210410976.70授權時間:2013.11.13
16. 常青;梁萌青;王印庚,大菱鮃口服免疫增強劑及配製方法, 授權號:ZL 3138827.20 授權時間:2005.7.6
17. 張正;李彬;王印庚;榮小軍;王嵐;廖梅傑;陳貴平;於雯雯,海水盾纖毛蟲體外活體培養培養基的製備及培養方法, 授權號:ZL 201110414123.60授權時間:2011.12.13
18. 榮小軍;李彬;王印庚;廖梅傑;張輝;張正;陳霞;薛太山,刺參腸道內容物及環境底泥中生物總DNA的高效提取方法, 授權號:ZL 201010257224.2授權時間:2012.10.03
19. 張正;陳貴平;王印庚;榮小軍;廖梅傑;王嵐,工廠化養殖浮性卵的收集設施及方法, 授權號:ZL 201010239746.X授權時間:2012.07.25
20. 榮小軍;王嵐;王印庚;張正;廖梅傑;李彬;陳貴平;陳霞;薛太山,一種蠟樣芽孢桿菌及其製劑和套用, 授權號:ZL 201010602326.30授權時間:2013.09.25
21. 廖梅傑;李彬;王印庚;王崇明;張正;榮小軍;陳貴平;王嵐;陳霞;曲江波,一種萎縮芽孢桿菌及其製劑和套用, 授權號:ZL 201010602309.X授權時間:2014.03.26
22. 梁萌青;孫慧玲;燕靜平;王印庚,刺參配合飼料添加劑的配方, 授權號:ZL 200710114799.70授權時間:2010.12.29
23. 榮小軍;李彬;廖梅傑;王印庚;王嵐,刺參體內寄生性後口蟲液體培養基製備及培養方法, 授權號:ZL 201210411330.00授權時間: 2013.12.18
24. 馬愛軍;陳超;雷霽霖;莊志猛;王印庚,獲得大菱鮃優質受精卵的方法, 授權號:ZL 200510042441.90授權時間:2008.05.21
25. 朱建新;黃濱;曲克明;劉慧;王印庚,環流式養殖水固液分離裝置, 授權號:ZL 201010157908.50授權時間:2011.11.16
26. 曲克明;桑大賀;趙俊;馬紹賽;徐勇;王印庚,養魚池循環水多功能固體污物分離器, 授權號:ZL 200810014133.90授權時間:2008.07.23
27. 榮小軍;李彬;王嵐;廖梅傑;張正;王印庚;陳貴平,一種海水纖毛蟲體表纖毛的脫毛方法,ZL201210411092.30 授權時間:2014.09.17
28. 王印庚;王友濤;榮小軍;張正;陳霞;陳貴平;李娟,養殖刺參流體飼料消毒器, 授權號:ZL 201020149980.90授權時間:2011.01.05
29. 王印庚;管敏;葛岩;曲江波;高淳仁;梁友;張正,循環水養殖系統生物淨化池套管式排污裝置, 授權號:ZL 201020525755.0授權時間:2011.07.06
30. 王印庚;陳貴平;李萬春;管敏;廖梅傑,海參養殖附著基, 授權號:ZL 201120270506.6授權時間:2012.02.22
31. 廖梅傑;王印庚;李萬春;張正;榮小軍;管敏;李彬,海參養殖附著基, 授權號:ZL 201120160754.50授權時間:2011.12.21
32. 管敏;王印庚;廖梅傑;陳貴平;張正;榮小軍;管敏;李彬,海參養殖人工漁礁,201120160752.60授權時間:2012.01.04
33. 張正;王印庚;王嵐;李彬;廖梅傑;榮小軍;陳貴平,一種用於海水工廠化養殖育苗池的換水裝置, 授權號:ZL 201120521077.50授權時間:2012.07.25
34. 陳貴平;王印庚;廖梅傑;李娟;李素紅;張正;李彬,海參養殖附著基, 授權號:ZL 201220102070.40授權時間:2012.3.19
35. 陳貴平;李娟;王印庚;廖梅傑;李素紅;張正;李彬,鮃鰈魚類育苗池的換水器, 授權號:ZL 201220102101.60授權時間:2012.03.19
36. 陳貴平;管敏;王印庚;李素紅;廖梅傑;張正;李彬;李娟,海參網箱養殖附著基, 授權號:ZL 201220102044.1授權時間:2012.10.24
37. 朱建新;黃濱;曲克明;劉慧;王印庚,環流式養殖水固液分離裝置, 授權號:ZL 201020172182.80授權時間:2012.12.22
37. 曲克明;桑大賀;馬紹賽;趙俊;徐勇;王印庚,養魚池循環水多功能固體污物分離器, 授權號:ZL 200820017332.00授權時間:2009.01.07
39、王印庚, 榮小軍, 廖梅傑, 李彬, 陳貴平, 劉崎, 范瑞用, 鄒安革. 刺參健康養殖與病害防控技術叢解. 北京: 農業出版社. 2013.
40、王印庚,馬愛軍,楊志.大菱鮃健康養殖與疾病綜合防控技術. 北京:北京農影音像出版社.2005.
41、司徒建通,劉雅單,王印庚,王桂堂,楊先樂,汪開毓. 水產動物病害防治掛圖,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42、賈敬敦, 蔣丹平, 楊紅生, 陳兆波, 王印庚.現代海洋農業科技創新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論文發表

1. Meijie Liao, Yingeng Wang, Xiaojun Rong. Development of New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from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Their Cross-Species Application in Parastichopus parvimensis and Pathallus moll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1,12:5862-5870.(SCI, 通訊作者)
2. X.J. Rong, Y.J. Xu,Q.Y. Wang, M.J. Liao,X.Z. Liu,C.Y. Pan,Z. Zhang, Y.G. Wang.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rom Coilia ectenes.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2013,12(4):6011-6017(SCI, 通訊作者)
3. Zhang Zheng, Wang Yingeng, Wang Qingyin. Study on the immune enhancement of different immunoadjuvants used in the pentavalent vaccine for turbo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2,32,391-395. (SCI)
4. 張 正,王印庚,曹磊,王嵐,曲江波,廖梅傑,李彬. 海水循環水養殖系統生物膜快速掛膜試驗. 農 業 工 程 學 報, 2012,28(15):157-160. (EI,通訊作者)
5. 馬榮榮,胡鯤,王印庚,吳冰醒,楊先樂.“美婷”原料藥在魚肌肉組織中殘留檢測前處理方法,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3,32(6):121-125.
6. 張正,王清印,王印庚,廖梅傑,姜卓,樊瑞鋒,曲江波,徐榮靜. 弧形篩及生物淨化池淨化陸基工廠化海水養殖廢水的效果. 農 業 工 程 學 報, 2011,27(2):176-180. (EI)
7. 王印庚,劉志偉,林春媛,陳霞,王玲,李華. 養殖大菱鮃隱核蟲病及其治療.水產學報,2011, 35(7): 1105-1112. (通訊作者)
8. 王印庚,謝建軍,榮小軍, 廖梅傑,張正. 養殖刺參腐皮綜合徵2種致病菌間接螢光抗體快速檢測方法.中國水產科學, 2010, 17(2):329-336. (通訊作者)
9. 王印庚,秦蕾, 張正,馬愛軍,張立敬. 養殖大菱鮃的愛德華氏菌病. 水產學報,2007,31(4):487-495. (通訊作者)
10. 王印庚,張鳳萍,李勝忠,陳霞,崔玉龍. 刺參腐皮綜合徵病原燦爛弧菌檢測探針的製備及套用. 水產學報,2009, 33(1): 119-125. (通訊作者)
11. 國子娟,王印庚,榮小軍,廖梅傑,郭華榮,韓倩. 刀額新對蝦原代淋巴細胞培養及其感染白斑綜合徵病毒(WSSV)的病理特徵.水產學報,2014,38(4):583-591.(通訊作者)
12. 王印庚,冷敏,陳霞,榮小軍,廖梅傑. 中草藥對刺參腐皮綜合徵病原菌的體外抑菌試驗. 漁業科學進展,2009, 30(2): 1-7. (通訊作者)
13. 王印庚, 毛明光, 劉宗柱, 張家松, 陳貴平, 廖梅傑, 曲江波. PolyI∶C不同途徑誘導大菱鮃Mx蛋白基因的轉錄. 漁業科學進展,2009, 30(6): 1-6. (通訊作者)
14. 王印庚, 廖梅傑, 郝志凱, 王桂青, 榮小軍, 陳貴平, 陳霞. 刺參體腔液穿刺抽取後細胞恢復過程的初步研究. 漁業科學進展, 2010, 31(5):52-58. (通訊作者)
15. 王印庚,任海,張正,王嵐,榮小軍.養殖大菱鮃黑瘦病的病原菌鑑定及殺菌中草藥篩選.漁業科學進展,2012,33(4):57-63
16. 王印庚,陳君,潘傳燕,翟介明,孫禮娟,劉江春.鮃鰈類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殺除工藝,
17. 王印庚,郭偉麗,榮小軍,李彬,廖梅傑,張正,陳霞,劉昇平.養殖刺參“化板症”病原菌的分離與鑑定,漁業科學進展,2012,33(6):81-86.
18. 鄧楠楠,王印庚,張正,曲江波,廖梅傑,張辰倉,王忠華.黃芪多糖佐劑對大菱鮃五聯疫苗免疫增效作用,漁業科學進展,2012,33(2):35-42
19. 廖梅傑,榮小軍,李彬,張正,王印庚,陳貴平,王嵐.刺參池塘底棲真核生物DGGE指紋結構與環境理化因子的相關性分析,漁業科學進展,2011,32(6):25-31
20. 榮小軍,廖梅傑,張正,王印庚,劉智超,李彬,王嵐,陳貴平.遲緩愛德華氏菌SYBR GreenI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其套用,水產學報,2013,37(12):1829-1838
21. 梁友,倪琦,王印庚,劉志偉,陳君.雲紋石斑魚規模化人工繁育技術研究,2011,38(5):31-35
22. 黃華偉,王印庚,陳霞,張鳳萍. 老化參池刺參腐皮綜合徵致病原的分離與鑑定.水產學報,2010, 34(9):1460-1468. (通訊作者)
23. 周曉蘇,王印庚, 榮小軍, 廖梅傑,李娟,陳霞. 注射一株滅活氣單胞菌苗對刺參部分免疫因子的影響. 中國水產科學,2009, 16(1): 82-88. (通訊作者)
24. 秦蕾,王印庚,張曉君. 遲鈍愛德華氏菌感染大菱鮃的病理學研究. 中國水產科學,2009, 16(3):411-416. (通訊作者)
25. 董麗,王印庚,張正,曲江波,陳霞. 養殖大菱鮃細菌性紅體病病原菌的分離與鑑定.海洋科學,2009, 33(7): 57-63. (通訊作者)
26. 劉智超,廖梅傑,徐永江,柳學周,王印庚,張正,劉洋. 漠斑牙鮃微衛星標記篩選及美國群體遺傳結構分析. 漁業科學進展, 2012,33(1):40-46. (通訊作者)
27. 覃盼,廖梅傑,徐永江,潘傳燕,李彬,王印庚,張正.漠斑牙鮃養殖群體微衛星遺傳多樣性的初步分析.海洋科學,2013,12
28. 劉志偉,王印庚,陳霞,林春媛,李彬,李華, 曲江波.雙氧水和甲醛在海水中的消解速率及其對水質因子的影響.漁業現代化,2011, 38(3): 18-22(通訊作者)
29. 姜燕,王印庚,薛太山,鄒安革,廖梅傑,張正,朱建新,陳貴平,麥康森,張文兵. 刺參池塘養殖系統中發酵飼料的製作與投餵. 漁業科學進展, 2012,33(1):66-71. (通訊作者)
30. 梁友, 王印庚, 倪琦, 劉志偉, 曲江波, 王秉心. 弧形篩在工廠化水產養殖系統中的套用及其淨化效果. 漁業科學進展, 2011, 32(3): 116-120. (通訊作者)
31. 廖梅傑, 郝志凱, 尚德榮, 姜燕, 陳貴平, 王印庚. 滸苔營養成分分析與投餵刺參試驗. 漁業現代化, 2011, 38(4): 32-36. (通訊作者)
32. 林春媛, 劉志偉, 王印庚, 李強, 張正, 王庚申. 網箱養殖許氏平鮋疾病的國內外研究進展. 河北漁業, 2011, 8:50-54. (通訊作者)
33. 樊瑞鋒, 王印庚, 梁友, 高淳仁, 張正, 李彬, 翟介明, 曲江波. 一株廣溫性大菱鮃腸道益生菌的篩選與鑑定. 漁業科學進展, 2011, 32(1): 40-46. (通訊作者)
34. 李彬, 榮小軍, 廖梅傑, 陳貴平, 張正, 王印庚. 冬季刺參養殖環境與腸道內細菌菌群的研究. 海洋科學, 2010, 34(4):64-69. (通訊作者)
35. 張家松, 王印庚, 陳義平, 張健, 雷霽霖, 李卓佳. 環介導等溫擴增法_LAMP_在水生動物病害檢測中的套用. 中國動物檢疫, 2010, 27(2):71-73. (通訊作者)
36. 陳超, 程波, 於宏, 王印庚, 楊志, 史成銀, 曲江波, 趙叢明, 徐靜榮, 姜卓. 七帶石斑魚繁殖群體_突眼_症病原菌的分離與鑑定. 漁業科學進展, 2010, 31(1):25-33. (通訊作者)
37. 李彬, 榮小軍, 姜卓, 廖梅傑, 王印庚, 薛太山, 李華. 秋、冬季節刺參養殖池塘浮游細菌數量變化規律的研究. 漁業科學進展, 2010, 31(3):44-48. (通訊作者)
38. 張正, 榮小軍, 王印庚, 廖梅傑, 王嵐, 李彬, 陳貴平. 水產疾病遠程會診系統構建及其產業促進作用. 漁業現代化, 2010, 37(6):25-28. (通訊作者)
39. 張春雲, 陳國福, 閆培生, 徐仲, 王印庚. 養殖仿刺參黴菌病的病原初探. 水產科技情報, 2010, 37(2): 80-83. (通訊作者)
40. 周書珩, 王印庚, 李勝忠, 榮小軍, 李娟, 陳霞. 刺參育苗系統中的敵害生物_玻璃海鞘的藥物殺除試驗. 漁業科學進展, 2009, 30(2): 14-19. (通訊作者)
41. 榮小軍, 廖梅傑, 楊志, 曲江波, 王印庚. 國外海參寄生蟲病研究概況. 水產科技情報, 2009, 36(1):30-33. (通訊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