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英(古陶瓷研究學者)

王冠英(1934-) 原名雙吉,又名超俊、亞卿,筆名王藏慧。福建永春蘇坑熙里人。自學成材的古陶瓷研究專家,收藏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冠英
  • 出生日期:1934
  • 別名:超俊、亞卿
  • 筆名:王藏慧
  • 職業:古陶瓷研究專家,收藏家
人物經歷,獲得榮譽,主要貢獻,

人物經歷

歷任德化瓷廠辦公室文書、技術科幹部、共青團團委副書記,德化縣陶瓷工業公司辦公室主任等。中國古陶瓷研究會理事,福建省陶瓷學會理事,四川省邛窯研究所顧問,德化縣陶瓷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德化縣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秘書長等。
王冠英於民國23年農曆5月19日出生於世代業農並祖傳拳術與青草秘方醫者家庭。因家貧,小時唯讀3年半書即輟學在家。秉賦聰穎,機靈剛毅,少有厲志,好奇好學,於群童中具獨特個性與才識。在校功課優秀,嫩芒初露;尤其愛好繪畫勞作美工藝術課程,喜歡玩捏泥娃狗貓等玩藝。距他家百米之地,有座唐開元間始建的古德院名剎,其大殿供奉有明雕塑藝術大師何朝宗等人所雕塑的普陀觀音等聖像,並掛有明進上、大書法家張瑞圖手跡“旃檀林”金字巨匾;兒時的小冠英時常與其小夥伴天天到這兒嘻耍戲鬧;他的父親王懷德(又名進修,號子平,1899—1955年),是一位頗有才學的知識分子,歷任中、國小教師,又常給他講述有關何朝宗善塑觀音佛像等故事,使其幼小心靈對古代人、事與文物古蹟隱約萌蘊著一種神秘好奇與崇愛情懷。他家鄉距古瓷都德化僅10里之遙,兩地商貿往來、婚嫁關係密不可分,小冠英自幼深受其陶瓷文化氛圍餘波所顫染,使他從小又孕育著對陶瓷文化藝術的微妙情愫。
自幼勤奮好學、情趣廣泛是王冠英自學成材、走向成就之路的天賦素質與關要門徑。小冠英輟學後,沒有像其他童娃夥伴賦閒貪玩虛度時光,沒有因自身的弱缺而氣餒和失去對前途的憧憬與意志,而是經常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自學,閱讀其父親所收藏的古今各種書籍,自學書法、繪畫、木雕、篆刻,百般艱難、百折不撓地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基礎知識與藝術技能;並在他父親的嚴格傳授下日夜學拳練功,成長為當地突出的唯一多才多藝的山村小知識青年。1951年秋,又積極參加本村的土地改革運動,土改結束建立鄉政權(相當於現村一級)時,被選為鄉政府文書兼新青團支部書記。他工作幹得很出色,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外,又常將農村生產建設等的好人好事寫成小文章向《福建農民報》投稿,成為《福建農民報》一名優秀的農民通訊員,從而培養了他的寫作興趣與不斷鍛鍊提高其寫作能力。
1952年末,王冠英承他國小時的同齡女同窗、時任永春縣利民印刷廠幹部的王清釵介紹,懷著對古瓷都德化陶瓷文化藝術的嚮往,來到德化縣城找到當時的晉江專署公營利民瓷廠(1954年更名地方國營德化瓷廠)廠長龔日進。龔看到他年輕聰慧樸實,富有朝氣,將他吸收進廠,分配於廠辦公室當文書。這時,王冠英回想一下自己,由一山村農民成為馳名的公營瓷廠的一名幹部,感到無限榮幸、愉悅與溫馨,久久不能自已。從此,他全身心不知疲倦地投入瓷廠的各項工作,不管分內分外搶著乾;為了更好地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常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奮力拚搏,屢次受到領導的表揚與瓷工同行的稱許。
他從1950年代進廠至1979年調縣陶瓷工業公司工作,其間先後擔任辦公室文書、工會幹部、共青團委副書記、供銷股和技術科幹部、業餘文藝宣傳隊隊長兼編導。他廣泛接觸陶瓷的各個部門領域,與廣大瓷工藝人老師傅交朋友,了解有關陶瓷的方方面面,探尋何朝宗大師的藝術足跡,豐富其陶瓷文化藝術的知識、感情與內涵素養,為他後來對陶瓷學術文化的深研札下堅實的基礎。如他與一代瓷塑大師蘇勤明、陳其泰等交好,使他從中獲得了很多有關德化雕塑藝術的種種知識。在這基礎上,他反過來又與老師傅們探討研究,幫助他們開拓創作題材。如當時蘇勤明所創作歷史題材的《杜甫》、《李時珍》、《古代四大科學家》等,現代題材的《瓷器舞》、《採茶舞》、《慶豐收》、《赤足醫生》、《長征路上》、《前哨女民兵》、《紅色娘子軍》、《農業八字憲法》等瓷塑作品,都曾是王幫他、與他共同研究構思開發出來的。同時也因此互相啟迪提高王自己的陶瓷藝術內涵素質。
1979年,王冠英調任德化縣陶瓷工業公司辦公室主任。不久,他徵得公司領導的重視,向縣人民政府申請撥給一筆經費,通過民間關係,廣泛向本縣及永春、南安、安溪、大田、尤溪、永泰、仙遊等縣民間蒐集收購古瓷889件(至此,他前後3次共收集1000餘件)。這些古瓷中,有向美湖民間收購的五代時期的約3吋口徑小碗、約3.2吋口徑小碟等器件。這些器件與1995年在美湖鄉洋田村上田所發現的墓林唐窯出土的瓷器相同,應是該窯所產。時南京博物院、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張浦生認為,可推至為南北朝產品。還收購有北宋蓋德碗坪侖窯所產花瓶、粉盒;有明瓷竹節爐,正德和嘉靖年間的墓志銘及其他隨葬品小花瓶、棺墊、瓷罐、燭台等;有清青花瓷及民國時期的產品。這889件珍貴古瓷,其年代時間跨度上下1000餘年,經鑑別整理造冊,於1993年移交給縣陶瓷博物館,與徐本章所收集的古瓷,於同年10月首屆中國德化國際陶瓷節期間正式對外展出。這些古瓷的收集,豐富了古瓷都德化的珍貴文物庫與德化縣陶瓷博物館的古瓷藏品庫,具體、有力地以實物佐證向世人宣示古瓷都德化陶瓷文化藝術的悠久歷史與文明璀璨之光輝。
王冠英沒有上過中學、大學,沒有受過專業系統基礎理論知識教育,也未曾在文博考古部門工作,沒有得到實踐工作鍛鍊與培訓,要在學術上獲得成就,談何容易!但業精於勤,重於自學,學術之路在他堅韌不拔、好學不倦、刻苦鑽研、敢想敢幹的腳下,歷經漫長崎嶇曲折艱難地走出來。他長期不知疲倦地自學《陶瓷》、《陶瓷工程》、《中國陶瓷》、《景德鎮陶瓷》、《故宮博物院刊》、《中國古陶瓷賞析》、《中國古陶瓷全集》等有關知識,結合所收集的器物進行琢磨、考鑒、分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理論水平與實踐鑑別判斷能力,從而走向學術成就的殿堂。
王冠英自幼習武,擅長太祖、白鶴拳,善用指點經穴及青草中藥治療跌打損傷等病症。

獲得榮譽

王冠英涉獵面廣,多才多藝。1960年前後在德化瓷廠任業餘文藝宣傳隊隊長兼編導時,所編導《瓷工之歌》、《瓷城頌》、《彩瓷姑娘》等文藝節目,參加晉江地區(今泉州市)文藝匯演獲優秀節目獎。先後受聘為四川省邛崍美術陶廠顧問,四川省邛窯研究所顧問,福建省德化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顧問;嵩山少林德化武術館顧問;江西景德鎮陶瓷學院畢業生德化實習組(1985屆)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等。

主要貢獻

王冠英由於自幼深愛家鄉環境與其父親啟發等耳聞目染的薰陶,使他從小對古代文化藝術萌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濃烈興趣與情緣。他到德化瓷廠不久,一個偶然的機會,於舊窯間發現一堆滿封塵垢、雜著完殘器件與部分碎片的舊瓷器。他腦子猛然一愣,恍惚意識到這該不是一堆廢物,或可能是一堆讓他感興趣的、對社會有所價值的“古玩兒”?後來他從老瓷工中了解到,這些東西是20多年前創辦德化瓷廠的前身、德化瓷業改良場時向各地徵集來的中外古今瓷器;其中有明、清古瓷,有景德鎮、唐山等地名瓷,還有日本、荷蘭、法國等名瓷。他隨即向領導建議,收拾起來並加以整理,建立一個小陳列室,不是很有意義嗎?但當時領導尚聽不進去,未遂其願。後來,當他得知這些寶貴的中外古今完殘瓷器,竟被當作廢物清理傾倒於瓷廠門口滻溪中,他非常惋惜,馬上帶頭並發動辦公室人員跳入河中,細心一件件地打撈、搶救起來。不久,在廠領導的重視支持下,終於在厂部建起第一個小陳列室。溪南新廠區建成後,1960年代又擴大規模,於新廠區建起第二代瓷器陳列室。其間除選集不同時期有代表性產品外,並向廠里職工徵集100多件各種古瓷。自己帶頭從永春老家搬來鼓形罐、小香壺、小花瓶等多件清瓷,無私獻給廠里。瓷廠元老吳維霖、吳維金,彩畫師林質彬,老工藝師陳道枝,青年瓷工曾金龍等等也各獻出自家珍藏的各種古今瓷器。其中有曾金龍從蓋德碗坪內嵛侖宋窯址撿到的宋瓷盒及約18公分大碗和民國時期小花瓶,林質彬獻出的有清瓷釉下青花大小盤類10餘件,陳道枝獻出自己於民國時期親手拉制的50公分大碗等,豐富了廠陳列室的瓷器藏品。後來,這個陳列室於“文革”時期被毀。但部分珍貴藏品被風聞而事先隱藏起來,至今仍保存於該廠陳列室。1970年代前期,香港鳳凰、新聯二家電影製片公司來德化拍攝《戴雲山下》新聞紀錄片前夕,王又向廠里職工徵集10餘件宋、元、明、清古瓷。
1976年,王冠英先後參加省、地、縣和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聯合組織的考古隊,對中外聞名的蓋德碗坪杏宋窯址和城關寶美屈斗宮宋元窯址的考古發掘工作。1979年,全國古陶瓷專家、學者在德化舉行“德化窯學術討論會”,王應邀參加,其論文《淺談德化瓷塑》曾在會上交流。會上成立“中國古外銷陶瓷研究會”,王當選為理事。從此,他正式步入對古陶瓷的探尋研究行列。該會於次年在廣東新會舉行的學術討論會年會上,又成立“中國古陶瓷研究會”,他復當選為理事(其後兩會為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之後,他先後又參加在四川邛崍、福建晉江、福建德化舉行的全國古陶瓷學術討論會和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自己對古陶瓷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理論水平。
王冠英一生喜歡蒐集、整理、撰寫有關德化陶瓷的史料、資料,以供對外宣傳與提供有關部門採用。如1950年代整理有《德化陶瓷史料》、《瓷海拾貝》《瓷畫集錦》等稿,惜“文革”中被毀。1960年代整理有《德化瓷業簡史》、《德化瓷廠廠史》等稿。1977年為《中國陶瓷史》整理有關《德化陶瓷》部分之資料,提供國家輕工業部採用。所寫有關學術論文與專題文章數十篇,先後分別於有關學術討論會上交流及學術刊物選載。《瓷苑中一朵特色的金花——談德化瓷塑》一文,1980年出版於《中國輕工》,同年為《福建工藝美術》轉載。《淺談德化瓷觀音》,發表於《陶瓷工程》(湖南出版)。《話說許世華兼論德化瓷塑斷代問題》,選入《中國古陶瓷研究論文選集》(1987年版)。所寫德化瓷雕藝人《蘇學全》、《蘇勤明》、《許友義》傳記,編入《德化文史資料》第8期(1987年版)。《德化高白瓷》、《德化建白瓷》、《德化瓷雕》、《古今特藝瓷》專題文章,刊入《瓷都德化》一書(1989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1987年應國家輕工部特約,為《中國大百科全書》撰寫《德化瓷》、《德化瓷雕》兩個條目文稿。1989年擔任撰寫《德化陶瓷志》主筆,其部分內容被《德化縣誌》節錄採用;1993年主編《德化陶瓷縱談》,由縣委宣傳部刊印。一生所整理、撰寫有關德化陶瓷史料、資料、論文不下百萬字,不少文章被國內外行家、學者所引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