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銘(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偉銘,男,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學系1982年畢業;1987年和1990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先後獲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偉銘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男
工作簡歷,人物經歷,學術任職,研究領域,承擔科研項目情況,代表論著,

工作簡歷

1982年—1985年渤海石油公司研究院, 任助理工程師;
1990年—至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先後任助理研究員
(1990年—1994年)、副研究員
(1994年—1996年)、研究員
(1997年—至今),孢粉室副主任
(1992年—1996年)、古植物與孢粉室副主任
(1999年—至今);
1993年—1994年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

人物經歷

在國外重點高校和知名科研單位從事研究工作近4年,包括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德國下薩克森歷史海岸研究所、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日本山形大學和名城大學等。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246;IGCP-355)中國工作組成員,2000年任第10屆國際孢粉學大會副秘書長、學術組組長,江蘇省“333工程”成員。曾先後與日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德國等國同行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在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德國、比利時、西班牙、澳大利亞、土耳其和中國等地舉行的各種國際學術會議、研究機構和高校作學術研究報告20多次。

學術任職

情況:現任中國孢粉學分會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中國第四紀科學委員會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地層委員會新近系工作組組長,《古生物學報》副主編,《生物進化》、《Journal of Korean Paleontological Society》和《古生物學文摘》(網路版)編委、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第四紀研究聯合會(INQUA)古氣候委員會通訊委員等職。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晚白堊世—新生代地層學和孢粉植物群、孢粉植物區系、被子植物的演化與發展、古植被、古氣候和古環境、過去全球變化和人類活動關係,以及生物地層等方面的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人才、重點和面上基金,日本學術振興會研究基金,美國地理學會研究基金,德國大眾汽車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基金,所開放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和973等項目30餘項。完成涉及“東亞植物區系中主要特徵成分和重要類群的形成和發展”、“新生代生物群的大輻射與環境背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與日本晚第三紀孢粉植物群與環境的比較研究”、“中國新近系地層建階”、“南京早期人類文化遺址的綜合研究”、“中國南方第四紀紅土與全球變化”、“長江中下游地區網紋狀紅土和下蜀土的微體植物群與第四紀氣候”和“太湖地區新石器早期農業的起源,全新世植被、環境演變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研究”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部);編輯和參與編輯國際會議論文集、論文摘要集,和其它紀念論文集4冊。曾獲中國科學院1987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中國科學院1992年度自然科學三等獎、中國科學院1999年度自然科學二等獎、雲南省2006年度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

代表論著

王偉銘,舒軍武,陳 煒,丁金龍,2010. 長江三角洲地區全新世環境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四紀研究,2(2):233,2442009
王偉銘,2009. 中國孢粉學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古生物學報,48(3):338-346
王偉銘,鄧濤,2009. 新近系謝家階層型剖面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義. 古生物學報,48(1):1-8
王偉銘,舒軍武,鄧濤,2009. 中國新近紀孢粉植物群的區域定位與環境回響. 古生物學報,48(2):175-184
王偉銘,2009. 中國孢粉學發展的契機與抉擇. 古生物學報,48(2):290-292
王偉銘,尹崇玉,鄭卓,萬傳彪,李建國(編輯),2009. 中國古生物學會孢粉學分會成立三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古生物學報,48(2):139-292
王偉銘,朱懷誠,2009. 孢粉和植矽體. 見:古生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古生物名詞(第二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122-129
王偉銘,2009. 麥塞爾化石遺址尋繹. 生物進化,2:46-51
周山富,周荔青,王偉銘,吳聿元,楊學英,2009. 江蘇白堊系及其被子植物花粉和演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470(98萬字,圖板64幅)
李泉,呂厚遠,王偉銘,2009. 國際植矽體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for Phytolith Nomenclature 1.0)的介紹與討論. 古生物學報,48(1):131-138
舒軍武,毛方園,王偉銘,王元青,2009. 內蒙古中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過渡帶表土花粉分析. 微體古生物學報,26(4):373-381
李建國,王偉銘,2009. 春華秋實,友誼花開—第12屆國際孢粉學大會及中國代表團活動側記. 微體古生物學報,26(1):92-95
2008
王偉銘, 2008.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側記. 生物進化, 2: 48-51
王偉銘, 2008. 水杉的故事. 生物進化, 4: 44-48
宋之琛,王偉銘,毛方園,2008. 依據孢粉資料探討我國西北地區第三紀時期的乾旱化及其與季風的關係. 古生物學報., 47(3)
鄧濤,王偉銘,岳樂平,2008. 中國陸相新近系山旺階和保德階綜合研究報告.《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報告》,北京:地質出版社, 13-31.
鄧濤,王偉銘,岳樂平,2008. 中國陸相新近系謝家階綜合研究報告.《中國主要斷代地層建階研究報告》,北京:地質出版社, 32-40.
2007
王偉銘,房迎山,2007. 洞穴剖面黏土樣品孢粉分析;古植被與古氣候探討。In:房迎山,董為等(主編). 南京駝子洞早更新世哺乳動物群. 北京:科學出版社,162-164;168-170
王偉銘,2007. 丘園植物世界巡禮. 生物進化,3:58-60
舒軍武,王偉銘,尹德順,王金山, 2007. 黑龍江雞東盆地中中新世湖盆演化和植被變化研究. 地層學雜誌,31(3):247-254
舒軍武,王偉銘,陳煒, 2007. 太湖平原西北部全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變化. 微體古生物學報, 24,(2):210-221
舒軍武,王偉銘,王愛根,2007. 江蘇宜興龍池山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 古生物學報,46(3):340-346
伊奈治行; 齊藤毅; 川瀬基弘; 王偉銘,2007. 岐阜県南部の下部中新統中村層から產したLiquidambar(フウ屬,マンサク科)の葉,果実および花粉化石. 地質學雜誌, 113(10): 542-545
王偉銘,陳煒,舒軍武,2006. 中國新生代典型旱生被子植物的演化與發展. In:戎嘉余(主編),方宗傑,周忠和,詹仁斌,王向東,袁訓來(副主編). 生物的起源、輻射與多樣性演變——華夏化石記錄的啟示. 北京:科學出版社,769-781,955-957
劉金陵,王偉銘,2006. 再論南京直立人和北京直立人的年代與環境. 古生物學報, 45(3): 410-415
鄧濤,王偉銘,岳樂平, 2006. 中國陸相中新統謝家階. 地層學雜誌, 30(4): 315-322
李春海,陳杰,王偉銘,2006. 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的孢粉記錄. 微體古生物學報, 23(2): 175-181
胡東生,張華京,徐 冰,張國偉,李世傑,彭渤,王偉銘,陳詩越,徐士進,田新洪.青藏高原湖泊動態變化的地球衛星遙感監測及地球動力學分析. 中國工程科學, 2006, 8(5): 33-44
2005
王偉銘,鄧濤,2005. 新近系研究進展簡介. 地層學雜誌29(2):104-108
宋之琛,王偉銘,黃翡,2005. 中國椴粉屬Tiliaepollenites花粉的植物關係及其意義. 古生物學報, 44(1): 36-43, 1 圖版
王偉銘,舒軍武譯,2005. 《Fossil Plants and Spores: modern techniques》(eds., Jones, T.P. & Rowe, N.P., 1999,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一書的第八部分—古氣候學,共6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57-290
王偉銘,舒軍武,2004. 雲南曲靖盆地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 古生物學報, 43(2): 254-261
王偉銘, 舒軍武, 陳煒, 2004. 第四系重新定義的有關建議. 地層學雜誌, 28(4): 319-320
鄧濤,王偉銘,邱占祥,岳樂平,張雲翔, 2004. 新近系保德階建階研究新進展. 地層學雜誌, 28(1): 41-47
方愛民, 劉小漢, 王偉銘, 俞良軍, 李瀟麗, 黃費新, 2004. 東南極格羅夫山地區新生代冰磧岩(物)中孢粉的發現及其意義. 第四紀研究,23(6):245-253
劉金陵,王偉銘, 2004. 關於華南地區末次冰盛期植被類型的討論. 第四紀研究, 24(2): 213,2162003
金陵、周曉丹,2003. 南京直立人洞穴沉積的植矽體氣候指數研究. 科學通報,48(11):1205-1208)
王偉銘,陳耿嬌,陳運發,鄺國敦,2003. 廣西寧明盆地第三紀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層意義. 地層學雜誌27(4):324-327
鄧濤,王偉銘,岳樂平,2003. 中國新近系山旺階建階研究新進展。古脊椎動物學報, 41(4):314-3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