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鐮刀菌穗粒腐病

玉米鐮刀菌穗粒腐病

受禾穀鐮刀菌侵染的染病果穗頂部變為粉紅色,籽粒間生有粉紅色至灰白色菌絲;受害早的果穗多全部腐爛;病穗的苞葉與果穗粘結緊密,且在果穗與苞葉間長出一層淡紫色至淺粉紅色霉層,有時病部現藍黑色的小粒點,即病菌子囊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米鐮刀菌穗粒腐病
  • 主要危害作物:玉米
  • 主要為害部位:果穗 
為害症狀,形態特徵,傳播途徑,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受串珠鐮孢侵染的玉米生長後期的果穗,僅個別或局部籽粒染病,病粒易破碎。病粒上長一層粉紅色霉狀物,多為病菌的小孢子,有時也長橙黃色點狀粘質物,即病菌的粘分生孢子團。該菌喜歡在穗蟲或玉米螟為害後的溝槽里生長繁殖。濕度大時也為害雄花和葉鞘。

形態特徵

病原有兩種: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稱禾穀鐮孢,有性態為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稱玉蜀黍赤霉;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S.etH.稱串珠鐮孢,有性態為Gibberella fuji kuroi(Saw.)Wr.稱藤倉赤霉。玉蜀黍赤霉和藤倉赤霉均屬子囊菌亞門真菌。據云南玉溪植保站調查玉溪地區玉米的穗粒腐病病原主要是禾穀鐮孢,分離率為90%。此外炭色長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 Vllstr.)也是該病病原,分離率占5.1%。

傳播途徑

禾穀鐮刀菌、串珠鐮刀菌侵染玉米果穗引致穗腐病,侵染玉米莖部引致莖基腐病。乾旱、溫暖的氣候有利於玉米鐮刀菌穗粒腐病的擴展和流行。

發病條件

當玉米產生生長裂傷或玉米穗蟲玉米螟及其他害蟲為害造成傷口易發病。此外含賴氨酸高的一些玉米雜交種易感串珠鐮孢穗腐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根據當地氣候,因地制宜選用,做到不斷更換新品種,不斷擴大抗病品種的種植面積。在玉米穗粒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穗病混合發生地區,可選用近年新選育的優良雜交種。如獲白、玉單6號、丹玉14號、低三頂、沈5、武109、武117、7943、吉815、B70、337、Va35、V矮141、白C一2—9、CB5、冀524、保102、雙塘、雙獲、宿系10、丹早白、新黃4、360、5003、張單251、多黃1、沈219、6050、承191、徐31、凡榮2、京系01、單鄭黃、黃204、抗旱大粒黃、植店112、6009、晉穗9、中系14等。
(2)輪作換茬。
(3)加強田間管理於玉米拔節或孕穗期增施鉀肥或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增強抗病力。
(4)其他方法參見玉米絲核菌穗腐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