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碴子粥

玉米碴子粥

玉米碴子粥是一道菜粥,主要食材是玉米面和玉米碴子,口味清淡,相傳起源於康熙皇帝一次帶著侍從到灤平長山峪一帶打獵時一位老人製作給康熙食用後被寫進了御膳房的食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米碴子粥
  • 主要食材:玉米碴子,玉米面
  • 分類:粥
  • 口味:清淡
所需食材,製作方法,做法一,做法二,歷史文化,

所需食材

玉米碴子、玉米面

製作方法

做法一

1、玉米碴子洗淨放入沸水中,添加幾滴色拉油,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玉米碴子7、8成熟。
玉米碴子粥
2、取適量玉米面放入小碗中(喜歡濃稠的可以加多些),逐漸加入水攪拌成稀糊狀。
3、將調好的玉米面糊加入煮至7、8成熟玉米碴子中,同樣大火煮開轉小火煮至完全熟即可。

做法二

1、浸泡:煮粥前先將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時,讓米粒膨脹開。這樣做的好處:a、熬起粥來節省時間;b、攪動時會順著一個方向轉;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開水下鍋:大家的普遍共識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裡手卻是用開水煮粥,為什麼?你肯定有過冷水煮粥糊底的經驗吧?開水下鍋就不會有此現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時間。
3、火候:先用大火煮開,再轉文火即小火熬煮約30分鐘。別小看火的大小轉換,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攪拌:原來我們煮粥之所間或攪拌,是為了怕粥糊底,沒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擔憂,為什麼還要攪呢?為了“出稠”,也就是讓米粒顆顆飽滿、粒粒酥稠。攪拌的技巧是:開水下鍋時攪幾下,蓋上鍋蓋至文火熬20分鐘時,開始不停地攪動,一直持續約10分鐘,到呈酥稠狀出鍋為止 。
5、點油:煮粥還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後約10分鐘時點入少許色拉油,你會發現不光成品粥色澤鮮亮,而且入口別樣鮮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數人煮粥時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一股腦全倒進鍋里,百年老粥店可不這樣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頭煮的煮、焯的焯,最後再擱一塊熬煮片刻,且絕不超過10分鐘。這樣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渾濁,每樣東西的味道都熬出來了又不串味。特別是輔料為肉類及海鮮時,更應粥底和輔料分開。

歷史文化

相傳,康熙皇帝一次帶著侍從到灤平長山峪一帶打獵。眼看太陽要落山了,康熙皇帝正要策馬往回走,忽然發現一隻梅花鹿,他急忙張弓搭箭,快馬加鞭,緊追不捨。這時,天色漸黑,侍從也不知哪兒去了。康熙累得氣喘吁吁,肚子裡也餓得咕咕直叫,只好策馬往回走。
走了一會兒,突然見前面有燈光,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家農舍。康熙勒住了馬,看見一個白髮老人和幾個兒子正要吃飯。飯桌上擺著熱氣騰騰、焦黃焦黃的玉米面乾糧和香噴噴的玉米粥,還有野兔肉燉蘑菇,燒金針和一大盤冷盤。康熙這時更覺肚子餓了,他下馬走進了農舍說:“我是過路的,因為天晚了,肚子也餓了,想借一餐,一定多付銀兩。”山里人直爽好客,一聽說遠來的客人,立刻讓到上座。
康熙吃完飯,問道:“這么好吃的飯菜是誰燒的,一定是個巧媳婦吧?”老人笑著說:“不是,我家沒女人。只有三個兒子。大兒子上山打獵,二兒子上山砍柴,三兒在家種菜燒飯。這飯菜就是三兒子做的。”康熙看見三兒長得眉清目秀,也很喜歡。正在這時,皇帝的侍從在外邊看到皇帝的御馬,找了進來。這家人這才知道來客是皇帝,惶恐萬分,趕緊磕頭。康熙笑著說:“看到你們一家快快樂樂享太平,朕很高興!”他吩咐賞銀百兩,才乘馬而歸。
過了幾天,康熙想起了好吃的玉米粥,派人找到老漢的三兒子,讓他在御膳房里專做玉米粥。從此,玉米粥寫進了御膳房的食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