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宮

玄都宮是一所道觀,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大孤山,是遼東地區歷史久遠的古道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玄都宮 
  • 所在地區:遼東地區 
  • 起源地:大孤山 
  • 地理位置遼寧省丹東市大孤山
歷史沿革,文化活動,玄都宮老子文化廣場,

歷史沿革

玄都宮的起源地大孤山道家文化盛行。唐開元時期就有道教宮觀建築的記載。追溯玄都宮的歷史就更為久遠,相傳唐貞觀十二年(公元六百四十八年),唐太宗親率大軍征東,攻打高句麗,行至今大孤山,唐太宗因感大孤山地勢獨特,便停軍休整,入夜,太宗夢老子駕青牛自西飄然而至,受玉石劍一柄,並賜予白虎一頭,隨後老子入大孤山,紫氣氤氳不得其蹤。唐太宗恍惚之間被戰鼓驚醒,將士來報,被敵軍趁霧氣圍困,遂下令迎戰,霧氣之中,唐太宗見一白物飛穿於敵軍之間,所到之處敵死無數,頓時大驚,待大霧消散唐軍大勝。唐太宗再尋白物,才發現此物並非白虎,而是唐軍一名身披白袍的兵士,太宗大悅,召見此人封賞,得知此人名叫薛仁貴,其武功了得不失為一員虎將,太宗因受夢中點化,便封薛仁貴為主將東征。為感老子顯聖之恩,便命人刻老子騎牛石像,奉於大孤山一天然石洞中,名玄都洞。
由於玄都洞風水奇特較為隱蔽,因此一直鮮為人知。直至偽滿洲國時期,大孤山時任道人胡然芳在找尋安部仲麻呂遺蹟的時候,無意之間發現此洞,更名為玄都宮,增設大殿。但當偽滿政權被推翻前期,伴隨著日本人的撤退這尊唐代老子像也從此失去了蹤跡,玄都宮大殿也在隨後的歷史洪流中不復存在。
2007年遼寧省道教協會會長孟崇然道長遊歷大孤山,偶然行至玄都宮遺址,看著腳下殘存的玄都宮土基,不禁扼腕嘆息,感嘆當年道德淪喪外夷入侵,致使華夏文化盡失。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孟道長倡議建立老子東歸文化塑像廣場,其目是受夢中點化,以“老子東歸”形象警示後人樹立道德意識,秉承愛國思想大力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時刻樹立文化強國意識。此倡議一出便得到了許多道友及大德信士的積極贊同與回響,後來在各方的努力下玄都宮老子文化廣場終於建好了。

文化活動

玄都宮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都會舉行盛大的祈福法會,慕名前來的遊客信眾數不勝數。玄都宮的“90後學霸道長天團”也成為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2017年3月12日是老子誕辰2588周年紀念日。在3月10日和12日兩天,關之琳、鐘鎮濤、姜育恆和方芳等明星以道家弟子的名義,與眾多演藝界人士分兩次來到遼東名山大孤山的千年古剎,祭拜老子、虔誠祈福,這讓大孤山玄都宮突然在娛樂圈迅速傳開了。
2017年5月12日至14日(農曆四月十七至十九),一年一度的傳統大孤山廟會如期舉行,現場人流涌動,熱鬧非凡。本屆大孤山廟會由孤山鎮人民政府、遼寧省大孤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主辦,東港市旅遊局、文化廣電局、林業局、民宗局協辦,廟會圍繞弘揚大孤山傳統民間文化,展現民俗文化特色,彰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特色小鎮魅力為中心,秉持注重繁榮、突出主題、重視安全的原則,開展以弘揚傳統文化、旅遊觀光、物資交易、文化娛樂、宗教活動為主題的廟會活動。

玄都宮老子文化廣場

玄都宮老子文化廣場占地2000 ,老子東歸塑像高度19米,重369噸,通體噴金,塑像坐北朝南,老子坐於牛背之上手握竹簡神態莊嚴,寓意道法自然,德化蒼生。牛頭向東,象徵老子東歸,扭轉乾坤,道德回歸,道法振興。
老子東歸塑像基座環繞二十四孝圖,弘揚中華傳統孝道文化,倡導百善孝為先的道德理念。廣場地面中軸線依次鑲嵌四象圖、八卦圖,象徵道教四面八方陰陽平衡的和諧理論。中心甬道鑲嵌漢白玉神龍吐水,象徵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生生不息;另一方面象徵“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的道家至高思想。
廣場四周採用漢白玉圍欄,整體造型方圓結合,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天圓地方的樸素認識觀,同時雕刻暗八仙圖(八仙法器),暗喻每個人都應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優點與特長,並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靠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