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家政治思想

玄學是中國魏晉時期以注釋儒道經典、清談玄理為特色的一個學派,是儒學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向秀、裴、郭象等。他們藉以闡發思想的《老子》、《莊子》、《周易》合稱為“三玄”。玄學之“玄”,來源於《老子》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玄學家政治思想
  • 類別:社會學
簡介,背景,基本內容,① 無為而治,② 名教本於自然,③ 以寡治眾,影響,

簡介

Xuanxuejia zhengzhi sixiang
玄學家政治思想
political thought of Xuan-Xue philosopher
王弼說:“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老子注》)。玄即玄妙、虛無。但玄學並非玄妙、虛無之學,而是借用道家的“玄”和“道”,通過對本末、有無、眾寡等世界觀問題的探討,論證了封建統治的合理性和儒家思想的永恆性。

背景

玄學的產生在學術上源於兩漢經學束縛的減弱。東漢以後,儒學失勢,經學考據和讖緯神學遭到世人厭惡,出現了清議、清談風氣。清議是對人物的評品,清談的內容主要是老莊的自然無為和養性全真。馬融注《老子》,開始了對道家思想的研討。魏晉時期,社會混亂,政治險惡,攻伐不止,殺戮不已,人人自危,且門閥士族生活腐敗,這是玄學產生並盛行的社會政治根源。一些封建士大夫致力於《老子》、《莊子》、《周易》、《論語》等儒道經典的注釋、研究和談論,宣傳自然無為,崇尚達生任性,以道釋儒,儒道結合,內儒外道,於是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玄風”,以談玄論道來逃避現實政治。自曹魏年間的“正始之音”開始,很多名士口出玄言,不務政事,晉元帝司馬睿甚至“餐服玄風”,到南北朝時有的皇帝還“盡玄言之趣”,置玄學館,玄學風行一時。東晉以後玄學在理論上並無新的發展,出現了玄學與佛學契合的現象。

基本內容

玄學家的政治思想要點有:

① 無為而治

何晏、王弼都是“貴無”論者。他們認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晉書·王衍傳》)。從這種以無為本的觀點出發,他們主張無為而治。何晏認為,天地以自然為本,聖人以自然為用,自然者道也,道者無也,所以聖人應當無為。王弼指出:“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老子注》)。

② 名教本於自然

這裡的“自然”即“無”、即“道”、或人之自然本性,名教泛指封建倫理綱常、仁義道德。何晏、王弼將自然與名教的關係,比作母與子、本與末、體與用的關係,認為名教本於自然,要以自然為本,名教為末。但又指出:“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其末”(《老子注》),實際上比較重視名教的存在和功用。嵇康反對假名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觀點,他基於對現實的不滿而主張“任自然”。向秀則調和名教與自然的關係。裴、郭象認為,“名教即自然”,順應自然是為了推行名教,只有按照名教的原則辦事,才能符合自然,名教是天然合理的。玄學家的論證,總的來說是要調和儒與道、名教與自然的關係,為封建統治思想尋找依據。

③ 以寡治眾

何晏、王弼從一和多、寡和眾的哲學思辨中,為專制皇權尋找理論依據。王弼說:“夫少者,多之所貴也;寡者,眾之所宗也”。又說:“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者也”(《周易略例·明彖》)。認為少數人統治多數人是符合自然之理的。以君御民,就是執一統眾之道。向秀、郭象認為,“千人聚,不如一人為主,不亂則散。故多賢不可以無君,無賢不可以無君,此天人之道,必至之宜”(《莊子·人間世注》)。這裡清楚地表明了玄學家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的立場。

影響

玄學務虛不務實,形成了空談玄理、不務實際的不良社會風氣,適應了門閥士族統治時期腐敗政治的需要。但在學術上,玄學家一反兩漢以來經學家離經辨句的繁瑣作風,拋棄了其中的陰陽災異和迷信成分,建立起唯心主義的本體論,開創了學術研究的新風氣,其思維方式對後世有積極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