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殤

獸殤

《獸殤》是一本堪稱“滅絕獸類大全”的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著作。由於筆者多年從事滅絕動物、特別是滅絕獸類的科普寫作和教育實踐,比如在北京麋鹿苑這個一度發生物種本土滅絕的地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滅絕動物公墓”並親筆撰寫了“滅絕墓志銘”,撰寫並在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滅絕動物輓歌》、在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鳥獸的絕唱》、在化工出版社出版《鳥獸悲歌》等,所以,在這10萬餘字的有限篇幅中傾注了強烈的悲天憫人之情,並引用古籍中關於這些動物的大量記載,希望人類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同時,也關注文化的多樣性。希望通過一種人文的傳承,以及“滅絕意味永遠,瀕危則還有時間”的道義上的警示,喚醒世人的環境道德意識,喚回人類的生態良知。

基本介紹

  • 書名:獸殤
  • 出版社:大連出版社
  • 頁數:153頁
  • 開本:16
  • 品牌:大連出版社
  • 作者:郭耕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6847006, 9787806847008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作者簡介

郭耕,北京南海子糜鹿苑博物館副館長,北京市政協常委,大興區政協副主席,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科學傳播中心、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特聘研究員。曾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北京十大傑出青年、地球獎、首都勞動獎章等榮譽,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授予“有突出貢獻科普作家”稱號,並成為“北京科普大使”。所著《鳥獸物語》獲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獎最佳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所著《烏語唐詩300首》獲北京市優秀科普作品獎;著述還有《世界猿猴一覽》《滅絕動物輓歌》《保護環境隨手可做的100件小事》《鳥獸的絕唱》《猿猴親子圖》《鳥獸悲歌》《天地狼心》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天地“狼”心
狗的兄弟,十餘種滅絕了的犬科動物
第二章
熊之悲情
最皮實的動物二十幾種滅絕
第三章
雄風不在
相繼滅絕的北非獅、西非獅和南亞獅
第四章
魂的失落
永別了,巴厘虎、裏海虎、新疆虎、爪哇虎
第五章
美麗的錯誤
紅顏薄命,花豹亦然
第六章
基因遺失
四種野牛,“牛”不起來
第七章
飛逝之羚
羚羊王國,五種已亡
第八章
走投無“鹿”
亞洲、美洲,鹿鳴漸遠
第九章
羊角招致
滅頂之災
北美、歐洲,難尋野羊
第十章
知否斑驢
近代滅絕的馬科動物
第十一章
大海那么大
哪裡是我家
幾種海獸的滅絕
第二十二章
奇特老物種
貪婪現代人
十種滅絕的有袋類動物
第十三章
“耗子也有絕種的”
近代滅絕之齧齒目動物
第十四章
插翅難述厄運
唯一會飛之獸,永遠逝去之蝠
附錄
參考文獻

文摘

目前,我們知道全世界的熊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大洋洲、非洲似乎了無熊跡,除了南美洲有一種安第斯熊(大洋洲的袋熊則為有袋類動物,根本不是熊),但是,歷史上的非洲確實有熊分布過,地點是北非。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是非洲唯一的本地熊類的最後據點,阿特拉斯棕熊(Ursusarctorserowtheri)的分布領地漸漸退縮,數量減少,歷經2000餘年,最終在19世紀,阿特拉斯棕熊被斬盡殺絕,直接原因是歐洲人把槍枝傳到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
阿特拉斯熊又名北非熊,老家是整個北部非洲,其化石遺蹟的發現地也在北非,這些年來在北非的各地岩洞時有發現。希臘歷史學家哈魯·杜圖斯曾提及“利比亞熊”,同樣,古羅馬作家沃蓋·朱萬諾和瑪提也有描述。古羅馬行政長官多米提斯·漢諾巴布斯曾在公元前61年,帶100隻“努米丹熊”去義大利的鬥獸場參加殘酷的鬥獸運動。儘管對阿特拉斯熊的大規模獵殺行為自古就沒有間斷,但這並不是使其在大部分地區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嚴重的因素說來很簡單:生境破壞。今天的北非,早已處於令古羅馬人看來面目全非的狀況了。從前,北非地區大部分是被森林覆蓋的,但越來越多的森林被羅馬統治者砍伐了,土地被開發了,用以支撐羅馬君主巨大的消費,源源不斷地供應羅馬帝國建築所需的木材達幾個世紀,伐木者和土地所有者又引進山羊、綿羊,橫掃了這塊曾經富庶的土地。北非典型的沙質土壤因失去綠色植被的呵護很快遭受風沙侵蝕,水土流失,一發而不可收,沙漠就這樣隨著森林的退卻而漫延開來。
似乎有一個小種群的阿特拉斯熊在這飛沙走石的荒漠中,熬過了幾個世紀,退縮到了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局部碩果僅存的林地。當火器成為當地人得心應手的傢伙時,這些小心謹慎、退避三舍的野熊群落,最終沒有世外桃源可供躲藏,在“文明”的槍口下,大難臨頭只是早晚的事。
18世紀,法國博物學家波瑞特從馬佐奧得到了一張新鮮的阿特拉斯熊的熊皮,並宣布,這種野獸已經成為這裡罕見的非凡之物。1830年,摩洛哥皇帝還曾經得到活著的阿特拉斯熊,並作為國禮送給法國的馬賽動物園。
最後,英國人庫澤以其1840年的調查結果,將阿特拉斯熊的狀況公布於眾,一些科研團體開始關注這種熊的存在情況。1841年,倫敦動物園協會的愛德華·拜斯在給助手的非洲來信中,將他們的見聞做了詳細的描述:“目前,庫澤先生正在致力於對阿特拉斯山中的一種熊的研究,這可能就是令人疑惑的敘利亞熊。他已經得到很多相關信息,至少,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動物。雖然它們的成年雌性比美洲黑熊還小,但更加粗壯,臉部短而寬,吻部突出,手指和足趾均短粗,後肢短粗而肥碩。毛色棕黑而蓬鬆,長度約10~13厘米,端部為橘黃色,口鼻色黑。這是一隻被屠殺於潘托安山腳下的熊,距阿特拉斯25千米,在那裡,也是極其罕見。它以植物根莖、橡子及水果為食。缺乏登高攀爬能力,形態與其他的熊大相逕庭。”
到1867年,另一位法國人鮑格納特接到過有關阿特拉斯熊的報告,說在埃道佛附近有熊出沒。另外,在摩洛哥與阿爾及利亞的山區,都曾留下類似的記載:這種動物體小、矮胖、色棕,喉部有白點,喜愛蜂蜜和水果。顯然,在庫澤調查之後的幾十年,阿特拉斯熊仍然有存活,但此後再無確切的得到其個體標本的記錄。
可以肯定地說,它們沒有熬過19世紀末。普遍的記錄是:1870年,北非熊(阿特拉斯熊)滅絕。
高大、威嚴的墨西哥灰熊是墨西哥當地最大的野生動物,體重達318千克,從鼻至尾長183厘米。然而,墨西哥灰熊卻是目前已知的四個美洲棕熊亞種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因其色澤特殊,常常被稱為灰熊(即“銀色熊”)。
美洲棕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墨西哥灰熊是這些巨獸中第一種與歐洲人接觸的動物。早在1540年,當初期抵達美洲的歐洲人從墨西哥城沿新墨西哥向塞包拉色溫城進發,經德克薩斯與堪薩斯,來到野牛出沒的大草原時,那些全無敵手的灰熊幾乎遍布北美的西半部,從北極至墨西哥,山巒起伏的地區到處都是大熊棲息的據點。
墨西哥灰熊的模式標本采於1899年,是由納爾遜博士在墨西哥的奇瓦瓦洲發現並命名的(同樣,墨西哥灰狼也是他命名的)。1930年,由於墨西哥灰熊被大批毒殺、套殺,很快就從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南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等地消失,倖存在墨西哥的,也僅見於奇瓦瓦的幾座孤山:康帕諾山、聖克拉拉山、賽洛多尼多山。
1960年,餘下的墨西哥灰熊只有不到30隻了。這時,有一些私人保護者試圖出來保護這些僅存的個體,而另有一些人卻在蓄意謀害之。看來所謂動物保護,歷來就是善人與惡人的鬥爭。
從1961年到1964年,這些地區的農場主曾經約定屠殺灰熊的行動,為獵殺這些殘存的熊,投毒、下套、槍殺……無所不用其極。1968年,卡爾考夫德博士花了三個月調查這一地區,無奈地宣布,他已經無法找到任何關於這種熊的一息尚存的證據了,得到的只是農場殺熊聲明,農場主的行動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到1964年,“銀色熊”已被徹底殺絕。
墨西哥灰熊,1964年滅絕。

序言

聯合國的一位官員曾經如是說:“假如達爾文還活著,他的工作恐怕就要致力於物種的訃告,而不再是物種的起源了。”
既然達爾文不在了,我郭耕在,不知是不幸,還是萬幸,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吧,我所在的麋鹿苑百年之前清廷衰敗之際曾發生一個物種的本土滅絕,這個物種在中國本地消失了近一個世紀,它的名字叫麋鹿。由此,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警示教育和生態道德教育,我從麋鹿滅絕的事件人手,在麋鹿苑設定了一個世界滅絕動物公墓,以憑弔因濫殺而逝去的地球上的動物公民。在滅絕動物的墓碑上,你能讀到一則獨特的、由我為滅絕動物編寫的墓志銘:
“風蕭蕭兮易水寒,眾生一去兮不復還!
“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詡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或喪失家園而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污濁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後一聲哀鳴在乾涸沼澤上空迴蕩——人類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結局!善惡終將有報,獵天必被天獵!當人為造成的物種滅絕事件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的時候,作為自然物種之一的人類(Homosapiens),你就能幸免於難、在劫而逃嗎?”
無論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還是黑髮黑眼的黃種人,都曾與狼共舞,都曾原野逐鹿。關於人獸關係的記載,林林總總,不絕於書。自然物種在你死我活又相互利用的生存競爭中,進化至今。但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當衣食不愁的現代人,不再需要靠獵取而果腹而禦寒的時候,我們的獵殺行為,便淪為濫殺。由此才產生這本面對眾生的懺悔之書:《獸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