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物(內米洛夫斯基創作長篇小說)

獵物(內米洛夫斯基創作長篇小說)

《獵物》是法國作家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38年。

該小說寫的是一個於連式的年輕人,試圖通過與銀行家女兒結婚的方式來改變自己卑微的社會地位。他滿腔熱情,卻被心愛的女人背叛,於是開始瘋狂地報復,最終淪為“愛情的獵物”。小說無情地揭示了人心的險惡、感情的多變和命運的無常,描寫了在一個瘋狂的年代裡滋生的狂熱激情和希望的破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獵物
  • 外文名稱:La Proie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
  • 首版時間:1938年
  • 字數:120000
電影視頻,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在索邦大學的長廊里,讓-盧克與富家小姐愛蒂一見鐘情,他那瘦削的面孔和美麗的眼睛吸引了愛蒂,愛蒂的一頭金髮和清麗的面容也令他十分迷戀,他愛她,他想把她變成他的妻子,但他同時也感覺到她這位富家千金太光彩照人了,她的全部生活與他天差地遠。交往一年後,讓-盧克在報紙上看到愛蒂和一個大財團家的公子貝特朗 · 博羅歇訂婚的訊息,被欺騙的感覺使他咬牙切齒、怒不可遏。經歷這件事之後,他對愛蒂已經沒有一絲一毫的柔情了,但他並不甘心就這么失敗,決定先利用她。他運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把愛蒂變成了自己的情婦,並懷上了孩子,使愛蒂與博羅歇解除婚約,自己則成了銀行家撒拉的“乘龍快婿”。然而結婚後的讓-盧克並不快樂,因為這並不是他曾經構想過的。女兒嫁了個窮小子,愛慕虛榮的阿貝爾 · 撒拉感到沒有任何面子,所以他沒有給女兒任何嫁妝,他送給年輕夫婦的惟一禮物是銀行的一千支股票,而在撒拉的干預下,讓-盧克找不到任何工作。而孩子降生的第二天,撒拉的銀行倒閉,撒拉吞下了兩瓶巴比妥自殺。撒拉死後,那個銀行世家什麼也沒有了。幾個星期里,撒拉家的汽車、家具和房屋被一一賣掉,讓-盧克的前程變得更加暗淡。
就在讓-盧克為生計發愁,對未來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想用四萬法郎高價收購他妻子那一錢不值的一千支股票。雖然他此時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但他覺得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大有文章可做,弄不好就可以成為他人生命運的轉機。他通過分析,機智地發現別人收購股票的目的是為了搞垮曾擔任撒拉銀行董事的現任財政部部長蘭昆。於是,他抓住這個機會接近蘭昆,鞍前馬後地侍奉他,為他擺脫重重危機,最終成為蘭昆的秘書,後蘭昆提拔讓-盧克擔任部長辦公室主任。世界終於為他打開了一扇門,一扇可以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的門。
讓-盧克進入政界後,住進了豪華的房間,在巴黎過起了一種上流社會特有的光彩奪目、花天酒地的生活。儘管他不喜歡上流社會,但他認為那是必不可少的。就在這個時候,杜爾丹的情婦瑪麗 · 貝朗熱走進了他的生活。杜爾丹因為涉嫌造假而被判處五年監禁。第一次見到瑪麗的時候,讓-盧克很失望。她整天都在含辛茹苦地工作。為了排解心中的寂寞,瑪麗常和他在一起,並委身於他,她總是很樂意地接受讓-盧克的計畫,總是默默地順從他,他喜歡她的這種百依百順。
然而,他的愛情夢想在杜爾丹出獄後即刻化為烏有。瑪麗仍然深愛著杜爾丹,無論讓-盧克許諾給她多少財富、愛情和幸福,瑪麗都執意要回到杜爾丹身邊,哪怕過的是那種窮困潦倒的生活。瑪麗走後,他對她朝思暮想。失去瑪麗之前,他的妻子愛蒂已經跟蘭昆走了,他的職位也一個個地失去,競選議員的機會也落空了。

創作背景

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爆發了“黑色星期四”之後,經濟危機像瘟疫一樣迅速從美國蔓延到歐洲,法國出現金融崩潰,工業生產倒退,失業人數劇增,農產品價格下降,國家財政出現嚴重赤字,幾十萬家庭陷入貧困。對於這場始於美國的經濟危機,美國作家也許更有切膚之痛,福克納曾回憶說,由於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他的經濟狀況不佳,三四十年代為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共創作了電影劇本四十部之多,卻依然不能擺脫經濟壓力。美國另一位作家約翰 · 斯坦貝克更是以經濟大恐怖為背景,以血和淚寫成了《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等作品,反映那個時代農民催人淚下的悲慘命運。伊萊娜·內米洛夫斯基在《獵物》中為讀者真實地紀錄了這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
獵物》出版於1938年,是一部頗具司湯達風格的小說。

人物介紹

主人公讓-盧克 · 達格爾納從小就失去了母親,八歲那年,父親洛朗 · 達格爾納再婚後上了戰場,從此讓-盧克就被關進了學校,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孤兒”。他的整個童年時代都是在寄宿學校里度過的,孤苦伶仃,只有另一個身世同樣可憐的同學杜爾丹與他同病相憐,並結下了友誼。洛朗 · 達格爾納在德國被囚禁的那段時間得了一種腰部痙攣的疾病,最後一次手術後,他的病已經變成不治之症,從此家庭收益就少得可憐了。父親知道自己什麼也不能給他的這個兒子,“兩年來,他的學費我都拿不出來,甚至連吃飯的錢都給不了他”。讓-盧克也非常清楚自己不能跟他那羸弱、生病、破產的父親要任何東西,為了生存,為了在無依無靠的情況下完成學業,他不得不玩命地幹活,洗汽車,用兩個晚上的時間翻譯偵探小說,收費極其低廉地給人上課,含辛茹苦地掙錢,徹底放棄物質享受,什麼活兒都乾過。“從黎明時分開始,他就在街上謀劃,試著推銷他的那些吸塵器模型、收音機的焊錫,還有從倒閉的化妝品商店低價買來的肥皂……這是他目前惟一的謀生手段。無論是顯赫的文憑、勇氣,還是工作,沒有一樣東西能給他帶來他所希望的最微小的安全感,沒有一樣東西能滿足他最起碼的願望。就像人們談論美國女孩時說‘美麗是廉價的’一樣,同樣,在歐洲,在1933年的這個秋天,人的才智一錢不值。”什麼地方都找不到工作,什麼都不可能,並不過分的升遷的願望、實現最樸素的心愿都沒有希望,都不可能。他拚命地節衣縮食,才拿到了幾張文憑,“豈知文憑的分量只是按照那張印了幾個字的薄紙的重量來衡量”。這就是生活給予他的全部。在這個著名的金融崩潰的時代,連金錢都是稍瞬即逝、曇花一現的東西,他常想,“於連 · 索萊爾尚可以指望社會上的某個階層。可我們呢?……我們今天有什麼可以依靠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搖搖欲墜。連金錢本身都不可靠。在我的周圍,什麼都沒有,無依無靠。”

作品鑑賞

《獵物》像所有的傳統小說一樣,以心理描寫、人物刻畫見長,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人物描寫上更具功力,作者往往寥寥數筆就能把一個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給人一種妙筆生花的感覺。我們不妨來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畫她筆下人物的:描寫又老又病的洛朗 · 達格爾納時,她這樣寫道:“這是一個身材矮小、瘦弱的男人,面色蒼白,眼神疲憊,深陷的眼眸似乎是朝裡面轉的,對現實世界漠不關心,這種眼神顯示出他是一個快要死的人。”描寫洛朗 · 達格爾納的妻子、一個辛苦地做繼母的女人:“她長著一個又瘦又直的大鼻子,一雙深陷在眼眶裡的憂鬱的眼睛。她那天生乾燥的皮膚從來都沒接觸過脂粉,就像因缺少食物而營養不良一樣。她的容貌並不缺少姿色,但卻過早地憔悴了。”描寫老謀深算卻毀在女人手裡的銀行家阿貝爾 · 撒拉:他“顯得年輕、消瘦,一頭黑髮,只有鬍子是灰色的,而且很稀疏。他的腦門很高,向後傾斜著,鼻子很大很肥厚,鼻孔特別大。閃光的鏡片光遮住了他的目光”。而極富表演天才的財政部部長卡里克特-蘭昆“還很年輕,個子比較矮,肌肉結實,一頭黑髮在前額上梳成拿破崙那樣的發綹,雙目炯炯有神,就好像它們只會映照出外面的世界,而決不會暴露自己內心世界裡的任何秘密一樣”。再看看銀行倒閉前後的麗絲 · 撒拉的變化,之前她“非常溫柔,她很細膩、善良,那些只經歷過幸福氛圍的女人才有的善良。她的雙手交叉著放在胸前,動作放鬆、自然,很是迷人”,而銀行倒閉、撒拉自殺後的她“就像暴雨過後牛奶會變酸一樣,這場風暴也使她變得尖酸刻薄。從前慷慨、花錢如流水,現在卻一塊糖、一塊舊布都斤斤計較。讓-盧克跟她爭了很久,才終於使她同意給亡夫買一塊墓碑”。而對主人公讓-盧克的描寫則貫穿了整部作品,使讀者看到了一個十分鮮活、有血有肉的人物。
《獵物》是一部頗具司湯達風格的小說,它以柔美的故事,敏銳的觀察,生動的細節,詼諧的語言,純靜冷峻的筆調,悲天憫人的情懷,生動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如實紀錄了大蕭條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痛苦和迷茫,塑造了一個在搖搖欲墜的世界裡瘋狂地向深淵奔跑的人物形象。作者對於人性人心的惡毒陰險、人類感情的複雜多變和人類命運的冷酷無情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

出版信息

2007年初,作家出版社出版了《獵物》的中文譯本。

作者簡介

內米洛夫斯基,1903年出生於烏克蘭一個猶太銀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後移居巴黎,1942年夏被殺害於奧斯維辛集中營。2004年,她地遺著《法蘭西組曲》由她女兒整理出版,獲當年法國文學大獎,並榮獲2006年亞馬遜網站年度最佳圖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