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自主地搞建設

沒有現代化工業,哪有現代化國防?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乾工業、乾農業、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立自主地搞建設
  • 外文名:無
  • 原文發表日期: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
  • 原文作者:毛澤東
原文,注釋,背景材料,

原文

獨立自主地搞建設
獨立自主地搞建設[1]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
此件即刻印發軍委會議各同志。很好一個檔案,值得認真一讀,可以大開眼界。這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沒有現代化工業,哪有現代化國防?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乾工業、乾農業、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經濟戰線上如此,軍事戰線上也完全應當如此。反對這條路線的人們如果不能說服我們,他們就應當接受這條路線。“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絕物也”[2],走進死胡同,請問有什麼出路呢?
毛澤東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七日
根據手稿刊印。

注釋

[1]這是毛澤東為向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印發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計畫委員會主任李富春關於第二個五年計畫要點報告寫的批語。
[2]見<孟子·離婁上>。

背景材料

在革命戰爭年代,由於沒有穩固的後方,缺乏必要的經濟條件,我們根本無法考慮去建立自己的軍事工業,我軍所使用的武器裝備,主要靠從敵人手中繳獲。從整個國家看,舊中國貧窮落後,現代國防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奪取全國政權後,當我們著手進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時候,建立和發展現代國防工業即成了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毛澤東和黨中央、中央軍委對這一問題十分重視,在思考國家總體發展戰略中,及時提出了以自力更生為主建立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的思想。
20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指出,為了建設現代化國防軍,把我軍用現代化裝備武裝起來,就必須加快國防工業建設。1951年6月20日,以周恩來為主任的兵工委員會作出《關於兵工建設問題的決定》,指出兵工建設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予以極大的重視。1952年7月,周恩來又以兵工委員會的名義向中央寫了《關於兵工工業建設問題的報告》,強調兵工要提早建設,改造老廠,建設新廠,用三五年時間,迅速建立中國自製陸軍武器及陸海空軍彈藥的基礎。這些指示,揭示了國防工業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聯繫,為新中國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一五"計畫期間,國防工業被列為國家建設重點之一。從1952年8月到1964年11月,先後成立了6個國防工業部,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國防工業領導管理體系。
建立和發展新中國的國防工業,立足點放在哪裡?是以自力更生為主,還是以爭取外援為主?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是我党進行革命和建設一貫的出發點和基本方針。1958年6月,毛澤東在一項批示中強調說:"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乾工業、乾農業、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周恩來也明確指出,"國家建設是以國內力量為主還是以國外援助為主?我們的回答是以國內力量為主,即自力更生為主。小國應該這樣,有四億五千萬人口的大國更應該這樣。毫無疑問題,生產建設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獨立自主。"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建設繁榮富強新中國的一項基本方針,搞經濟建設要堅持,搞國防建設尤應如此。在我國國防工業剛剛起步的幾年裡,儘管我們從蘇聯得到了較大幫助,毛澤東、黨中央仍然堅持站在自力更生這個基點上考慮我國國防工業建設問題。1951年5月,毛澤東在同即將赴蘇談判購買蘇聯武器裝備的徐向前談話時指出,要學習蘇聯,把先進技術拿到手,自力更生,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1954年,中共中央為國防科技工業制訂了"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指導方針。由於我們從一開始就是站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點上認識問題、籌劃各項建設的,因此,當後來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原先的友好國家撤消了對我國的援助時,我們的國防工業仍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建立現代化的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這是黨中央、毛澤東等為我國國防工業規定的發展總目標。1956年,黨的"八大"規定的國家建設總方針,提出了"建設一個基本上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構想。所謂完整的工業體系,包括"能夠製造新式的保衛自己的武器,像國防方面的核子彈、飛彈、遠程飛機"。很顯然,在完整的工業體系構想中,實際就包括有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在內。1957年初,周恩來在確定我國核工業引進項目的規模時又進一步提出,我國的核工業要有完整的一套,能夠形成獨立的核力量。建立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的思想,在50年代末得到進一步的明確和強調,並被確定為我國國防工業建設的總目標。195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關係中若干問題的指示》提出,我們不僅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經濟體系,而且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現代化的國防工業體系,以適應我們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情況。
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等的指示,50年代末60年代初,國防工業系統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建設方針。概括起來說,就是四個服從,一條總方針、總任務,三個步驟,十大原則。四個服從是:服從黨的總路線和國家經濟建設;服從軍委戰略方針;服從軍委建軍方針;服從全民戰爭和現代戰爭的要求。一條總方針、總任務是: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突破尖端,兩彈為主,飛彈第一,積極發展噴氣技術與無線電電子科學,建立現代化的獨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三個步驟是:三年開始突破尖端,五年大體形成體系,八年基本獨立完整。十大原則是:(一)抓兩頭,帶中間,即抓尖端武器和民兵武器,帶動常規;(二)少買、少產、多建、多試;(三)合理布局,以中、小為主,靠山、隱蔽、分散;(四)分清輕重緩急,集中力量,突破重點;(五)質量第一,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求數量;(六)平戰結合,軍民結合,以軍為主;(七)勤儉辦國防事業;(八)全黨全軍辦國防事業;(九)大搞民眾運動,開展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十)堅持政治掛帥,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培養三八作風。這一整套方針原則的提出,為我國國防工業建設指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具體的發展道路。
從六十年代初起,毛澤東根據對戰爭形勢的判斷,一再強調,全國都要搞大後方,每個大區要搞大後方,每個省也要搞自己的大後方。他還特別要求,地方要搞軍事,各個省都要搞軍工廠,先搞修理,後搞製造。他這樣提出問題,其基本著眼點是,增強國防工業支持大規模反侵略戰爭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促進邊遠地區經濟的發展。根據他的指示,六十年代中期以後,全國廣泛開展了大、小三線建設。
國防工業體系應當完整,但是這種完整性應當是相對的,而不應當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所謂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應當是在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之內的相對完整,而不是在這之外的絕對完整。國防工業應當具有這樣的能力,它既可以生產常規武器,又可以生產尖端武器,從而達到自身體系的完整。與此同時,建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又不能脫離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在國家完整的工業體系之外再去另搞一個絕對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不能構想,軍事部門所需要的一切,不管東西大小、技術水平高低,都一定要由軍工企業來解決,為了滿足軍事需要,不問地方企業是否有能力解決,也一定要再建新的、完全為軍事系統服務的企業。如果不是這樣地看問題,把事情絕對化起來,一味片面追求國防工業體系的絕對完整,就會導致錯誤。在這方面我們是有教訓的。過去,由於指導思想存在片面性,一切建設都搞"大而全"、"小而全",條塊分割,自我配套,自成體系,搞封閉式發展,國防工業也深受其害。這樣做,分散了力量,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其結果,不僅影響整個國家建設,也影響了國防工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