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印

獨孤印1981年一個平常的日子,稀世國寶——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在旬陽老城東門外重見天日。一時間獨孤印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主人成為眾多媒體、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獨孤印
  • 所屬年代:公元六世紀
  • 印面:二十六面
  • 之主:獨孤信
簡介,之主獨孤信,

簡介

獨孤印,質地煤精石,呈八棱多面體。一共有二十六個印面。印面邊長均為2厘米(有的因稜角磨損,只有1.8或1.9厘米)。通體高4.5、寬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浸蝕,印體表層已有多道裂紋,印面局部剝落,稜角略有殘損。但基本保存完好。
在十八個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個印面上鐫刻印文。分別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啟事”、“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獨孤信白書”、“信白牋”、“信啟事”及“耶敕”、“令”、“密”。以印文的內容可見其有三種用途:上書用印、書信用印、行文用印。印文為陰文楷書,書法雅鍵勁拔,含有濃厚的魏碑意味。中國歷史上大面積嘗試使用楷書印開始於公元十三世紀的元代,而獨孤信早在公元六世紀已開始使用楷書印,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
獨孤印的材料與形狀特別,集多面印文於一體的印章在中國璽印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故被稱為“稀世國寶”。然而,印的主人更為特別,他就是鮮卑族大貴族、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獨孤信,其聲名遠播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之主獨孤信

獨孤信有著高貴的血統。原名獨孤如願,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西南)人,祖籍雲中縣(今山西原平縣西南)。少年獨孤如願風度翩翩,風流倜儻,因從小生活在遼闊的北方草原上,受當地尚武之風影響,騎馬射箭,無所不精,二十歲出頭,就因與賀拔度同斬衛可孤而“由是知名”!“美儀容,善騎射”、“好自修飾服章”的獨孤如願被軍中稱為“獨孤郎”。此後隨軍征戰,先後出任過荊州新野鎮將和防城大都督,後升任武衛大將軍。北魏末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西魏,孝武帝西逃長安投奔宇文泰,一時軍心大散,逃亡者過半。獨孤如願舍家追隨孝武帝,孝武帝感慨萬千:“將軍今能辭父母,捐妻子而從朕,‘世亂識忠良’此話當真不假啊!”獨孤之舉深為孝武帝賞識、器重,進其爵為浮陽郡公。大統六年(公元540年)侯景進犯荊州,丞相宇文泰令已是車騎大將軍的獨孤如願與李弼出武關防守。侯景兵退之後,以獨孤如願為大使,撫慰三荊,隨之,任為隴右十州大都督(約轄今寧夏六盤山以西、甘肅黃河以東一帶)、秦州刺史(今甘肅天水市)。隴右是西魏的後方,各民族雜居,地方豪強勢力盤根錯節,是一塊是非之地。早先時候,“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怨訟,歷年不能斷決。”等到獨孤如願治理秦州後,“事無壅滯”,他又“示以禮教,勸以耕桑”以致“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民願附者數萬家。”大冢宰宇文泰“以其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從此,獨孤如願改名為獨孤信。
獨孤印當年風度翩翩的“獨孤郎”還只是鋒芒初露,久經沙場的獨孤大將軍,已是一代名將。他才華橫溢,文韜武略,風度弘雅,兼通文武之道,治理一方,也是深得人心。官至大司馬,身為柱國大將軍的獨孤信權傾朝野!公元556年,大冢宰宇文泰去世,第二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魏帝自立,國號周,是為北周(獨孤信的大女婿宇文毓在獨孤信死去的當年即位,是為周明帝,第二年正月,大女兒即被立為皇后)。北周建立後,獨孤信“遷太保、大宗伯,進封衛國公,邑萬戶。”身為威勢顯赫的“八柱國”之一,本來是恩寵無以復加了,但因太傅趙貴等人與之謀誅晉國公宇文護,於公元557年二月被免去官職,三月間,就“逼令自盡於家”,在55歲上死去。一生戎馬倥傯,為西魏國立下卓越功勳,為宇文家族的北周王朝的建立立下豐功偉績,卻落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結局!歷史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獨孤信也未能擺脫歷代開國元勛宿命的結局!獨孤信叱吒風雲的悲劇人生令今人唏噓不已,然而他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卻是因了三個不同尋常的女兒為中原統治者的純漢族血統輸入遊牧民族的新鮮血液,從而使古代中國在唐時走向鼎盛之世。
獨孤信有幾個不同尋常的女兒。因為美男子父親的基因遺傳,獨孤信的女兒們絕色美麗,絕世聰慧,且氣度不凡,因此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三樁不同尋常的婚姻關係。長女是北周明帝的孝敬皇后,第七個女兒嫁給隋文帝楊堅,成了以節儉聞名的獨孤皇后,第四個女兒嫁李昞,而李昞因兒子做了唐朝的開國皇帝被封為太上皇。不尋常的婚姻關係,成就了獨孤信“天下第一岳父”的美譽。縱觀古代中國,還有誰能像獨孤信那樣,三個女婿分別是三個朝代的皇帝或太上皇,而他自己又是一身維繫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呢?
獨孤信是鮮卑族,他的外孫們自然具有胡人血統,是不折不扣的混血兒。隋煬帝至少有一半的鮮卑血統,他的表兄弟李淵同樣如此,更進一步,李淵的皇后又是鮮卑族人,他們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該有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統。隋唐統治者中有這么多的胡人血統,不難推想,他們在對待少數民族和外來文化方面,就不會有一種排斥和敵對心理,反而有一種先天的親和力。因而,中國歷史上鼎盛之世的民族政策和對外政策,即具有開明、開放和兼容並蓄性。然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遊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相融相溶。古代中國史證明:遊牧性格大大強於農耕性格,強悍性格是一個民族自立於民族之林的決定性因素。鮮卑民族驍勇、兇猛、強悍的性格同中原農耕民族的儒家精華混血生成的勇猛進取、開明開放、堅韌獨立的嶄新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古代中國在唐時走向鼎盛之世,達到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頂點!
穿越歷史時空,將目光定格於1500年前這枚小小的煤精印,透過其特殊主人和特殊的婚姻關係,折射出古代中國即將走上其顛峰時期的偉大變革。這也許是煤精印最具價值之處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