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尾狒(獅尾狒屬)

獅尾狒

獅尾狒屬一般指本詞條

獅尾狒(學名:Theropithecus gelada):是一種大型猴子,體長50-74厘米,體重13-21千克。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獅尾而得名,雄性尾長約51厘米,雌性約42厘米。其相貌奇特,體毛長而厚密,以抵禦高寒;體毛從深褐至黑色,毛色艷麗,雄性肩披長毛並有突出頰毛。

獅尾狒是一種晝行性、地棲猴類。產於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的海拔2000-5000米高原地區。棲息在衣索比亞寒冷多風的高原,陡壁懸崖,高達百米,共同覓食。以素食為主,而且是靈長類中唯一以草為食的種類,其食草占總食量的90%-95%。

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物種學史

獅尾狒現存僅有一種,分布限於衣索比亞高原,但是在史前時期,曾經是非洲草原上的優勢類型,種類繁多。在這些史前的獅尾狒中,歐氏獅尾狒是體形最大的一種,體重接近100千克,比雌性的大猩猩還重,是已知最巨大的猴子。

形態特徵

獅尾狒是一種大型猴子,體長50-74厘米,體重13-21千克。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尾而得名,雄性尾長約51厘米,雌性約42厘米。其相貌奇特,體毛長而厚密,以抵禦高寒;體毛從深褐至黑色,毛色艷麗,雄性肩披長毛並有突出頰毛,雌性則無。獅尾狒區別於其它狒狒的一個特徵是:面頰凹陷、呈"8"字型,鼻孔開口在兩側,更獨特的是:獅尾狒具明顯的胸斑,這是一種粉白色沙漏形泡狀裸皮,雄性之斑環以白色,雌性之斑則呈頂珠水泡突之狀,到了發情排卵期,對稱的水泡腫大並變成艷紅色。這種胸斑與狒狒陰部的性皮腫有同樣的信號作用,因獅尾狒常以坐立姿式採食摘草、所以這種表示發情的信號便展現到了胸前,以便群內成員相互間的視覺通訊。

棲息環境

棲息在衣索比亞寒冷多風的高原,陡壁懸崖,高達百米,發源於塔納湖青尼羅河流經於此,這裡就是食肉的野獸也難涉足,在這山高水險的峽谷中,生活著獅尾狒。在近海拔4000米的山地,幾乎無林木覆蓋。

生活習性

獅尾狒為晝行性、地棲猴類,群居性很強,是典型的群居動物,一個種群一般由一頭成年公猴、幾頭母猴以及它們的後代組成。在懸崖上,最多可聚集400隻,大群中包括許多小的家群,20隻為一家,一雄多雌,雌性是家庭居群的基本成員,一隻外來雄性要想進入居群,須通過打鬥競爭。雄狒常連趕帶追地轟著雌狒走路,但不像其它種狒狒那樣咬頸背,而是通過吼叫和特有的翻唇行為。當雄性獅尾狒激動時,總要把整個上唇迅速翻起,蓋住鼻子,露出牙床和犬齒,這是靈長類中獨一無二的表情。另外,它們還能以上下閃動白色眼瞼來發出視覺信息。
獅尾狒共同覓食。以素食為主,而且是靈長類中唯一以草為食的種類,其食草占總食量的90%-95%,常吃草籽、草根、草莖,偶吃野果、樹葉、花朵及昆蟲。它們總是坐在地上採摘草葉或挖掘草根,一個地方吃淨了,便換個地方,曳足而行,懶得站起身走路,所以,臀下生出禿裸的繭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衣索比亞。
獅尾狒分布圖獅尾狒分布圖

繁殖方式

獅尾狒狒的妊娠期為5-6個月。雌性通常每次僅產一仔,哺乳期持續約12-18個月。雌性性成熟在4-5歲,雄性5-7年。

亞種分化

獅尾狒(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及年代
英文名稱
1.
獅尾狒指名亞種
Theropithecus gelada gelada
Rüppell, 1835
Northern Gelada
2.
獅尾狒南方亞種
Theropithecus gelada obscurus
Heuglin, 1863
Southern Gelada

種群現狀

獅尾狒的天敵很多,有兀鷲花豹胡狼,它們都對獅尾狒構成威脅。尤其是兀鷲,在空中盤旋,一旦發現小獅尾狒父母,便從空中俯衝下來,用利爪抓走小獅尾狒。獅尾狒的另一威脅是人類的捕捉,因為山區人把獅尾狒視為“害獸”而捕殺。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008年靈長類紅色名錄——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