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兵馬俑

獅子山兵馬俑

獅子山漢兵馬俑在徐州市東郊獅子山鄉獅子山西約200米的市磚瓦廠采土坑內。1984年12月發現,由徐州博物館發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子山兵馬俑
  • 地址:徐州市
  • 發掘時間:1984年12月
  • 發掘單位:徐州博物館
文物介紹,藝術成就,

文物介紹

兵馬俑坑分步兵坑和車,騎兵坑兩部分,間距約125米。步兵俑坑位於南側,分別有三條東西長28米,南北寬2米。深0.4—1.05米和一條南北殘長26米,東西寬1.65米,深0.1—0.45米的警衛俑坑組成。一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前端有馬4匹,官吏俑1件,木質車(已朽)1件,是這個部隊的指揮機構,其後為站式和跪式俑式群。
因坑東端遭受破壞,殘存陶俑約500件;二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因後端遭受破壞,殘存474件,以跪座式俑為主。三號坑尚未發掘。四號坑存俑僅十餘件,且多破壞。車,騎俑坑2個,一個於1985年被駱駝山磚瓦廠破壞;另一個於1987年5月發掘,為殘俑坑,僅出土5件陶馬,可復原共18件。
經檢測,這批陶俑中官吏俑,髮辮俑,髮髻俑,弓弩俑,盔甲俑,警衛俑,跪式俑。持卡俑,甲冑俑,騎士俑及駕車和乘騎之馬俑等。坑內陶俑皆西向,周身施白色,領,袖口等局部繪紅色。這批陶俑的發現,對研究當時的墓葬制度,兵俑的裝備和組成,騎兵,車兵的建制和運用等提供了重要資料。1985年在原址建立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並對外開放。

藝術成就

 獅子山兵馬俑的雕塑藝術,是在繼承前人藝術成就基礎上的創新之作。如果說秦俑是以秦軍體魄健壯高大、裝備齊全的將士為模特,以寫實的手法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的話,那么獅子山兵馬俑則是楚國雕塑藝術家以寫意手法創作出來的藝術珍品,它更重視傳神和表現複雜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獅子山兵馬俑的製作方法是模製,向模具化的製作前進了一大步。
根據邱永生等人的研究,獅子山兵馬俑的基本製作方法是:首先以手工雕塑出各種俑類的母模,然後按照母模分部位製作分模,再依模製作俑坯,而後把各部位粘接成形,並修整定型,陰乾後入窯焙燒,出窯後施彩,把頭和身軀組裝起來,成為一件完整的陶俑
  獅子山兵馬俑絕大部分是頭身分別燒制的,也有一部分是把頭和身體用濕泥粘接後再入窯。其中馬俑的製作工藝已經十分成熟,令人讚嘆。由於馬的體型較大,結構也相對複雜,所以被當時的工匠們分為頭頸、身軀、四肢、尾以及雙耳等部分分別模製後組裝。馬的眼瞼和鼻翼十分傳神,顯然經過了精心修飾;嘴角部分有圓形穿孔,以示穿銜;馬的身軀比較厚重,所以被分為左右模分別燒制,在腹下留有橢圓形孔,手可以伸進去,孔邊有清晰的指捺痕。這個小孔作用很大,它可以保證在高溫焙燒下俑坯不爆裂和變形。在身軀與四肢的結合處,都留有預先設計好的結合平面;馬腿多製成實心,但腿的上部,也有中空或上端留有凹窩。
獅子山兵馬俑
當這一件件肅穆威儀的兵馬俑出現在眼前時,時光仿佛瞬間迴轉到了兩千多年前,兩軍對壘的肅殺之氣也迎面撲來。應該說,獅子山兵馬俑的創作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效果。那穩健肥碩的馬俑,足智多謀的官吏俑,矯健英俊的立式俑,威嚴肅穆的甲冑俑,憨厚質樸的發俑,機智敏捷的警衛俑,無一不凝結著創作者們的藝術匠心。通過眼、眉、嘴、鼻的微小變化,刻劃出各種栩栩如生的不同神態,表現出豐富的情感,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
官吏俑是這批陶俑最成功的佳作之一,他們給人以足智多謀、沉著冷靜、審時善斷的感覺,大有身經百戰、勝利在握的軍事指揮家風度。
在士兵俑中,尤值一書的是甲冑俑。他們頭戴風字盔,身披鎧甲,威風凜凜,在僅露出20平方厘米的面部,雕出眼、眉、鼻、嘴等部位,面型豐滿,五官均勻,威嚴肅穆,充滿銳氣。
在獅子山兵馬俑中,有相當數量身背箭服的弓弩手。《孫臏兵法·勢備》中說:“何以知弓弩之為勢也?發之肩膺之間,殺人於百步之外,不知其所道至。故,弓弩勢也。”弓弩不受地形限制,可殺人在百步之外,是一種遠射程的冷兵器,幾乎任何兵種也都可以套用。這批弓弩手,身穿戰袍,足登快靴,氣概不凡。
獅子山兵馬俑,從整體來講,顯得比較拘謹,基本沒有大動作的實戰姿態,各類俑的職能多是通過手的各種姿勢變化顯現的。這些俑表情多深沉肅穆,特別是那咧嘴欲哭的髮辮俑群體,表現出陰鬱深沉的情感,這就凸現了塑造這支隊伍的主題思想。但是,在俑群中,也有少量表情明快者,這當與匠師們不同的境遇有關,作品中也難免融進了匠師們自己的喜怒哀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