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場堡鄉

猴場堡鄉

猴場堡鄉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貴定縣東南部,屬於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嚴重缺乏,屬於工程性缺水地帶。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常規農業為主,以辣椒、烤菸、小麥、馬鈴薯、油菜核桃經濟作物為輔。

2014年4月撤鄉並鎮,併入昌明鎮,撤銷猴場堡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猴場堡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下轄地區:轄永和村、紅光村
  • 電話區號:0854
  • 地理位置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
  • 面積:67平方公里
基本概況,地理氣候,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經濟狀況,行政區域,歷史沿革,交通條件,特色產業,猴場堡——辣椒之鄉,猴場堡鄉500畝新煙區生產建設順利推進,旅遊資源,翁樹河旅遊景點,歷史名人,

基本概況

猴場堡鄉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貴定縣東南部,距酷應背灶縣城50公里。東鄰都勻市擺忙鄉,南接窯上鄉,西、北與昌明鎮接壤。鄉政府位於永和村境內。
猴場堡鄉猴場堡鄉
猴場堡鄉政府位於永和村境內。是省級重點一類貧困鄉,總面積67平方公里,轄永和村、紅光村、擺龍村3個行政村,40個村民組,45個自然村寨。
2011年,人均純收入為3614元。2011年全鄉生產總值為2643萬元,財政總收入113.5萬元。都惠公路(縣922道)穿境而過,現有九年制學校1所,完小2所,幼稚園1個,衛生院1個。耕地面積為5516畝,其中田3482畝,土2034畝,人均耕地面積為0.75畝。是一個居住著漢族、布依、苗族的農業山區鄉。

地理氣候

由於屬於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嚴重缺乏,屬於工程性缺水地帶。以種植水稻、玉米等常規農業為主,以辣椒、烤菸、小麥、馬鈴薯、油菜核桃經濟作物為輔,有黔南州高標準茶葉核心示範帶5000畝、年產9萬噸的大隴享妹嫌翻煤廠、1000畝烤菸種植基地(紮營破片區、外壩片區、翁樹河片區)、千畝茶園等。鄉境內有縣級保護文物反清反帝抗教的布依族農民領袖羅發先墓一座,有生長於猴場堡鄉的北伐名將戴戡故居,有優美獨特、豐富多彩的少數民生態文化,極具喀斯特束試察斷層岩特色的翁樹河風光及沿河豐富民俗風情的少數民族村寨。
猴場堡鄉

地理位置

猴場堡鄉位於貴定縣東南部,距縣城50公里。東鄰都勻市擺忙鄉,南接窯上鄉,西、北與昌明接壤。地理坐標:東經107°10‘~107°19‘,北緯26°12‘~26°19‘。猴場堡鄉屬於典型的山區鄉,境內多山,平地較少。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坡有20多座,最高峰為營盤山,海拔1501米。

自然資源

猴場堡鄉土壤以黃壤性沙土為主,PH值在6.5—8.5之間,有機質含量1%—4%。地勢東高西低,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為一年兩熟農業氣候區。日照時間短,年平均氣溫14.5℃,積溫5200℃左右,年降雨量1400毫米,無霜期234—303天。礦產資源有煤、硫鐵礦、矽礦等,儲量豐富,分布較廣泛,煤礦主要分布在紅光、永和村,年產量15000噸,煤質好、燃卡高。探明地處原紅光、堡子兩村交界處高坡坪煤礦,理論儲量達150萬噸,可開採量120萬噸左右。
境內有翁樹河、剪刀河。

經濟狀況

猴場堡鄉盛產辣椒,該地生產之辣椒具有“個長、肉厚、色艷、香辣可口”的特點,暢銷惠水獨山都勻等周邊縣市,具有“黔南辣椒之鄉”的美譽。
猴場堡鄉小葉苦丁茶,生長在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清新,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苗嶺山區——扁左苗寨。有降血壓、降血脂、降低膽固醇和清熱解毒、健胃消食、提神醒腦、明目益思、延年益壽等效果;現有黔南州高標準茶葉核心示範帶5000畝。
2011年全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51.3公頃,糧食作物總產量2500餘噸,油料作物250餘噸,烤菸總產量約40噸,蔬菜產量約800噸。2012年,全鄉烤菸種植1000畝,分有翁樹河片區、紮營坡片區、外壩片區;辣椒種植500畝;娃娃魚養殖5000尾等。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614元。
2011年,人均純收入為3614元。2011年全鄉生產總值為2643萬元,財政總收入113.5萬元。

行政區域

猴場堡鄉政府在堡子街上。轄有永和村、紅光村、擺龍村3個行政村。2011年末,約有1746戶,7459餘人,農業人口為1704戶7213人。

歷史沿革

猴場堡名稱來源於其傳統趕場天是十二地支裡面的“申”日、“寅”日,以“申”日為首場,而十二地支相對應的十二生肖是“猴”,因此這個趕場在貴定來說叫“猴場”,趕場所在地是一個鋪子,鋪子也叫堡子,因此叫猴場堡,後來就習慣沿襲舊時叫法做猴場堡淋榜晚鄉,現在趕場仍按照“申”日和“寅”日輪流進行。猴場堡自明朝以來就設定管理機構,先後屬龍里、都龍元勻。到清朝設汛、所、寨、牌,區。清雍正八年,屬於貴定南牌,清宣統元年撤牌設區,猴場堡屬七區。中華民國時期,猴場堡西面部分地區一度屬於龍里。民國三年,將原屬於龍里的猴場堡鄉的馬鞍山、大堡、小堡、猴場寨等劃歸規定。民國十九年,屬於第七區,設有鄰、閭。民國二十四年,屬於第三區,區公所駐今昌明,設保甲制度。民國三十一年,設永和鄉,鄉駐擺龍,面積虹櫻再840畝,9 個保,97個甲,1061戶5527人,亦屑邀照有南面部分屬於凌雲鄉。新中國建立初期屬貴定縣第三區,1952年屬第六區,區政府駐江肘場,1954年區政府遷猴場堡。次年六區稱江肘區。1956年將江肘區之江肘、下堡、富溪、界牌、擺桑等地劃歸都勻縣。1958年底,設永和管理區,屬於昌明公社。1962年改永和管理區為擺龍公社屬昌明區,後改為猴場堡公社駐猴場堡。1967年猴場堡公社稱猴場堡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初撤銷公社稱猴場堡鄉屬昌明區,轄堡子、木馬、龍河、擺龍、紅光、扁左6個村民委員會。1991年“建並撤”政策實施後,成立猴場堡鄉人民政府,轄堡子、木馬、龍河、擺龍、紅光、扁左6個村民委員會。2009年並村之後,猴場堡鄉轄永和村、紅光村、擺龍村3個行政村。

交通條件

猴場堡鄉距貴定縣交通、經濟重鎮昌明鎮僅6公里,到貴陽僅需1個半小時,到都勻需1小時,到貴定縣城需1個小時。都(勻)惠(水)公路(922縣道)貫穿全境,貴廣高速、蓉廈高速、新黔桂鐵路穿境而過。目前計畫建猴(場堡)窯(上)柏油路。

特色產業

猴場堡——辣椒之鄉

猴場堡素有黔南辣椒之鄉美譽。辣椒是猴場堡鄉農特產品之一,紅辣椒色澤鮮艷,個長肉厚籽少,味醇而甘。很受四方賓客青睞。由於產量少,市場供不應求。猴場堡鄉抓住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實施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種植,對農戶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採取技術支持,資金物資扶持,通過“公司+協會+農戶+大戶”方式,實施“分片連片+散戶”種植辦法,蔬菜種植中辣椒力爭達1000畝以上。目前,三個200畝示範基地的苗床已經順利育苗。由於鄉黨委政府工作措施到位,1000畝辣椒種植正在有序進行。

猴場堡鄉500畝新煙區生產建設順利推進

2011年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猴場堡鄉作為一個新建烤菸區,幫助猴場堡鄉加快經濟發展。烤菸生產是一個金色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是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的有力保證,對全鄉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自從縣政府下達500畝種植計畫及煙水配套建設目標任務後,猴場堡鄉抓住機遇,立即行動,克服困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確保烤菸種植和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首先是加強組織領導。抽調全鄉精兵強將成立了烤菸種植和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領導小組,並且強化工作措施,落實責任到位;二是強化宣傳發動。通過在紅光村多次召開村組幹部會及村民大會,發放宣傳資料,理清了思路,民眾樹立發展觀念、大局觀念,最終使大家形成共識,積極支持500畝菸葉生產以及煙水配套工程建設。三是紮實推進。引進五個掌握技術的大戶種植,利於推進現代菸草農業生產技術模式。村組幹部深入農戶,積極引導協調土地流轉,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細緻入微做好土地流轉的丈量、登記、製圖、雙方簽字、資料歸檔等工作。目前,兩個點0.45萬盤漂浮式育苗長勢良好,500畝有機肥堆制和250畝煙箱機耕、起壟、覆膜基本完成,密集型烤房建設施工接近打頂,水淹沖水庫整治、水窖、溝渠施工緊鑼密鼓進行,屆時確保形成灌溉效益。鄉項目小組加強質量監控,加強協調服務,工作有序推進。

旅遊資源

猴場堡鄉具有獨特的自然氣候資源,人與自然關係十分和諧,生態環境得到良好保護。春夏,則喬木叢生,到處一派蔥蔥鬱郁景象,令人賞心悅目,又是避暑的好地方。而到秋冬,卻是黃金連片,因猴場堡鄉盛產青槓樹、楓樹等,一到秋天降臨,滿山都是金黃色,恰恰好處地呈現出“滿山紅葉紅滿天、不知深處有人家”的美好景色。在這鳥語花香的小鄉里,可以不用去想城市的繁華,不用去追求激情,然而卻自覺的享受到靜逸的美妙,是避免浮躁,接自然之氣的佳境。原著居民的土著話,錯落有致的少數民族村寨,精緻的少數民族手工藝,那男女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耕作休息,到處聽到優美動聽的歡歌笑語,構成獨特的少數民族生態文化,以及展現出本土少數民族的一幅幅悠閒生活畫像。

翁樹河旅遊景點

翁樹河旅遊景點位於猴場堡鄉西北面,具昌明鎮有6公里。翁樹河由北向南流淌,沿途險峰奇秀,千姿百態,峽谷美侖絕幻,如臨仙境。河左岸橫臥5萬平方米的古生物化石群,極具科普考察價值;右岸是綠樹掩隱的布依族居民村寨,漫步其間,曲徑幽深,恍若隔世。沿河村寨的少數民族能格善舞,農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是他們的主要節日。翁樹河布依族民族風情寨,屬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在這裡有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是避暑、休閒、觀光、旅遊、農家樂的好去處,是品嘗少數民族美味佳肴的是逃避工作煩累、身心疲憊、心裡浮躁的好地方。

歷史名人

戴戡,字循若。1880年10月1日(清光緒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生於貴州省貴定縣猴場堡一農家。父戴連城,母鐘氏。截幼時家貧且多病,12歲時喪母。13歲時父親將他送到舊治(今舊治鎮)拜郎雲程先生為師。為方便其讀書,其父很快便舉家遷到了舊治。戴戡天資聰穎,在郎先生門下苦讀三年,如坐春風,進步極快,一舉成為秀才,初露鋒芒。後來,因家中實在困難,不得已在家務農數年。1904年,在郎師幫助下,戴城赴省城拜在徐天序(淑一,舉人)門下求學。次年,以縣學附生資格,派至日本留學,初就讀於日本宏文學院師範科,畢業後,又考入高等理化科,光緒33年(1907)10月畢業並於這年冬天回國。戴勘回國後,初執教於河南法政學堂並分管庶務。宣統元年(1909),雲貴總督李經義聞其能,邀其前往治礦業。赴雲南任箇舊錫務公司經理。至1915年,戴勘先後任貴州樞密院議員兼軍政股副主任、貴州都督府左參贊、貴州黔中觀察使、貴州民政長、貴州巡按使、北京政府參政院參政等要職。
羅發先:
2011年,人均純收入為3614元。2011年全鄉生產總值為2643萬元,財政總收入113.5萬元。

行政區域

猴場堡鄉政府在堡子街上。轄有永和村、紅光村、擺龍村3個行政村。2011年末,約有1746戶,7459餘人,農業人口為1704戶7213人。

歷史沿革

猴場堡名稱來源於其傳統趕場天是十二地支裡面的“申”日、“寅”日,以“申”日為首場,而十二地支相對應的十二生肖是“猴”,因此這個趕場在貴定來說叫“猴場”,趕場所在地是一個鋪子,鋪子也叫堡子,因此叫猴場堡,後來就習慣沿襲舊時叫法做猴場堡鄉,現在趕場仍按照“申”日和“寅”日輪流進行。猴場堡自明朝以來就設定管理機構,先後屬龍里、都勻。到清朝設汛、所、寨、牌,區。清雍正八年,屬於貴定南牌,清宣統元年撤牌設區,猴場堡屬七區。中華民國時期,猴場堡西面部分地區一度屬於龍里。民國三年,將原屬於龍里的猴場堡鄉的馬鞍山、大堡、小堡、猴場寨等劃歸規定。民國十九年,屬於第七區,設有鄰、閭。民國二十四年,屬於第三區,區公所駐今昌明,設保甲制度。民國三十一年,設永和鄉,鄉駐擺龍,面積840畝,9 個保,97個甲,1061戶5527人,亦有南面部分屬於凌雲鄉。新中國建立初期屬貴定縣第三區,1952年屬第六區,區政府駐江肘場,1954年區政府遷猴場堡。次年六區稱江肘區。1956年將江肘區之江肘、下堡、富溪、界牌、擺桑等地劃歸都勻縣。1958年底,設永和管理區,屬於昌明公社。1962年改永和管理區為擺龍公社屬昌明區,後改為猴場堡公社駐猴場堡。1967年猴場堡公社稱猴場堡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初撤銷公社稱猴場堡鄉屬昌明區,轄堡子、木馬、龍河、擺龍、紅光、扁左6個村民委員會。1991年“建並撤”政策實施後,成立猴場堡鄉人民政府,轄堡子、木馬、龍河、擺龍、紅光、扁左6個村民委員會。2009年並村之後,猴場堡鄉轄永和村、紅光村、擺龍村3個行政村。

交通條件

猴場堡鄉距貴定縣交通、經濟重鎮昌明鎮僅6公里,到貴陽僅需1個半小時,到都勻需1小時,到貴定縣城需1個小時。都(勻)惠(水)公路(922縣道)貫穿全境,貴廣高速、蓉廈高速、新黔桂鐵路穿境而過。目前計畫建猴(場堡)窯(上)柏油路。

特色產業

猴場堡——辣椒之鄉

猴場堡素有黔南辣椒之鄉美譽。辣椒是猴場堡鄉農特產品之一,紅辣椒色澤鮮艷,個長肉厚籽少,味醇而甘。很受四方賓客青睞。由於產量少,市場供不應求。猴場堡鄉抓住機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實施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種植,對農戶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採取技術支持,資金物資扶持,通過“公司+協會+農戶+大戶”方式,實施“分片連片+散戶”種植辦法,蔬菜種植中辣椒力爭達1000畝以上。目前,三個200畝示範基地的苗床已經順利育苗。由於鄉黨委政府工作措施到位,1000畝辣椒種植正在有序進行。

猴場堡鄉500畝新煙區生產建設順利推進

2011年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猴場堡鄉作為一個新建烤菸區,幫助猴場堡鄉加快經濟發展。烤菸生產是一個金色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是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的有力保證,對全鄉經濟社會健康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自從縣政府下達500畝種植計畫及煙水配套建設目標任務後,猴場堡鄉抓住機遇,立即行動,克服困難,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確保烤菸種植和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首先是加強組織領導。抽調全鄉精兵強將成立了烤菸種植和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領導小組,並且強化工作措施,落實責任到位;二是強化宣傳發動。通過在紅光村多次召開村組幹部會及村民大會,發放宣傳資料,理清了思路,民眾樹立發展觀念、大局觀念,最終使大家形成共識,積極支持500畝菸葉生產以及煙水配套工程建設。三是紮實推進。引進五個掌握技術的大戶種植,利於推進現代菸草農業生產技術模式。村組幹部深入農戶,積極引導協調土地流轉,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細緻入微做好土地流轉的丈量、登記、製圖、雙方簽字、資料歸檔等工作。目前,兩個點0.45萬盤漂浮式育苗長勢良好,500畝有機肥堆制和250畝煙箱機耕、起壟、覆膜基本完成,密集型烤房建設施工接近打頂,水淹沖水庫整治、水窖、溝渠施工緊鑼密鼓進行,屆時確保形成灌溉效益。鄉項目小組加強質量監控,加強協調服務,工作有序推進。

旅遊資源

猴場堡鄉具有獨特的自然氣候資源,人與自然關係十分和諧,生態環境得到良好保護。春夏,則喬木叢生,到處一派蔥蔥鬱郁景象,令人賞心悅目,又是避暑的好地方。而到秋冬,卻是黃金連片,因猴場堡鄉盛產青槓樹、楓樹等,一到秋天降臨,滿山都是金黃色,恰恰好處地呈現出“滿山紅葉紅滿天、不知深處有人家”的美好景色。在這鳥語花香的小鄉里,可以不用去想城市的繁華,不用去追求激情,然而卻自覺的享受到靜逸的美妙,是避免浮躁,接自然之氣的佳境。原著居民的土著話,錯落有致的少數民族村寨,精緻的少數民族手工藝,那男女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耕作休息,到處聽到優美動聽的歡歌笑語,構成獨特的少數民族生態文化,以及展現出本土少數民族的一幅幅悠閒生活畫像。

翁樹河旅遊景點

翁樹河旅遊景點位於猴場堡鄉西北面,具昌明鎮有6公里。翁樹河由北向南流淌,沿途險峰奇秀,千姿百態,峽谷美侖絕幻,如臨仙境。河左岸橫臥5萬平方米的古生物化石群,極具科普考察價值;右岸是綠樹掩隱的布依族居民村寨,漫步其間,曲徑幽深,恍若隔世。沿河村寨的少數民族能格善舞,農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是他們的主要節日。翁樹河布依族民族風情寨,屬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在這裡有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蹈,是避暑、休閒、觀光、旅遊、農家樂的好去處,是品嘗少數民族美味佳肴的是逃避工作煩累、身心疲憊、心裡浮躁的好地方。

歷史名人

戴戡,字循若。1880年10月1日(清光緒六年八月二十七日)生於貴州省貴定縣猴場堡一農家。父戴連城,母鐘氏。截幼時家貧且多病,12歲時喪母。13歲時父親將他送到舊治(今舊治鎮)拜郎雲程先生為師。為方便其讀書,其父很快便舉家遷到了舊治。戴戡天資聰穎,在郎先生門下苦讀三年,如坐春風,進步極快,一舉成為秀才,初露鋒芒。後來,因家中實在困難,不得已在家務農數年。1904年,在郎師幫助下,戴城赴省城拜在徐天序(淑一,舉人)門下求學。次年,以縣學附生資格,派至日本留學,初就讀於日本宏文學院師範科,畢業後,又考入高等理化科,光緒33年(1907)10月畢業並於這年冬天回國。戴勘回國後,初執教於河南法政學堂並分管庶務。宣統元年(1909),雲貴總督李經義聞其能,邀其前往治礦業。赴雲南任箇舊錫務公司經理。至1915年,戴勘先後任貴州樞密院議員兼軍政股副主任、貴州都督府左參贊、貴州黔中觀察使、貴州民政長、貴州巡按使、北京政府參政院參政等要職。
羅發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