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蛛科

狼蛛科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目的1科,常見的有狼蛛、水狼蛛、豹蛛和獾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狼蛛科
  • 拉丁學名:Lycosidae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蛛形綱
  • 亞綱:柄腹亞綱
  • :蜘蛛目
  • 亞目:新蛛亞目
  • :狼蛛科
  • 英文名:wolf spider
簡介,外形,特徵,習性,形態特徵,常見狼蛛,

簡介

狼蛛科,Lycosidae,狼蛛為三爪類遊獵型蜘蛛,多數不結網,少數結簡單漏斗型小網,有些屬尚有“亞社會性(Subsocial)”生活。名稱來源於希臘字“Lykos”,意為狼,故名。

外形

體色灰褐色,出沒於草間、田埂、溪邊、溝旁、山林、草原。善走能跳,行動敏捷,食性雜,捕食量大,性兇猛。8眼皆為晝眼,排列成4—2—2三列,第一列4眼小,或前曲或後曲或平直,後中眼與後側眼相距甚遠,分別為第二、第三眼列。螯肢後齒堤2~3齒,步足粗壯,3爪有毛叢,肢體較長,能將軀體撐起,便於在凹凸不平的底物上疾走。

特徵

狼蛛的另一明顯特徵是母蛛將卵囊用蛛絲纏系在紡器下方,整個孵化期都攜帶著。初孵若蛛簇擁於母蛛腹部背面,若干時日後才散開,營獨立生活。卵囊形狀不一,球形或扁圓形,由上下兩瓣組成。兩瓣之間在相當於“赤道”部位有一縫合線。第一次蛻皮後的若蛛,在囊內蠢蠢欲動,母蛛將縫合線撕裂開,讓若蛛逸出。

習性

多數狼蛛生活在地表面的雜草間、石塊、落葉下,較潮濕的地帶或近水體的地方,有的在沼澤地生活,水狼蛛在稻田中還可潛水捕食。有的狼蛛是營穴居生活的,如新疆狼蛛切Lycosa singoriensis成蛛洞穴深達50cm。南歐有種舞蛛穴深約30cm,洞口還有一圈圍子,有些本是地表面生活的種類如獾蛛、熊蛛等,為了躲避乾旱或嚴寒季節,也離地營穴。穴無蓋,用落葉、雜草和土屑塞住穴口,以保持穴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少數狼蛛還可適應一些特定的生境,如高山的凍土帶,北極無樹木的遼闊平原,大草原,乃至密林、沙灘等。

形態特徵

8眼黑色,排成三列(4-2-2)。前列眼較小,中、後兩列眼較大,後列兩眼的間距大於中列。步足粗壯,多刺,末端為 3爪。因善跑、能跳、行動敏捷、性兇猛而得名。全球1500餘種。體中、小型長 3~25毫米。多數徘徊遊獵,少數結網。在地面、田埂、溝邊、農田和植株上活動。靜息時隱藏在石下或土縫中,有的種類穴居。通常日間出來覓食,在溫暖地區也夜出覓食。捕食量大,是農田中重要的害蟲天敵。
狼蛛科卵袋球形或扁球形,由兩片半球形絲膜合成,兩片邊緣用絲縫合。卵袋攜帶在母蛛末端的紡器上。如把卵袋移下,母蛛找到後再掛在紡器上。如果除去,它提前產第2個卵袋,也有的把樹皮、紙片或螺殼掛在紡器上作為替代。幼蛛孵出後,爬上母蛛腹部的背面,約3~7天后,才離開母體營獨立生活。
水狼蛛多見於水田或河邊,
豹蛛屬的擬環豹蛛為中國水田中的優勢種,食蟲量大,在消滅害蟲中起重要作用。
分布於新疆的穴居狼蛛毒性大,對人畜有危害。

常見狼蛛

狼蛛
蜘蛛的一種,屬節肢動物門、蛛形綱動物,能捕殺害蟲,是有益動物。
平時過著遊獵生活,一到繁殖季節,雄狼蛛總是百般討好雌蛛,大獻殷勤。
狼蛛求偶時,先紡織一個小的精網,把精液撒在上面,然後舉著構造特殊的腳須撈取精液,含情脈脈地靠近雌蛛。在靠近雌蛛前,雄蛛在遠處不斷地揮舞腳須,若雌蛛伏著不動,雄蛛才得以靠近雌蛛進行交配,雄蛛用腳須把精液送進雌蛛的受精囊中;一旦交配完成,它就會被兇殘的雌蛛吃掉,成了短命的“新郎”。
雖然雌狼蛛嗜殺成性,但撫養子女卻體貼入微。它產卵前先用蛛絲鋪設產褥,將卵產上後又用蛛絲覆蓋,做成一個外包“厚絲緞”,內鋪“軟絲被”的卵囊,以防風避雨。為了防止意外,狼蛛乾脆把卵囊帶在腹部下面,用長長的步足夾著它隨身帶走。
小狼蛛出世後,雌蛛更是愛護備至。幼兒紛紛爬上母親的背部或腹壁,由母親背著到處巡遊、狩獵。這樣,要持續到幼蛛第二次蛻皮後,雌蛛才肯放心地讓它們離開自己,各自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