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

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

本書通過對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性、犯罪行為學體系結構及犯罪行為學基本內容展開的研究,旨在構建一個犯罪行為理論的獨立的、完整的體系,在刑事法領域建立一門與犯罪學、刑法學等學科交叉的新學科,與犯罪心理學呼應。

基本介紹

  • 書名: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頁數:347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法律出版社
  • 作者:樓伯坤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86219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包括了犯罪行為學獨立、犯罪行為學結構、犯罪行為學內容和犯罪行為學套用四大基本問題,內容涉及犯罪行為學基礎理論的定位、構造、基本特徵、專有內容和實踐套用,對犯罪行為從被模型設定到現實套用的過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犯罪行為學理論體系。

作者簡介

樓伯坤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刑事法學。出版專著2部;主編刑法學教材2部;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務部課題各1項,中國法學會課題2項;發表論文一百餘篇;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3項。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犯罪行為學導論一、在學科夾縫中犯罪行為處於尷尬的地位
二、在犯罪行為面前犯罪學和刑法學都面臨轉變
三、確定犯罪行為需要先設定模型
四、套用犯罪行為模型需要新的規則
五、新的法學學科的創立是法學家的任務
六、展望
第二章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性第一節犯罪行為學獨立的必要性
一、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是“動態犯罪行為”理論創新
的需要
二、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是彌補犯罪行為理論研究體系
缺陷的需要
三、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是散在性行為成為規範性行為
的實踐需要
四、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是犯罪行為系統化研究的必然結果
第二節犯罪行為學獨立的可行性
一、犯罪行為的內涵具有可供綜合研究的共性特徵
二、刑事一體化的發達為犯罪行為學的創設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成果為犯罪行為學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四、犯罪心理學和刑罰學的形成為犯罪行為學的獨立提供了範例
第三節犯罪行為學獨立研究的目標
一、為犯罪行為從自然狀態到法律狀態提供系統化的規則
二、為犯罪行為從散在性向確定性過渡提供選擇標準
三、為靜態犯罪行為的動態化提供統一尺度
四、為犯罪行為形成為完整體系提供理論先導
第三章犯罪行為學的體系結構第一節犯罪行為學的基本範疇
一、行為
二、犯罪
三、犯罪行為
四、動態犯罪行為
第二節現象化的犯罪行為
一、現象化犯罪行為的含義
二、現象化犯罪行為的學說
三、現象化犯罪行為的類型
四、現象化犯罪行為的發生原因
五、現象化犯罪行為的特徵
第三節模型的犯罪行為
一、模型的犯罪行為概述
二、模型的犯罪行為的形態
三、模型的犯罪行為的現狀
第四節實定的犯罪行為
一、實定的犯罪行為的概念
二、實定的犯罪行為的淵源
三、研究實定的犯罪行為的意義
第四章犯罪行為學的基本內容第一節犯罪行為學原理
一、犯罪行為學的概念
二、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
三、犯罪行為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犯罪行為學與犯罪行為的關係
一、犯罪行為是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
二、犯罪行為學是系統研究犯罪行為的學科
第三節犯罪行為的理論學說
一、英美法系國家關於犯罪行為的理論
二、大陸法系國家關於犯罪行為的理論
三、我國關於犯罪行為的理論
四、對犯罪行為理論學說的簡評
第四節犯罪行為的構成要素
一、犯罪行為要素的一般理論
二、犯罪行為的心素
三、犯罪行為的體素
四、犯罪行為要素間的相互關係
第五節犯罪行為的狀態
一、犯罪行為狀態的含義
二、犯罪行為狀態的類型
三、犯罪行為狀態的地位與作用
第五章犯罪行為學的實踐套用第一節犯罪行為模型的建立
一、建立犯罪行為模型應當遵循的原則
二、建立犯罪行為模型的要求
三、建立犯罪行為模型的考察要素
四、建立犯罪行為模型的考察對象
五、犯罪行為模型的系統化協調
第二節犯罪行為模型的司法套用
一、犯罪行為模型司法套用的基本理念
二、犯罪行為模型司法套用的原則
三、犯罪行為模型司法套用的場合
第三節犯罪行為要素的收集與篩選
一、犯罪行為要素的收集
二、犯罪行為要素的篩選
第四節犯罪行為的實定化
一、犯罪行為實定化的含義
二、犯罪行為實定化的內容
三、犯罪行為實定化的要求
四、犯罪行為實定化的方法
五、犯罪行為實定化的規則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序一
高銘暄
高銘暄,中國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中國國際刑法研究開創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專職顧問,兼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名譽副主席暨中國分會名譽主席。我指導的博士生樓伯坤教授今年5月來京參加我和王作富教授聯袂執教60周年學術慶典時,與我說起他經過三年多時間主持研究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的課題已經完成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催促他抓緊出版,為學界提供一份新鮮的精神食糧。為此,我也準備藉此機會,說點什麼,以表達我對後輩勇於求實創新的關切和支持。然而,到要真正落筆寫成文字的時候,我又感到不知從何說起,還是說說我對他鐘情於對犯罪行為研究的一些感受吧。
樓伯坤教授成為我的學生是從2004年開始的。那時,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暨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工作。他是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的副教授到“中心”來做訪問學者,選我作為學術研究的導師。根據以往的做法,訪問學者的導師就是指導學生參與一些課題研究和學術活動,並在他們有疑問的時候一起進行討論,幫助釐清思路,把握學術的方向。因此,在樓伯坤進“中心”以後,我在聽課、聽講座和參與課題研究等方面布置了一些要求,希望他順利完成訪問工作就可以了。而他進到“中心”後,除了修學研究生的課程、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外,一頭扎進圖書館,在半年時間裡寫出了幾篇總計十多萬字的論文,希望我給予指導。儘管我的時間也很緊張,但我被他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感動,對他撰寫的幾篇論文都給予了具體指導。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他當時研究的“行為加重犯”理論,他為那篇“行為加重犯研究”的論文反覆琢磨和修改,最後在《法學家》雜誌2005年第2期上發表了,引起了刑法學界的關注。隨後,他又沉下心去探索這一主張的理論根據,從大量的文獻資料和立法規定中尋找“行為”可以成為加重因素的理由。經過全面的調查研究和理論論證,取得了重大突破,終於在2006年8月出版了《行為加重犯研究》的專著。這部專著被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趙秉志教授稱為“填補了我國刑法學研究的空白”,相關成果還被評為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07年樓伯坤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刑法專業,成為我在北師大指導的一名博士生。入學伊始,他就與我討論“犯罪行為”的問題,希望把“犯罪行為”作為今後學術研究的方向。說實在的,我以前指導的博士生也有研究犯罪行為的,如對作為、不作為、行為犯等的研究。我心想,作為一名喜歡從事刑法基礎理論研究的學者,能夠在刑法的核心問題上作一些探索,是值得肯定的。所以也沒有太在乎他選擇的具體方向,認為他只是想在攻博期間多做一些學問罷了。2008年他以“犯罪行為學研究”為題申報了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課題,首次把犯罪行為學作為一個學科的思想提出來了。我當時就覺得這是一種新的思想,像他這樣一位還算年輕的學者,去探索一番,也是培養創新精神、錘鍊學術品格的一個方面,所以就鼓勵他去大膽創新。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他好像一發不可收拾了,2009年他又以“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為題去申報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項目。這是一個有點“冒險”的舉動,但他成功了。我猜想,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評審專家大概也是基於對年輕學者學術創新的鼓勵而投了贊成票,大家都想看看這個無人問津的話題到底研究出來是個什麼樣子。
坦率地講,我一開始對“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是否具有獨立性也是有疑慮的。因為,犯罪學和刑法學作為刑事法學中比較成熟的兩大學科,在對各自研究的“犯罪行為”的界限還沒有完全釐清的情況下,再冒出一門“犯罪行為學”來,它能研究什麼呢?好在該期間樓伯坤已經在北師大刑科院讀博了,我有機會細緻地了解他這個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理論體系和基本框架。在弄明白他的思想以後,我的指導也算步入了正題。為了幫助他解決成立該命題的各個論據,我就從各個方面給他“出難題”,讓他一個個去破解。比如,犯罪行為學為什麼要獨立?它有什麼必要?需要什麼樣的前提和條件?為此,他從2008年起撰寫並發表了“犯罪行為學獨立研究的必要性”、“犯罪行為研究體系的獨立性——基於刑事一體化的思考”等文章。又比如,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它與刑法學和犯罪學研究的犯罪行為是什麼關係?為此,他撰寫並發表了“比較視野中的犯罪行為——兼論犯罪行為學的誕生”一文。再比如,犯罪行為學是否有自己獨立的研究方法?為此,他又撰寫並發表了“論犯罪行為系統化研究的範圍與方法”的論文。隨後,我提議他把國內外有關犯罪行為研究的資料作個整體梳理,系統研究一下“犯罪行為”到底是怎樣一個理論體系,並建議他以此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到2010年5月,他經過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完成了《犯罪行為系統化研究論綱》的博士論文,對課題涉及的幾個重要問題作了專門研究,並順利通過了專家評審和答辯。
其實這還沒有完。由於博士論文研究的僅僅是他整個課題論證的一部分,所以他沒有把博士論文單獨拿去出版,而是根據課題研究的計畫,繼續進行他的“萬里長征”。又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一個有血有肉的犯罪行為學理論才呈現在我們面前。
說到這裡,我仿佛感到自己是在見證一個新理論的誕生。儘管,這一新的理論體系還有不完善的地方,還需要更多的學者共同為之進行不斷的探索。但任何新的理論的成熟和發展,都是需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的。伴隨著一批專門研究犯罪行為的專家學者的努力,犯罪行為的理論必將逐步獲得應有的獨立地位。正如作者所言:“只要有犯罪行為學家的存在,作為學科的犯罪行為學的出現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一門以刑事一體化為目標的、以動態犯罪行為為研究對象的犯罪行為學,能夠成為刑事法學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參與指導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向縱深發展。
是為序。
2013年10月11日於北京

序二
創建刑事法學領域交叉學科的新探索
趙秉志
趙秉志,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國際刑法學協會副主席暨中國分會主席。樓伯坤教授送來他的新作《犯罪行為學基本問題研究》的書稿,邀請我為之作序。我非常樂意。
犯罪行為學的命題,在國內法學界可能尚未有學者進行過專門研究。樓伯坤教授秉承他一貫求索創新的學術風格,選擇這個跨學科的重要課題進行研究,既是其學術功底的反映,也是他對刑事一體化的實踐。
自從我國著名刑法學者儲槐植教授提出“刑事一體化”的思想後,中國的法學工作者,尤其是刑事法學界為之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組織機構上,北京師範大學率先在國內建立了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這一具有刑事一體化性質的實體研究機構,其研究範圍囊括了中國刑法學、國際刑法學、區際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刑事政策學、刑事證據法學和刑事執行法學等與犯罪相關的幾乎所有學科,並在培養刑事一體化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樓伯坤教授就是在北師大刑科院這種刑事一體化培養模式下成長起來的典型代表之一。據我了解,他的研究領域不僅包括刑法學,也包括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和刑事政策學,還指導了刑法學、犯罪學和刑事訴訟法學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從其承擔的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來看,就涉及犯罪行為、行為加重犯、刑事管轄、刑事政策、司法公正等重大問題;他所發表的論文涉及刑法立法和刑事司法中走私、詐欺、行賄、黑社會性質組織、交通肇事等具體犯罪問題,以及反腐敗、網路輿情、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環境保護、民間融資等與刑事犯罪交織在一起的現實問題。因此,以嚴肅的態度從事學術研究,以寬廣的視野關注法律現實,是伯坤教授從事法律研究的風格,可以說是法學理論與法律實踐二者結合的一個好樣板。
通讀其新作,也可以窺見伯坤教授的學術風格。他認真求知、勇於探索、敢於創新,通過挖掘自己的知識積澱,總結中國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經驗;研究借鑑中外理論的已有成果,展開對犯罪行為的系統化研究。其主張和觀點具有一定的啟迪性和參考價值。這部專著,我覺得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思想新穎,貢獻顯著。他提出在刑事法學領域建立一門與行為學、心理學等學科交叉的新的“犯罪行為學”學科,本身就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他為揭示犯罪行為的動態形成過程,創設了一組“現象化的犯罪行為”、“模型的犯罪行為”和“司法實定的犯罪行為”的新概念;該思想也具有創新性。論著的主要創新在該成果的具體內容上,最具特色的是第五章“犯罪行為學的實踐套用”。在該章中,作者所提出的犯罪行為模型理論、犯罪行為要素的收集與篩選理論以及犯罪行為的實定化理論等,都是較為新穎的理論觀點,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它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國對犯罪行為系統研究的空白,起到了完善法制的作用。
二是重點突出,結構合理。作者清醒地認識到創設一門學科必須解決的兩個基本問題,即研究對象的獨立性和研究方法的獨特性。從論證的分量來看,作者除了在第二章中結合犯罪行為學科獨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其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外,還在第四章第一節用一萬餘字專門論述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即以犯罪行為從創設、發生、形成和處置的動態過程為研究對象,以綜合的、系統論方法作為犯罪行為學的研究方法。從結構上說,全書包括了犯罪行為學獨立、犯罪行為學結構、犯罪行為學內容和犯罪行為學套用四大基本問題,內容涉及犯罪行為學基礎理論的定位、構造、基本特徵、專有內容和實踐套用,對犯罪行為從被模型設定到現實套用的過程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犯罪行為學理論體系。
三是論證充分,論據紮實。按照學科獨立的需要,作者用大量篇幅論證犯罪行為理論成為獨立學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闡明犯罪行為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及其實現路徑,並分階段探索犯罪行為理論在偵查、起訴和審判階段的套用規則。特別是對犯罪行為學原理、犯罪行為理論及模型、犯罪行為形成及確認的基本問題的研究,為我們勾畫出該學科理論的核心內容,使得讀者能夠從微觀上了解其理論體系。
四是方法科學,注重實證。作者牢牢把握綜合研究所需要的實證、比較和邏輯方法,論證了犯罪行為學的動態性、過程性和套用性特徵。比如,對中國刑法典的全部刑法規範進行了實證分析;在犯罪行為學套用規則的敘述中,運作了大量的例子予以闡釋,以使這一理論變得比較通俗易懂。
五是資料翔實,論證規範。作者在資料的收集和運用上頗下了一番功夫。他立足於借鑑國外刑法學、犯罪學理論,對一些學術觀點進行了詳細的評述,既有贊成,也有商榷,還有反對。贊成的,言之有物;商榷的,不偏不倚;反對的,持之有據。力求使理論建立在客觀評價基礎之上,表明了作者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規範的學術品格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研究結論更加具有可靠性。
基於上述特點,我認為,該論著的主要建樹是在我國第一次完整地論證與建構了“犯罪行為學”的學科。作者提出犯罪行為理論是一個獨立、完整的體系,主張在刑事法學領域創設一門與犯罪學、刑法學等學科交叉的新學科,並為此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犯罪行為學的體系結構和理論基礎。其學科建設的價值重大,它對於指導犯罪預測、犯罪預防、犯罪偵查及定罪量刑等刑事司法活動,尤其是對規範偵查行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犯罪行為學用了一種有別於傳統刑法學研究規範意義上的犯罪行為的方法,將犯罪行為從對犯罪人和犯罪現象的一般研究中剝離出來,有利於對犯罪行為的深入研究與把握,也有利於刑事司法公正與效率的實現。
客觀地說,本論著所闡述的理論也還有值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如對犯罪行為的類型化還需要運用一般行為理論進行具體的實證研究,犯罪行為動態化過程的基本環節還可以進一步細化。
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該論著所提出的把犯罪行為在心理學、行為學、犯罪學、刑法學等學科分別研究的基礎上突出出來,創設犯罪行為學進行系統研究的思想,是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它可能會引起相關學界諸多學者的爭鳴或共鳴。我們真誠地希望,通過刑事法學界的共同努力,能夠使這一已經初步構建起來的犯罪行為學理論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和發展。
是為序。
2013年11月於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