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為心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

犯罪行為心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

《犯罪行為心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是2005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Ronald Blackburn。

基本介紹

  • 書名:犯罪行為心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
  • 作者:Ronald Blackburn
  • ISBN:7501929610
  • 類別:心理學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1-1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Ronald Blackburn是英國利物浦大學臨床與司法心理學教授,並在英國特殊醫院系統中從事對精神障礙犯罪人的研究和心理矯正工作,曾發表過50多篇/部論文/著作。

前言

推 薦 序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法制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犯罪與矯治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羅大華
……
由英國犯罪心理學家布萊克本著的《犯罪行為心理學——理論、研究和實踐》一書,綜合了西方(尤其是英美)幾乎整個20世紀有關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有操作實踐的介紹,是一本頗具特色的好書。綜觀全書,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 知識涵蓋面廣。該書涉及心理學、犯罪學、刑法學、犯罪統計學、精神病學、臨床心理學、心理治療學以及社會學的理論、顯示出作者深厚的相關知識的底蘊。
第二、 理論與實踐並重。該書深入系統地闡述了犯罪行為心理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全書共分為15章,內容可歸納為四個方面:一是對一些基本理論問題的闡述。如犯罪、犯罪學與心理學,犯罪的計量與犯罪的分布,犯罪人的分類,犯罪的社會與環境理論,個人性犯罪理論和犯罪的整合理論。二是結合大量的實證研究資料對反社會行為的生物因素、犯罪的家庭和社會因素以及犯罪人的個人特徵進行了探討。三是對一些典型的犯罪行為進行分析,如攻擊行為與暴力犯罪、性變態與性犯罪、犯罪與精神障礙等。四是對犯罪的心理預防進行了探討,如司法心理學和犯罪人、對犯罪人的心理干預、對危險犯罪人的治療、干預的效果與倫理學。該書既注重理論上的歸納與分析,又注重心理學知識在實踐中的套用。
第三、 注重實證資料的運用。作者不論是在理論探討時,還是在實際套用的闡述中,都十分注重實證研究資料的運用。作者基本的寫作手法是運用研究材料對問題進行分析。引用資料的時間從1904年到1992年,幾乎覆蓋了整個20世紀,其中大部分是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的研究成果,引用的研究資料多達1764篇,基本上對西方(尤其是英美)20世紀有關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作了一個總結,充分反映了作者嚴謹,踏實的研究作風。
第四、 該書把心理學研究中的很多成果,直接運用於對犯罪心理的分析,如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作者用不適當的超我(嚴厲的超我、薄弱的超我和越軌的超我)的形成和功能來解釋犯罪行為。其它如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學習無能的研究、智力落後的研究成果等等,都在對犯罪心理的分析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套用。
國內近些年來儘管在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有關的實證研究(無論是橫向研究還是縱向研究)並不太多,絕大部分屬經驗總結性質的研究。此書的翻譯可為同行研究人員打開眼界,不僅可以了解西方研究的情況,而且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內容等方面也會從中受到啟發,有助於促進我們的研究工作。此外,本書對於法務部門的工作人同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不僅從中可了解西方的研究情況,而且可以學到從不同角度了解犯罪人,更好地對罪犯進行心理矯治,以減少重新犯罪。
總之,本書的翻譯出版是我國犯罪學、犯罪心理學界乃至刑事法學界的一大喜事。特寫此序,以示祝賀。
2000年8月

目錄

第一章 犯罪、犯罪學與心理學
第二章 犯罪計量與犯罪分布
第三章 犯罪人分類
第四章 犯罪的社會與環境理論
第五章 個人性犯罪理論與犯罪的整合理論
第六章 反社會行為的生物因素
第七章 犯罪的家庭與社會因素
第八章 犯罪人的個人特徵
第九章 攻擊行為和暴力犯罪
第十章 犯罪與精神障礙
第十一章  性變態與性犯罪
第十二章  司法心理學和犯罪人
第十三章  對犯罪人的心理學干預
第十四章  危險犯罪人的治療
第十五章  干預的效果與倫理學
後記
人名索引
參考文獻

文章節選

對犯罪人的心理學服務
……
二、對犯罪人的矯治
雖然因受過訓練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導致監獄中的干預一直是很少的,但是,治療是矯正心理學家的一項長期的功能。治療服務對於減輕犯罪人的心理煩惱是有利的,不管犯罪人的心理煩惱是否由與其犯罪有關的原因引起,但是,這種服務大多由於矯正的目的而得到發展。因此,區別容易引起犯罪的臨床目標和調節犯罪行為的因素,是重要的。這裡強調的是後者。干預隨著心理學家的取向而改變,心理學家的取向可能是行為主義的、心理動力學的或者認知的。不過,認知一行為觀點在近期的發展中已占優勢,這些將在本章的後半部分討論。
與醫學治療相比,對犯罪人的心理治療更類似於補救教育,最現實的目標是使犯罪人能夠處理自己的問題而不去犯罪。因此,干預的恰當目標是那些提供"犯罪紐帶"的價值觀念,是那些在功能上與犯罪行為有關的情緒問題、技能缺陷以及不恰當的社會行為。雖然北美對特殊類型的犯罪人——例如醉酒的司機、輕微的性犯罪人或者商店行竊者的心理門診很普遍,但是,犯罪行為只是心理治療的間接目標。這樣的行為頻率低,常常不是直接要觀察到的,所要改變的目標是重複進行犯罪行為的傾向。例如,對謀殺犯的干預主要集中在可能支持未來暴力的個人和社會因素上,而較少集中在先前的殺人行動上。需要加以識別和作為目標的正是這些中介因素。
對犯罪人心理治療的歷史與更普遍的心理治療的歷史是並行的。20世紀60年代以來,早期心理動力學觀點的統治地位已經逐漸被多樣化的方法取代。至少有400種治療技術已經得到確認,其中的大多數建立在有關疾病的實用理論的基礎上,缺乏一致的科學觀點方面的基礎(這導致帕洛夫[M.B.Parloff,1984]把加利福尼亞州描述為既是技術創新"矽谷",又是發展心理治療方法的"矽谷"!)這個問題使得犯罪人矯正複雜化。在犯罪人矯正領域中,治療方法通常不同於一般的心理保健活動,因為這類心理保健活動很少考慮與犯罪人問題、犯罪人與犯罪行為的關係問題有關的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