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蜥

犀牛蜥

它是全球最大的鬣蜥,由於鼻子上的三隻角類似犀牛角而得到犀牛鬣蜥之名。犀牛鬣蜥是很聰明又很容易馴養的聽話的大蜥蜴,不會像綠鬣蜥和很多兇猛蜥蜴一樣難以捉摸。犀牛鬣蜥共有三個亞種,其中的一個亞種 那瓦薩犀牛鬣蜥(C. cornuta onchioppsis)已被認定絕種,另外兩種就是最常見的犀牛鬣蜥,只分布在加勒比海的西班牙島(Hispaniola)上,這個島嶼的東半部是多明尼加共和國,西半部則是海地。另一個亞種摩納犀牛鬣蜥(C. cornuta steginegeri)就只分布在波多黎各西岸外的摩納島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犀牛蜥
  • 外文名:Cyclura cornuta
  • 體長:雌性100以上-雄性120公分以上
  • 適溫:攝氏20-30度
  • 地理分布:西印度群島
  • 棲息環境:乾旱的灌木叢林地
簡介,繁殖方式,生態習性,體形特徵,食 性,

簡介

名稱:犀牛蜥
學名:Cyclura cornuta
體長:雌性100以上-雄性120公分以上
適溫:攝氏20-30度
地理分布:西印度群島
棲息環境:乾旱的灌木叢林地

繁殖方式

犀牛鬣蜥的繁殖季節配合雨季開始,大約是再每年的四月份,繁殖期只有2-3周,懷孕的雌性會挖掘長達一公尺的洞穴將卵產於洞穴底部,再將它們掩埋.每窩可產5-20顆蛋,通常是在6-8月間產卵.卵的孵化溫度約在攝氏28.5-31度之間約160-185天可以孵化.初生幼體就有15-18公分長,也很活潑.體格強健,不容易拒食.
犀牛蜥犀牛蜥

生態習性

犀牛鬣蜥是日行性地棲鬣蜥,喜歡岩石與多漿植物交錯密布的沿海區域,習性與藍岩鬣蜥相同,可以80%植物與20%水果飼養.底材以粗砂或樹皮為主,犀牛鬣蜥一樣需要大量日照,維他命與鈣粉的補充也很重要.雄性個體具有領域性,卵生,約 5~8 歲達性成熟,繁殖期於4月,交配約持續 15~20 天,雌性於 7~8 月挖深達3遲的洞產蛋,每次產卵 5~19 枚,孵化期約 160~190 天(環境溫度在 28~31 ℃下)。在飼育條件下為雜食性,除了水果以外,其他什麼都吃,包括瘦肉及滲水麵包等,在飼育過程中容易發胖。其飼育溫度,白天為 28~35 ℃,到了夜間就要降至 20 ℃。
犀牛蜥犀牛蜥

體形特徵

全長1公尺,成體以灰色為底色,具有黑色橫紋。在幼年階段,體色則以綠色為主。此外,尾部覆蓋有棘狀大型鱗片。鱗列間另有至少1列以上的小型鱗片。
本種是十分顯眼的鬣蜥類,頭部及軀幹部很大,頭顱後方有兩塊增大的隆起物,四肢健壯、體型笨重壯碩,成體時體色幾乎為全灰;而在幼年階段身上則有一些不明顯的淡色橫帶紋。尾部強壯厚實且覆蓋有棘狀大型鱗片。鱗列間另有至少 1 列以上的小型鱗片。全長可達120公分以上,因本種的眼睛前方有類似犀牛角般的 3~5 個隆起鱗片,因此而命名。而這些角狀突起在體型較龐大的成年雄鬣蜥上比較容易發現。

食 性

以果實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