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蜥蜴

大蜥蜴

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恐龍時代唯一存活下來的一種爬行動物,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但由於全球持續變暖,這種被稱為紐西蘭活化石的大蜥蜴正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研究表明,溫度升高促使大蜥蜴的雄性比例大幅提高,最後可能因為缺少雌性無法繁衍而滅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蜥蜴
  • 拉丁學名:tuatar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分布區域:紐西蘭
物種沿革,物種特徵,生態特性,生長繁殖,研究成果,重大發現,物種現狀,幾種瀕危蜥蜴,布朗克大蜥蜴,科摩多龍,孟加拉巨蜥,

物種沿革

紐西蘭大蜥蜴2億多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是當今倖存為數不多的遠古爬行動物物種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稱的紐西蘭大蜥正瀕臨滅絕。由於紐西蘭大蜥蜴的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氣候變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長此以往,最終將導致大蜥蜴滅亡。
大蜥蜴
18世紀末期,由於食肉動物的引入,它們在紐西蘭三個主要大陸瀕臨滅絕。這一數字上升至130隻左右。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這一龐然大物的模樣顯得猙獰可怕。
公元1940年,所能保留下來的只有6幅標本。

物種特徵

大蜥蜴是一種外形與龍有幾分相的爬行動物,身長最長可達32英寸,是2.25億年前一個與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種的最後一批後代。大蜥蜴的特徵相當獨特,如最上面的兩排牙齒完全蓋住了下面一排牙齒。頭骨上方還有十分明顯的“第三隻眼”。在步入成熟期後,這片對光敏感的皮膚(稱為頂眼)會漸漸消失。

生態特性

它撲食動物時,兇猛異常.奔跑的速度極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長尾和尖爪是撲食動物的“工具”。它以島上的野豬、鹿、猴子等為食。
大蜥蜴大蜥蜴
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掃尾巴,就可以將3 歲以下的小馬掃倒,然後一口咬斷馬腿,將馬拖到樹叢中吃掉。吃不完時,它還將餘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餓時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島上的野鹿、野豬、山羊和各種猴子,見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飽後,趴伏於叢林間,沙灘上或礁岩上,甜睡,曬太陽。它善游泳,具有潛入水中捕魚吃或在水下呆幾十分鐘的特殊本能。

生長繁殖

大蜥蜴3~5年性成熟,太陽輻射的自然溫度孵卵,大蜥蜴能活50~80年。

研究成果

紐西蘭大蜥蜴素有“活恐龍”之稱,僅生存於紐西蘭,它是早期恐龍時代倖存為數不多的物種之一,大蜥蜴的遠古祖先於2億年前上疊紀時期與其他爬行物種相分離。多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從事著關於該物種的研究分析,試圖揭曉更多的地球物種進化之謎。從事分子生態學和進化研究的艾倫,威爾遜中心的大衛蘭伯特負責該項最新研究,這位進化生物學家和遠古DNA分子專家恢復了8000年前遠古大蜥蜴骨骼中的NDA序列,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非常長時期的進化中大蜥蜴的物理身體結構未發現改變,但是它們的DNA分子進化速度卻比迄今所測試的任何動物都要快。
大蜥蜴大蜥蜴
蘭伯特教授和研究小組曾多年研究南極物種,他們發現阿德利企鵝的分子進化速度略微比大蜥蜴慢一些。同時,大蜥蜴的分子進化速度還快於包括洞熊、獅子、牛和馬等動物。他指出,之前研究人員預計大蜥蜴的所有進化速度都會很慢,它們的生長很慢,繁殖很慢甚至新陳代謝也很慢。但事實上,它的DNA分子進化非常快,這一點與進化生物學家艾倫?威爾遜的提議假設相一致,他曾暗示分子進化速度是與形態進化相分離的。據悉,威爾遜是分子進化研究領域的先驅,40年前他的理論曾遭到爭議,但的這項最新研究證實其理論是正確的。
這項研究發現將幫助未來對大蜥蜴的研究和保護,計畫拓展對其他物種的進化研究。他說,希望測量人類分子進化速度,除此之外還將對恐鳥(一種紐西蘭無翼大鳥,現已滅絕)和南極魚類進行分析,以檢測它們是否也存在DNA分子進化速度與物理身體結構進化速度相分離。考古學家在安第斯山脈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保存非常完整的人體木乃伊,因此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揭曉人類進化的特徵。

重大發現

紐西蘭日前發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大蜥蜴的巢穴,裡面還有4個蛋。大蜥蜴的歷史可追溯至恐龍時代,這也是人們約200年來首次在紐西蘭大陸發現它的巢穴。
大蜥蜴大蜥蜴
紐西蘭惠靈頓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園自然保護主管魯昂·埃普森說,該公園工作人員在2007年10月31日發現了來自一種本土大蜥蜴的四個堅硬的白蛋。科學家曾一度擔心這種大蜥蜴已滅絕。埃普森說:這個窩是偶然間發現的,為紐西蘭大蜥蜴正在繁衍後代的首個確鑿證據。同時可能標明,公園內的其他地方還有大蜥蜴的窩,只不過我們不知道罷了。”
大蜥蜴是紐西蘭本土物種,18世紀末期,由於食肉動物的引入,它們在紐西蘭三個主要大陸瀕臨滅絕。它們至今生活在沒有食肉動物的32個小島上。經過動物學家的不懈努力,大蜥蜴的數量有所回升。根據2005年的一項統計,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園共有70隻大蜥蜴,到2007年,這一數字升至130隻左右。
大蜥蜴大蜥蜴
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園占地面積為620英畝,距惠靈頓市區僅幾分鐘車程 ,這裡以培育本土鳥類、昆蟲和其它遠離天敵bZ的動物而聞名於世。埃普森說,4個蜥蜴蛋每個都有桌球大小,可能還有更多沒有被發現,因為一般情況下,蜥蜴一窩應有10個蛋左右。工作人員在發現這些之後,便立即將它們蓋起來,以免孵化過程受到影響。埃普森說,如果一切順利,大蜥蜴寶寶會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之間破殼而出。

物種現狀

早在恐龍由於氣候變遷而滅絕的時候,地球上就出現了一些獨特的爬行類生物。它們逐漸適應惡劣的氣候,堅強的存活了。但是,全球氣候日益變暖正一步步威脅著這些古老的生物種群,也許到2085年時,所有這些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因為由於全球變暖的影響,它們僅繁衍雄性後代,這些古老的爬行類生物面臨生存的危險。
其中一種爬行生物是產自紐西蘭的大蜥蜴。紐西蘭大蜥蜴是古老爬行動物斑點楔齒蜴的僅存後代,它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億年前。它們通常有三隻眼,壽命可長達100年以上。通常它們的性別受孵化環境四周溫度的影響,在蛋卵時期就基本確定下來。在孵化溫度高於22.25攝氏度時產生雄性後代,而在溫度低於21度時才會產生雌性後代。大蜥蜴不同於一般的冷血生物,它們通常在夜間活動。白天它們鑽進洞裡,到了晚上它們才會爬出來尋覓食物。在其一生中,這種有2英尺長的蜥蜴還會多次改變其皮膚的顏色。可以說,這種古老的爬行類生物大蜥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恐龍時期就已經出現,如果它們消失,那對這個星球來說將是難以彌補的損失。
這種大蜥蜴就已經很少見了,只在紐西蘭一些偏僻的小島上偶爾看到幾隻。讓所有專家擔心的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紐西蘭大蜥蜴棲息地的溫度將不斷升高,將導致它們的性別徹底失衡。專家稱,大蜥蜴的巢穴一般都安在很淺的沙土裡,容易受到地表溫度和氣候的干擾與影響。儘管大蜥蜴以前能夠忍受惡劣氣候,甚至在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流星撞擊中倖存下來。但是,數量急劇下降的紐西蘭大蜥蜴來說,採集完整的基因庫都非常困難,死亡一隻大蜥蜴就意味著這種古老的爬行類生物更接近滅亡。

幾種瀕危蜥蜴

蜥蜴屬蜥蜴亞目,它和蛇亞目的蛇類一起構成現存爬行動物物種的95%以上。據統計,全世界現有的蜥蜴在3700種以上。大部分分布在熱帶區域,但從北極圈到南、南美洲以及澳大利亞也都有發現。
蜥蜴有外胚層鱗片,柔軟的頭骨,雄性的有一對交配器官。普通蜥蜴有圓筒般的軀體,能活動的下眼帘,4條發育完好的腿。尾巴比頭和身體稍長,不同種的蜥蜴體型大小差異較大,從分厘米到3米都有。大多數在30厘米左右。
像魚和兩棲動物一樣,蜥蜴是冷血動物。也就是說,它們的體溫由環境溫度來決定。不過,有些種類的蜥蜴能存儲太陽的熱量,讓它們慢慢分釋放出來。大多數蜥蜴是卵生動物,它們把蛋下在分里,而且把它們埋起來。小蜥蜴在蛋殼里會長出一顆牙齒,以便用來碰破蛋殼。多數種類的蜥蜴比食昆蟲和齧齒動物為主。也有一些是草食性動物。
耶羅島大蜥蜴伊比沙島蜥蜴、瑪麗亞島蜥蜴等幾種蜥蜴屬瀕危動物。

布朗克大蜥蜴

大蜥蜴從恐龍時代倖存下來,棲息在大西洋正中的島上。
大蜥蜴是蜥蜴中的一種,全長60厘米,比其它蜥蜴大出兩倍。它們生活在東大西洋的布朗克島和拉索島上,這兩個島面積很小,合起來也只有10平方公里左右。這兩個小島邊成沙漠般岩石林立的地方,但曾經這裡被高大植物和低矮的灌木叢覆蓋,光是葵科植物就有十多個種類之多,成為沙岸的南側曾經也是植物叢生的地方。
植物形成的樹蔭是大蜥蜴理想的住所,它們有時會趴在沙地或岩石上曬太陽,在炎熱的天氣里又會掘洞躲在裡面避暑。它們身體的顏色是淡黃色的,有茶色和橙色的斑點,光滑的鱗片有100行以上。它們在夜間尋找食物,一般吃植物的種子。當海鷗的繁殖期來臨時,它們也會吃海鷗的卵和幼雛。
葡萄牙把威爾特群島劃為自己的殖民地是在公元1462年,從此各個小島變成了食料庫,是船隻補充水和燃料的場所。葡萄牙人把新的領土找到奴隸帶到小島,使之變成為中繼基地。幸運的是,在當初葡萄牙人的船隻只停靠在大島的港口,而對布朗克島和拉索島根本沒有在意。然而,船員們除去用魚果腹,沒有其他食物。於是便來到小島上,因為大蜥蜴肉量多、肉質鮮美,所以悲劇終於上演了。
公元1833年,30名犯人被流放到布朗克島,為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開始食用大蜥蜴,而且他們還發現大蜥蜴的腹部脂肪對刀傷有神奇的療效。只有兩三年的工夫,這裡便形成了小規模的蜥蜴脂肪出口的貿易活動。他們砍伐樹木,使洪水和乾旱襲擊了小島,小島的表層遭到了破壞,也沖毀了大蜥蜴的巢,之後人們只是偶爾才能看到大蜥蜴的身影。
公元1940年,所能保留下來的只有6幅標本。

科摩多龍

1912 年,人們在印度尼西亞的科摩多島上,發現了一種體長3 米的大蜥蜴——科摩多龍。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印度尼西亞的另一些島上也有分布。它全身披鱗甲,四肢粗壯,尾巴很大,有點像鱷魚。這一龐然
大物的模樣顯得猙獰可怕:巨大的頭上,長著兩隻閃爍逼人的大眼睛,嘴巴中長著鋒利的牙齒,粗脖頸的四周,是
層層疊疊的厚皮膚。
印度尼西亞有一個群島叫努沙登加拉群島,科摩多就是該群島的一部分。科摩多島長4~5公里,寬10~13公里。在這裡,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島上的居民稱之為“科摩多的龍”。
科摩多島氣候溫和,叢林茂密,四周環海,海岸有成片的沙灘和林立的礁岩。這樣的自然環境,成了巨蜥蜴生活的“天堂”。
成年的蜥蜴.一般身長1.8~3米(雌性大,雄性小),體重60~130公斤。皮膚粗糙,生有許多隆起的疙瘩,無鱗片,黑褐色,口腔生滿巨大而鋒利牙齒(世界26種巨蜥蜴,只行它有牙齒)。但是,它基本上是“啞巴”,聲帶很不發達;即或激怒時,也僅能聽到它發出的“嘶嘶,嘶嘶”的聲音。它撲食動物時,兇猛異常.奔跑的速度極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長尾和尖爪是撲食動物的“工具”。它以島上的野豬、鹿、猴子等為食。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掃尾巴,就可以將3 歲以下的小馬掃倒,然後一口咬斷馬腿,將馬拖到樹叢中吃掉。吃不完時,它還將餘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餓時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島上的野鹿、野豬、山羊和各種猴子,見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飽後,趴伏於叢林間,沙灘上或礁岩上,甜睡,曬太陽。它善游泳,具有潛入水中捕魚吃或在水下呆幾十分鐘的特殊本能。
科摩多巨蜥,3~5年性成熟,每年7月發情,交尾,8月開始產卵。剛成熟的雌蜥只能產4~6枚卵,每隔2~3天產一次。10歲左右進入產卵旺期,每次產下二十幾枚,將卵埋在沙窩里,*太陽輻射的自然溫度孵卵,8個月後,幼蜥才破殼而出。剛出殼時,小蜥大小如同我們飼養的家鵝。它能活50~80年。
科摩多島的巨蜥約有500~700條,是世界上的珍貴動物。印度尼西亞政府嚴加保護,嚴禁捕殺。 我們中國也有巨蜥,但比科摩多的龍要小得多,主要分布在廣東省和廣西自治區。
德國著名動物生態學家海因茲。齊爾曼,在文章中描述了初次遇見科摩多龍時的情景。樹林中突然傳出了陣陣枯葉的籟籟聲和乾樹枝的折斷聲,伴隨著響聲,一隻龐然大物忽然出現在草地上,它邁著沉重的步子,深陷的雙眼發出陰森的目光。巨大的頭顱很像鱷魚,但伸出的舌頭卻像劍一樣細長分又。它的爪子非常鋒利,像四隻巨大的耙子,這是蜥蜴類防衛和進攻的武器。看它那不可一世的樣子,仿佛只有它,才是科摩多島上唯一的主人。
科摩多龍是怎樣捕食的呢?從樹林裡慢悠悠地爬出一條巨蜥,它偶爾發現了臥在水塘邊的山羊。巨蜥吐著舌頭逐漸向山羊靠攏。山羊毫不畏懼地迎上前來,它來了個“先發制人”:猛地一彈後蹄,朝巨蜥的右腦門撞去。誰知巨蜥在與野豬較量時早已領教過這一手,它趁山羊再次豎起後蹄,打算發起第二次進攻時,用粗壯的尾巴使勁一掃,試圖一舉打斷山羊的雙腿。然而,山羊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它成功地避開了巨蜥的閃電般襲擊。最後,山羊畢竟不是巨蜥的對手:當巨蜥的尾巴第三次掃來時,它被打倒在地。可憐的大型獸類被低等爬行動物一一科摩多龍捕殺了。
現已發現,科摩多龍是一種不挑食的肉食性動物。幼龍主要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為食。成年的科摩多龍主要吃野豬,鹿和馬等大型哺乳動物,有時也吃鳥蛋、小動物和動物的腐屍。科學家從在島上發掘到的化石得知,早在200 萬年以前科摩多龍已生活在這些島上,當時那裡根本沒有野豬、鹿和水牛,這些動物是5000年前人類帶到島上來的。那么,那時候的科摩多龍是以吃什麼為生的呢?
研究表明,200 萬年前這些島嶼上只有四種較大的動物:竹鼠、大龜、俾格米象和科摩多龍。據考證,科摩多龍不會去捕食大龜,因為大龜有甲殼保護,科摩多龍難以吃到殼內的龜肉。竹鼠實在太小,填不飽肚子,科摩多龍自然不感興趣。剩下的只有俾格米象了,它身高1.15~1.50米,體重相當於一頭河馬的2 /3 可以讓科摩多龍飽餐一頓。科學家根據大量事實斷定,200 萬年前的科摩多龍主要以吃俾格米象為生。身體肥胖、不善於奔跑的科摩多龍,採用的是“守株待兔”的捕食方法:埋伏在俾格米象經常出沒的地方,等獵物經過時,再突然用大尾巴一掃,把對方擊倒。
俾格米象早已滅絕,為什麼科摩多龍卻沒有因食物匾乏而消失呢?原來,這是一種極為幸運的大蜥蜴,它們身懷能捕獲多種動物的絕技,一旦理想的美味——俾格米象完全滅絕,它們便果斷地更換口味,去捕食新的獵物,特別是後來被人們帶上島嶼的野豬、鹿和水牛等大型動物。正是這種極強的適應性,使得科摩多龍能夠歷經200 萬年風雨,依然存在於地球,而不像恐龍那樣成為地球生物舞台上的匆匆過客。從這點來說,科摩多龍真正是幸運的大蜥蜴。

孟加拉巨蜥

巨蜥屬巨蜥科巨蜥屬。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30多種。它們的頭和頸都比較長,尾巴也不短,腿很強健。相對來主,身體顯得比較笨重。分布在上舊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巨蜥中體型最小的只有20厘米長。有些種類可以長到很大。如印尼科莫多島的一種巨蜥,可以長到3米長。東地亞的水巨蜥可以長到2.7米。澳大利亞中部的一種巨蜥,也能長到2.4米。
婆羅洲的擬毒晰是巨蜥中唯一不屬於巨蜥科的巨蜥,它屬於擬毒蜥科,擬毒蜥屬。擬毒蜥非常罕見,動物學家對它的了解也很少,其身長大約在40厘米左右。
孟加拉巨蜥沙漠巨蜥、婆羅洲擬毒蜥和黃巨蜥屬瀕危動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