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機藥

牽機藥

牽機藥乃是古來帝王要將近臣和妃子賜死時所用的毒藥。牽機藥的出名之處在於它毒死了南唐李後主。牽機藥其實就是中藥馬錢子,馬錢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鱉鹼和馬錢子鹼。吃下去後,人的頭部會開始抽搐,最後與足部佝僂相接而死,狀似牽機,所以起名叫“牽機藥”。

基本介紹

來源,植物形態,藥效,歷史記載,李煜相關,《默記》,

來源

古籍中關於牽機藥的記載:“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據傳,牽機藥是一種烈性毒藥,服用後腸胃劇痛,引起全身抽搐不止,頭足相就如同彎弓的形狀。兩手兩腳,忽拳忽曲,頭,或俯或仰。
牽機藥與『鉤吻』、『鶴頂紅』,叄毒並列,可稱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叄種毒藥。隨便翻翻厚厚的史書,不必費多大力氣,總能找到一些“鴆殺”、“飲藥死”、“毒殺”之類的字眼。這些字透著一股森然的寒氣,

植物形態

牽機藥其實就是中藥馬錢子,滅鼠藥主要成分就是馬錢子鹼。阿加莎·克利斯蒂的偵探小說《神秘事件》中,兇手就是將馬錢子鹼放入受害人的熱咖啡里,以掩蓋毒藥的苦味。
植物形態:常綠喬木,高10~13m。葉對生,有柄;葉片廣卵形,先端急尖或微凹,全緣,革質,有光澤,主脈5條,罕3條。聚傘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近無梗;花萼先端5裂;花冠筒狀;雄蕊5,無花絲;子房上位,花柱長與花冠相近。漿果球形,直徑6~13cm,成熟時橙色,表面光滑。種子3~5粒或更多,圓盤形,密被銀色茸毛,種柄生於一面的中央。

藥效

馬錢子又名番木鱉,是馬錢科喬木馬錢的種子,原產印度、越南、緬甸、泰國一帶,有通絡散結、消腫定痛的作用,可用於癰疽、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症,現代還嘗試著用來治療癌症。但有大毒,內服一般每日不能超過0.3到0.9克,否則所含士的寧鹼中毒,引起全身伸肌與縮肌同時極度收縮,從而劇烈抽搐,出現強直性驚厥,不立即搶救很快就會嚴重佝僂而死。這完全符合牽機之意,現代人不好理解,反正是織布時的一種狀態。

歷史記載

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宋徽宗剛當上皇帝時,曾騎馬巡視皇宮,有一個庫房沒有名稱,一問,原來是宮中藏毒藥的倉庫。庫內的毒藥分為七等,排在第三等,最厲害的一種“鼻嗅之立死”。
這些毒藥由兩廣、川蜀等省三年一貢,據說宋朝建國以來不曾用過。宋徽宗親筆寫詔書,說:“此皆前代殺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當明正典刑,豈宜用此”,遂下令停止進貢,把庫內毒藥全部焚毀。
牽機藥
皇宮內設有毒藥庫,似乎未見其它史料記載,但說宋朝建國後不曾用過,恐怕未必。“燭影斧聲”,宋太祖一夜暴斃,死得不明不白,後人懷疑是他弟弟宋太宗下的毒。太宗精於此道,據說後蜀降王孟昶是被毒死的,南唐後主李煜也是喝了毒酒死的。王銍默記》中說,宋太宗派南唐降臣徐鉉去探視被軟禁的李後主,後主對著故臣大哭,又長嘆道:“真後悔當時殺了潘佑、李平兩個!”徐鉉向太宗匯報了見面的情景,此前太宗已聽說李後主有“小樓昨夜又東風”、“一江春水向東流”之類懷念故國的詞句,於是就給李後主吃牽機藥把他毒死了。
還有:秦王賜牽機藥。

李煜相關

李煜的結局,《宋史》等正史都未明說是被毒死,但《續資治通鑑》的考異說:“李後主之卒,它書多言賜鴆非善終”,說得最詳細的是宋人王銍的《默記》,死於牽機藥之說便是來自此書。
按說正史未載李煜被害,後人便該對牽機藥之說打個大大的問號,但事實是大多數人寧願相信一家之言的《默記》,為後主灑一掬同情之淚,也不願相信《宋史》中平平淡淡的“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因為很多人認為,《宋史》中的不少章節值得懷疑,尤其是太祖太宗年間的事情,更不能全信——毒殺李煜的疑犯太宗趙光義,早已將那段歷史用金漆仔仔細細地刷了一遍。
其實隱飾李煜之死不過是順手之舉罷了,趙光義主要精力自是用於證明繼兄皇位的合法性,而最重要的,就是力脫自己在太祖暴卒中的干係。太宗對史官修史的干涉力度很大,太宗朝所修的《太祖實錄》歷經三次而無成,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篡改和掩飾,他還是不滿意。但太宗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太祖之死雖然留下了不少抹不去的痕跡,如“燭影斧聲”,但畢竟已如太宗所願,被歷史封存,成了千古之謎。唯一的謎底,早已被深深埋入皇陵,無論太宗的雙手有沒有沾上兄長的血,千年後都已經徹底腐爛,化作了劫灰。
無論真相如何,結果只有一個:宋太祖趙匡胤,死於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時年五十歲。要到兩年後,忙碌的死神才降臨李煜的小樓。

《默記》

宋·王銍《默記》:“徐鉉歸朝,為左散騎常侍,遷給事中。太宗一日問:“曾見李煜否?”鉉對以:“臣安敢私見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見可矣。”鉉遂逕往其居,望門下馬,但一老卒守門。徐言:“願見太尉。”卒言:“有旨不得與人接,豈可見也!”鉉云:“我乃奉旨來見。”老卒往報,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舊椅子相對。鉉遙望見,謂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頃間,李主紗帽道服而出。鉉方拜,而李主遽下階引其手以上。鉉告辭賓主之禮,主曰:“今日豈有此禮?”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後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長吁嘆曰:“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鉉既去,乃有旨再對,詢後主何言。鉉不敢隱,遂有秦王賜牽機藥之事。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又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
王銍,字性之,自號汝陰老民,汝陰(今安徽阜陽)人。生卒年月不詳。王銍出生於世代書香之家,是宋初著名學者王昭素的後裔。其父王萃(字樂道)是歐陽修的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