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

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又稱特發性點狀白斑,大多在中年以後發病,呈圓形或不規則境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直徑2mm~6mm,一般多發,可達50個左右,白斑之間不融合,但可密集呈網眼狀,無自覺症狀。多發生於下肢及胸背部,上肢及暴露部位亦可見到。常見於光照豐富地區或者經常接受日曬者,因而推測光線可能是激發因素之一。

基本介紹

  • 別稱:特發性點狀白斑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常見發病部位:軀幹及四肢近端
  • 常見病因:老年人細胞逐漸發生萎縮、減少,皮膚色素細胞局限性老化
  • 常見症狀:皮損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境界清楚的乳白色斑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其原因可能是由於老年人細胞逐漸發生萎縮、減少,皮膚色素細胞局限性老化,導致製造皮膚色素的能力減弱以至喪失,從而使皮膚的黑色素含量減少,出現色素脫失。

臨床表現

1.基本損害
初起時為小米粒至綠豆或黃豆大小的白色小斑點,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損害境界清楚,互不融合,直徑一般不超過1 cm。損害中心稍凹陷,數目從數個至數十個不等,隨年齡增大,數目還可逐漸增多。2.發病特徵
本病好發於軀幹及四肢近端,面部很少出現皮損。患者無自覺症狀。患者還可有其他皮膚老化的表現,如老年性黑子、老年性血管瘤、脂溢性角化等。

檢查

1.病史
多生於45歲以上的人群。
2.體格檢查
圓形、橢圓形白斑,白斑針頭大至豆大,直徑一般不超過1 cm。
3.組織病理
表皮黑素細胞減少,多巴反應減弱,角質形成細胞的色素有所減少。。

診斷

1.多於中年以後發病。
2.為圓形或多角形白斑,乳白色、點滴狀、直徑2~6 mm、界限清楚而不融合、表面光滑。無自覺症狀。以暴露部位多發。患者還可有其他皮膚老化的表現。
3.表皮黑素細胞減少,多巴反應減弱,角質形成細胞的色素有所減少。六、鑑別診斷

鑑別診斷

1.結節性硬化症
白斑直徑可達1~3 cm,卵圓或條狀葉形,且伴有其他特徵性損害:多發的皮脂腺瘤、甲周纖維瘤和鮫魚皮斑等其他損害。
2.白癜風
初為小片白斑,可逐漸向周圍擴展。白斑邊緣境界清楚,色素反而增加。有時白斑中散在色素區成島狀。任何年齡都可發病。
3.花斑癬
可有暫時性色素減退斑,但邊緣不清楚,表面為淡褐色鱗屑,真菌檢查陽性。

治療

1.對美容影響不大者隨診觀察,若皮損面積較大可口服維生素E,外用補骨脂酊等。。
2.近來有人將正常皮膚移植到白斑中心,繼而用去炎松局部注射,觀察到受損皮膚有色素再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