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提斯構造域

特提斯構造域(Tethyan tectonic domain),是指古大陸形成過程中,勞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嵌合擠壓,在亞歐陸塊西南部形成的構造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提斯構造域
  • 外文名:Tethyan tectonic domain
  • 又稱: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
  • 屬性:中新生代構造域
今天的特提斯構造域,東至孟加拉東北部,途徑喜馬拉雅山山脈、伊朗髙原、大高加索山脈,西至阿爾卑斯山脈西部。
產生:
特提斯構造域是伴隨古大陸的產生形成而產生形成的。
在古大陸分裂之前,特提斯構造已經形成。
古大陸的結構:
今天的所有陸塊,在古大陸時期都是連線在一起的,共同形成了一個聯合大陸。在這個聯合大陸之間,根本不存在地中海、紅海、波斯灣-阿曼灣、印度洋和所謂的特提斯海(或特提斯洋)。
承接關係:
今天的特提斯構造域,是對古大陸時期的特提斯構造域的承接。
在古大陸分裂過程中,特提斯構造域也伴隨古大陸的分裂,做了相對的分裂運動。
結構上的變化:
今天亞歐西南部的內陸海、地中海、紅海、波斯灣-阿曼灣和印度洋等,在古大陸時期處於高度閉合的狀態。這一時期的特提斯構造域處於西-東走向、南-北走向擠壓狀態。
分裂過程:
古大陸分裂後,由於亞歐陸塊西南部內陸海和地中海、紅海、波斯灣-阿曼灣、印度洋的形成,特提斯構造域也出現了東西走向的相對分裂狀態,才形成了今天的特提斯構造域結構。
今天的特提斯構造域:
今天的特提斯構造域,是指亞歐陸塊西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大高加索山脈、伊朗髙原和喜馬拉雅山山脈。
曾經消失的特提斯構造域:
相對今天的亞歐陸塊而言,在亞平寧半島的中部、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和波斯灣-阿曼灣地理地質區域,在2.7億年前,曾經分別有著類似今天大高加索山脈、伊朗髙原和喜馬拉雅山山脈一樣的構造域;在西西里島和東地中海地理地質區域,在5.4億年前,曾經分別有著類似今天伊朗髙原和喜馬拉雅山山脈一樣的構造域;在8.1億年前,曾經在西西里島南部的中地中海海域,出現過類似今天的喜馬拉雅山山脈構造域。
未來的特提斯構造域:
未來的特提斯構造域將在今天的亞速海-伏爾加河東南部、敘利亞-巴斯坦中西部、青藏高原中東部和河內-北海灣-南海海域地理地質區域產生。
運動的周期性:
在每一個地殼運動周期里,亞歐陸塊西南部發生一次周期性的倫回演化,類似的特提斯構造域也周期性的出現一次。
運動的相對性:
相對亞歐陸塊西南部而言,既有北上移動遷徒的特點,又有向東移動遷徒的特點。
演化範圍:
特提斯構造域的演化範圍,相對今天的亞歐陸塊西南部而言,南至地中海、波斯灣-阿曼灣、喜馬拉雅山山脈-河內-北海灣-南海域,北至阿爾卑斯山脈西北部、亞速海和伏爾加河東南部、達里木盆地東南部和黃河流域一帶。
地質來源:
特提斯構造域的地質,主要來源於古亞歐陸塊的東南部和東南部陸架海域。
演化規律:
特提斯構造域周期性地在亞歐陸塊西南部由西向東的產生,同時,又由東向西周期性的相似演化、陷落和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