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

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

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g,1856年11月29日-1921年1月1日),德國政治家,曾於1909年至1917年間任德意志帝國首相。一些歷史學家曾責備他在1914年7月,為了解決奧匈帝國塞爾維亞的糾紛,給奧匈帝國開了一張空頭支票,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不過也有歷史學家始終認為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
  • 外文名:Theobald von Bethmann-Hollweg
  • 國籍德意志帝國
  • 出生地普魯士霍恩菲爾德
  • 出生日期:1856年11月29日
  • 逝世日期:1921年1月1日
  • 職業政治家
  • 主要成就: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個人經歷,拒絕變革,大戰爆發,和平失敗,人物評價,

個人經歷

拒絕變革

特奧巴登·特奧多·弗雷德利希·阿爾弗雷德·馮·貝特曼·霍爾維格出生於法蘭克福一個銀行世家。他曾就讀於高等人文主義學校,後來在斯特拉斯堡、萊比錫和柏林學習法律。1872年在德國文職機關供職,事業發展非常順利。1909年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上台後,貝特曼·霍爾維格任首相,直到1917年離任。

大戰爆發

貝特曼·霍爾維格希望阻止戰爭的爆發,他努力和英國取得全面外交諒解,但由於受德皇威廉二世支持的海軍上將蒂爾皮茨的反對,和英國就裁減海軍問題的談判未能成功。他和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合作,使得巴爾幹戰爭未能擴大成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之間的一場世界大戰。然而,德國最高統帥部歷來擁有政策的決定權,因而,他必須遵從統帥部的命令。1914年在德國軍官團的建議下,他致電維也納政府,對有關奧地利與塞爾維亞關係疏遠的任何決定,德國都將承諾提供支援。此間所謂關係疏遠就是斐迪南大公於塞拉耶佛遇刺,促使奧匈帝國採取強硬行動,終釀致大戰爆發。戰爭初期,提出九月計畫,詳述戰爭目標、我方狀況。

和平失敗

戰爭爆發不久,他迫於德國政府某些成員的壓力,同意將占領的大片領土劃歸德意志帝國,就他本人講,他還是願意維繫建立在戰前邊界劃分基礎上的和平。1916年曾冀望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調停,然終因興登堡魯登道夫的上台而失敗。1917年2月,他強烈抗議重現開始無限制潛艇戰,並且準確預料到美國會因此對德宣戰。他意識到美國的經濟力量將在戰爭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4月,美國果真對德宣戰。7月,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在和平方案上與國會發生分歧而下台,他建議以恢復戰前邊境為基礎的解決方案,而於1919年再次獲舉世矚目。該年其向協約國要求代替德皇威廉二世受審,為最高戰爭會議(The Supreme War Council)拒絕。在生命最後的日子,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撰寫回憶錄,於1921年1月1日因肺炎去世。臨死前,他任然相信他所堅持的政策是正確的。

人物評價

貝特曼·霍爾維格是一位保守主義者,他任職期間始終力爭維持社會現狀。他反對就德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做任何形式的改變;如果某些改變勢在必行,至少也應該緩慢的去實現。結果,一戰爆發前夕,亞未能成功的調合嚴重的社會分歧。他既不願放棄普魯士統治德意志帝國時所實行的的政治制度,也不願改變賦予普魯士富有階層比其應有尺度更多的政治權利和三級選舉制度。儘管他曾向德國國會的立法機構提交了允許全民參加選舉的議案,但他卻拒絕在帝國所有的地區執行同樣的法案,因為他擔心增加工人的選舉權利和他們的對於馬克思主義者的社會民主黨的支持可能帶來的後果。歷史學家則認為他的社會經歷不過是連續不斷的錯失良機和最終的徹底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