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論

物性論

《物性論》(《De Rerum Natura》)(《on the nature of things》),盧克萊修的哲學長詩。1473年整理出版。是現存唯一系統闡述古希臘羅馬的原子唯物論的著作。全書依據德謨克利特開創的原子唯物論,以大量事例闡明了伊壁鳩魯的學說,批判了靈魂不死和靈魂輪迴說及神創論,將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貫徹於自然、社會和思維領域,在與唯心主義學說的鬥爭中豐富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 。

基本介紹

  • 書名:物性論
  • 又名:De Rerum Natura
  • 作者盧克萊修
  • 類別:哲學長詩
  • 出版時間:1473年
  • 英文名:on the nature of things
主要內容,作者簡介,影響力,

主要內容

第1卷批駁了宗教和神創論,論述原子與虛空。指責宗教蒙蔽人們的理智,貶低人的尊嚴,唆使人類作出不道德的行為,使人們陷於極端的貧困。他通過具體事例論證了原子和虛空的實在性,但沒有用“原子”這個詞,而是用“本原 ”、“原初物體”、“物體”、“種子”、“元素”以及“物質形體”來代替。與德謨克利特不同,他認為原初物體的形狀是有限的,他從物體的多孔性和比重的不同論證虛空的存在。他把原子論和感覺結合起來,提出可能性表明性質,不可能性表明虛空。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物質和空間都是無限的,宇宙中有無數世界在形成、發展和消亡,我們的世界並非唯一存在的世界。
在第2卷中,他闡述了原子運動的規律性,他還說明了世界和萬物形成的原因,指出了為德謨克利特所忽視的偶然性的存在。
在第3卷中,他論述了靈魂的本性,區分了靈魂和精神。他認為靈魂是生命的本原,精神是意識和理智,二者都是物質的,是由極其精細的原子所構成的。
在第5卷中 ,他描述了宇宙、生物和社會的形成過程,並著重描繪了人類與社會發展的圖景。他還推測到需要是社會發展的動力,認為理性能找到滿足需要的手段。這些看法既表現出肯定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思想萌芽,也混夾有唯心主義的觀點。.
在第6卷中 ,他研究了當時的各門學科,並用原子唯物論觀點解釋了各種自然現象。書中還表現出生物進化論的思想。

作者簡介

盧克萊修(Lucretius,Carus約前99~前55)古羅馬詩人、哲學家。
他繼承古代原子學說,特別是闡述並發展了伊壁鳩魯的哲學觀點。認為物質的存在是永恆的,提出了“無物能由無中生,無物能歸於無”的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神創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有其自然發展的過程,人們只要懂得了自然現象發生的真正原因,宗教偏見便可消失。承認世界的可知性,認為感覺是事物流射出來的影像作用於人的感官的結果,是一切認識的基礎和來源,駁斥了懷疑論。認為幸福在於擺脫對神和死亡的恐懼,得到精神的安寧和心情的恬靜。
著有哲學長詩《物性論》。

影響力

《物性論》一書對研究原子唯物主義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並對以後唯物主義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